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生活”教学略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34816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与生活”教学略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与生活”教学略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与生活”教学略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与生活”教学略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与生活”教学略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与生活”教学略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与生活”教学略谈 赤峰市民族特殊教育学校 贾晓燕 关于语文与生活的教学,我个人的理解有三句话,即一个目标,两个策略,三点注意。一提起语文与生活,许多人总喜欢顾名思义,看表面文字,一会儿说语文,一会儿说生活,一会儿又说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翻来覆去,覆去翻来,好像就是这么回事,反正不会有错,所以有人总是拿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这类模糊不清人云亦云的话,来作为“语文与生活”的理论支撑。这就像“人人有责”一样,结果谁也不要负责任。因为目标不清,在教学操作上,常常摸不着头脑,结果生活也不见了,语文也丢掉了,甚至有的老师干脆用一堂课读读说说就糊弄过去了。那么“语文与生活”主要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或

2、者说语文与生活到底孰主孰次呢?个人认为“语文”是主,“生活”是次,生活情境只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就是要学好语文,学习语文才是目的;同时也启迪着学生真正获取语文知识与能力的途径,不是教材而是生活,生活是学习语文最经常最有用最重要的课堂。换言之,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这也是“语文与生活”被列在“练习”之下的原因。在语文与生活的教学策略上,我紧紧把握两点:一是要有浓浓的生活味。何为“浓浓的生活味”?即今天的课堂不能像“课”,而要像真正的“生活舞台”,师生都要灵魂出窍(如何出窍那就看你了),有一种游离于课堂神游于外界之感。这香浓的生活味,使师生忘记了身在教室而陶醉于生活情境,在浓烈的生活情趣中轻松

3、自如饶有趣味地学习语文。二是要有清醒的“运用”意识。运用,就是练习,就是实践,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语文能力的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大有裨益,不能点到为止,而要充分运用好“生活”这个情境(必要时还要动用生活的拓展与补充来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情感),深入而有力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本人在教学秋白的秋后,就通过“朗读”“朗诵”“欣赏”“拓展”“生活”“朗诵”“仿写”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写下了一些关于秋、春、夏等诗歌,先摘录几首如下:秋树枝上挂着红叶一片如一扇窗帘里面睡着秋天梁智芳秋树林里金黄色的树叶如彩蝶飞舞与秋天嬉戏李燕秋大地上落满了红红的秋叶如同一张大大的红地毯秋天刚刚走过戴宗涛春小溪里游动着一群鱼儿如同一个个活泼的孩子在到处寻找着春天范永超夏湖水中一片片莲叶如一级一级石阶迎接着夏天的到来范永超.三点注意:一不要当“课”上。如果把生活情境当做课文的内容、后面的问题仅仅当做习题来教学,就显得机械、呆板与枯燥,不仅缺乏生活味,也失去了趣味,与生活化的“语文与生活”大相径庭。二不要局限于教材内容,就事完事,浅尝辄止,教师自己要有自己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三不要零打碎敲,要有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与生活、与课文、与阶段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意识紧密结合,这样,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才会落到实处,才会让学生学到真正的语文知识,发展真正的语文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