遗传分子基础.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349804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分子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遗传分子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遗传分子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遗传分子基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遗传分子基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分子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分子基础.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选用结构简单的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繁殖快、容易观察实验结果B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都是在小鼠体内进行的C两个实验都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法D两个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两组实验:甲组用3H、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无放射性的大肠杆菌;乙组用无放射性的T2噬菌体去侵染用3H、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短时间保温、搅拌、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很强而沉淀物几乎无放射性B短时间保温、搅拌、离心后,乙组上清液与沉淀物放射性都很强C甲组子

2、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35SD乙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与DNA分子中都可检测到3H【解析】选D。甲组用3H、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无放射性的大肠杆菌时,由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含3H、35S,其DNA含3H、不含35S,短时间保温、搅拌、离心后,上清液因含有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3H、35S)而放射性强,而沉淀物因含有T2噬菌体的DNA(含3H)也具有较强放射性。乙组用无放射性的T2噬菌体去侵染3H、35S标记的细菌,短时间保温、搅拌、离心后,由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含3H和35S)没有放射性,离心后的上清液应几乎没有放射性,但沉淀物因含3H、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含

3、子代T2噬菌体)放射性很强。甲组子代T2噬菌体的DNA分子是以亲代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为模板进行复制得到的,故可以检测到3H,但不能检测到35S(因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大肠杆菌)。乙组子代T2噬菌体利用来自用3H、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可能含有3H、35S)、脱氧核苷酸(可能含有3H,一般不含有35S)分别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DNA分子,前者可检测到3H、35S,后者可检测到3H。3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B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基团、脱氧核糖三者的数量是相等的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D一段双链

4、DNA分子中,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含有40个胸腺嘧啶4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两个过程,图丙为其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B图丙中b链可能是构成核糖体的成分C图丙是图甲的部分片段放大D图乙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会发生【解析】选B。甲图表示DNA的复制,乙图表示转录过程,酶1为DNA聚合酶、酶2为RNA聚合酶,A错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构成,B正确;图丙应是图乙的部分片段放大,C错误;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都存在乙图所示过程,D错误。5具有x个碱基对的一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y个嘧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分子片段即为一个基

5、因B该分子片段中,碱基的比例y/x1C该DNA单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接D该分子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xy)2n个游离的嘌呤脱氧核苷酸【解析】选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依题意无法判断该双链DNA分子片段是否有遗传效应,A错误;依题意,在该双链DNA分子片段中,ATCG2x,TCy,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该双链DNA分子片段中,有AT、CG,所以解得xy,即在该分子片段中,碱基的比例y/x1,B正确;该DNA单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错误;依题意,该双链DNA分子片段中,ATCG2x,TCy,解得AG2xy,该分子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游离的嘌呤

6、脱氧核苷酸为(2n1)(2xy)个,D错误。6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X”可能是()A胸腺嘧啶 B胞嘧啶C腺嘌呤 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7将正常生长的玉米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待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再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再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此时获得的子细胞内DNA分子不可能为(只考虑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A BC D【解析】选A。玉米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含3H标记的胸腺

7、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则细胞中的每个DNA一条链含3H,另一条链不含。再转入不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再培养一个细胞周期,中期时一个着丝点连接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的DNA分子,其中一个全部不含3H,即为正常DNA,另一个一条链含3H,另一条链不含3H,而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随机移向两极,因此可以产生图中的。故选择A选项。8如图表示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图1可发生在绿藻细胞中,图2可发生在蓝藻细胞中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C图1翻译的结果得到了多条多肽链,图2翻译的结果只得到了一条多肽链D图

8、2中的合成需要的酶与图1中的RNA聚合酶完全一样9依据下图中心法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只可能发生在过程中B过程在蓝藻中无法同时完成C过程不可能在真核细胞中完成D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析】选D。表示DNA复制过程,是基因发生突变的主要时期,但并不是唯一时期,A错误;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由于蓝藻细胞内无核膜,所以转录和翻译过程可以同时完成,B错误;分别表示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当真核细胞感染某种RNA病毒后就可能发生这样的过程,C错误;过程都涉及信息的传递,所以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10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

9、一,如图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下面说法不合理的是()A图中RNA有三方面功能B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假定肠道病毒基因RNA含有1 0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60%。以病毒基因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共800个11如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中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图中缬氨酸的密码子是CAGC遗传物质进行过程与进行过程所需的酶和原料都不同D细胞核中只能进行过程,线粒体中只能进行过程

10、【解析】选C。图中表示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的过程,可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过程染色质复制后逐渐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过程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的过程,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A项错误;图中缬氨酸的密码子应该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GUC,CAG是tRNA上的反密码子,故B项错误;遗传物质进行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进行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故C项正确;细胞核中也可进行过程(转录),且过程进行时着丝点分裂是在细胞质中进

11、行,线粒体中没有染色体,只能进行过程(转录和翻译),故D项错误。12人类的X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X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注:丙氨酸密码子GCCCGG重复次数(n)n50n150n260n500X基因的mRNA (分子数/细胞)50505050X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数/细胞)1 0004001200症状表现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CGG重复次数不影响X基因的转录,但影响蛋白质的合成BCGG重复次数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有关C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D遗传病症状的轻重与蛋白质

12、中丙氨酸的多少有关13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研究DNA和蛋白质的遗传功能时,该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_。(2)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_,通过_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因而DNA分子能比较准确地在亲子代间传递信息。(3)为研究DNA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取四支试管,都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在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DNA分子,它们分别是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小牛胸腺细胞、T2噬菌体的DNA。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每一种脱氧核苷酸的含量。该实验要探究的是_,若结果发现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

13、不同,则说明_。实验二:将大肠杆菌中提取的DNA分子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的另一支试管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产物的含量。该实验模拟的是_过程。结果没有检测到产物,原因是_。【答案】(1)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2)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3)四种生物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和比例四种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和比例不同转录缺少转录时所需的酶与能量14如图表示基因表达过程及该过程中各种成分的构成关系,其中18是与该过程相关的各种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各种遗传信息蕴藏在_(填序号)的特定单体排列顺序中。(2)遗传信息的表达需要经过一系列物

14、质间的信息传递过程,这种物质间信息传递的顺序是_(填序号)。信息在物质间的传递之所以能保持其特异性不变,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_和_两种机制。(3)8种物质中,属于构成大分子有机物单体的是(序号和名称)_。起催化作用的物质2是_。(4)图中含有核糖的物质有_ (填数字),细胞中4物质有_种。(5)若物质8发生了两种情况:起始部位插入一个碱基;起始部位缺少了三个碱基。哪种情况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更大?_。为什么?_。【答案】(1)1(2)1、8、6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RNA对密码子和氨基酸的特异性识别(3)3(核糖核苷酸)、7(氨基酸)RNA聚合酶(4)3、4、5、861(5)情况可能造成所有密码子及编码的氨基酸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