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元认知的方法反思学习过程的体会.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344913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用元认知的方法反思学习过程的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采用元认知的方法反思学习过程的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采用元认知的方法反思学习过程的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采用元认知的方法反思学习过程的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用元认知的方法反思学习过程的体会.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用元认知的方法反思学习过程的体会 汶川县龙溪小学 孙 蓉摘要:今后我国科学教学应注意三条方针:1、把核心概念作为科学教育的最终归宿。2、将科学文化注入科学学习,用科学文化来引导学生。3、采用元认知的方法反思科学学习。这些前卫的科学研究理论给我们一线的科学教师指明了方向。关键词:核心概念 元认知在4月18日至20日,我有幸参加了“浙江省教育学会科学教学分会的换届年会”。 我们在此次年会中不但观摩了5位教研员的精彩课,还聆听了中国教科所郁波教授的科学探究与人是如何学习的专题报告。郁波教授在综合考虑世界科学教育的进程和我国科学教育的现状中指出:今后我国科学教学应注意三条方针:1、把核心概念作为科学

2、教育的最终归宿。2、将科学文化注入科学学习,用科学文化来引导学生。3、采用元认知的方法反思科学学习。这些前卫的科学研究理论给我们一线的科学教师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就对“采用元认知的方法反思学习过程”谈谈我的感悟。一、对元认知的了解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例如:在教学心理学中常提到“学习如何学习”的方法指的就是这种。元认知教学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建立元认知性环境,进行元认知示范和训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

3、点、学习目标、学习进程、学习效果,以达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目的。这一目标为元认知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找到了现实可行的途径,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简言之,就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二、学生在元认知发展里的特点学生在元认知发展里的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从无到有、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在儿童还没有判别是非能力时(元认知还没发展之前),他们的学习活动通常是在教师、家长等他人的直接指导、要求和监控下进行的,一旦离开成人的指导和安排,他们往往束手无策。例如:看看下面一些现象。现在的社会、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的是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状态,

4、很多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过上了“小皇帝”、“小公主”的日子,她们不需要担心,不需要思考,她们所认知的很多东西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概念,缺少实际的观察,实践。甚至有的孩子到初中还不会洗衣服,她们对于洗衣服的概念可能只是停留在洗衣机或者是他人帮忙代劳的一个过程。进入幼儿园以后,孩子的元认知水平开始改变,孩子在和同伴玩的过程当中学会与人相处,知道自己不是独立存在的,失去了在家里的优越感,学会与别人分享,学前儿童元记忆水平比较低,他们在相当广泛的认知(记忆)任务上会过高估计他们自己的能力,认为他们比别人更聪明或比实际上记得更好,这通常可能会妨碍他们的认知与操作。对儿童元记忆的研究还进一步证实,学前儿

5、童过高估计他们回忆能力的次数和程度随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进入小学以后,孩子的元认知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她们开始形成一条属于自己的知识链,开始关心自己的学习,学会一些学习的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小学阶段,孩子原有的一些错误认知根深蒂固,比如说坚果,孩子们会认为外面包着一层硬壳的果子就是坚果,开心果、松子、瓜子、等都是坚果。核桃是浆果,椰子呢?(核果)这些都会对孩子们以后学习造成困扰。三、对学生元认知的培养1、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去开展元认知活动。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难发现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和结果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

6、控和自我调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例如,三年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当老师提出问题要求他们回答时,常常大部分学生都会举起手来表示自已能够回答,这些问题,而事实上其中不少学生并非真正能作出正确的回答,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六年级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会越来越少,这里除了学生对自已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外,还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有关,不少教师受传统的教学影响,总希望学生想的,学生回答出的结果就是老师要告诉学生的正确答案,在课堂上虽有提问,而实质上仍然现行一言堂(既便是提问也是牵着学生回到自己设定好的“轨道”)容不得学生充分展开元认知活动,-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泯灭了,甚

7、至造成学生不去思考,等待老师“填空”。学生意识不到自身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存在,体验不到采用不同的策略或学习方法效果不同的乐趣,因此也不可能去开展元认知活动。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要把主体权给学生,要让学生感觉到自身进行的科学学习活动的存在,让他们体验到采用不同的策略或方法进行学习效果不同的乐趣,从而更自觉主动地开展元认知活动,不断提高认知水平。这样学生根据我设计的几个问题展开元认知活动并在活动中自评价、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通过自己的思索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不会由于一次的认知活动的失败,导致“思维的积极性”受挫,而

8、影响展开元认知活动。2、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会自我监控和调节学习过程的同时,促进自身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3、教师可以在课后要求学生写反思日记是通过写日记的形式,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计划、知识、体验、监控的自我反思。反思性生物日记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下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想法和不足,既是老师了解学生心理、思维的工具,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

9、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说:三年级的孩子们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孩子们在掌握了一些种植技术和方法后,开始种植蚕豆、凤仙花、学生对自己所种植的植物充满着好奇和期待,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把一些自己的发现,植物发芽的情形,茎生长的高度进行一些测量(做成柱状图),植株颜色的变化,叶片的变化等等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每个同学都会有许多自己的收获,本单元结束以后全班开一次大型的交流活动,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说说自己的发现,分享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而对于教学要基于孩子的前概念的认识,又引动我们思考:我们科学老师对于孩子们的科学前概念又了解多少?在听郁波教授阐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在键盘上敲打出了如下几个关键词:设计问题、访谈、问卷调查、解释、分析。我想,这是接下来我可以做的一件事,针对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设计相关问题,通过访谈等形式调查学生的科学前概念,然后作出我们的分析。在课堂上正确地把握尺度,让孩子们能够顺利的从前概念转化到正确的科学概念中来。参考文献:郁波教授的科学探究与人是如何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