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课的解读品背.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34391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文课的解读品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古诗文课的解读品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古诗文课的解读品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古诗文课的解读品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文课的解读品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文课的解读品背.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解?品?背小学古诗文课堂教学流程之我见 唐维伦古诗文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的困惑。名家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能把我们引入其中,让我们感受作者的情致意趣,但我们自己教学古诗文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最后只好或者满堂讲,忽视了学生的感悟,轻了意蕴;或者不讲,忽视了关键知识的讲解,轻了过程总之,我们难教,学生难学。怎样让老师们轻松高效的教学古诗文?怎样让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古诗文?我们在几年的古诗文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中,摸索出“读解品背”的教学流程,供大家参考。一、走近古诗文读古诗文教学,读是至关重要的。而老师们在教学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或者有所重视,但在课堂上却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或者是舍得花时间让

2、学生读,但却没有方法;或者干脆让学生读一遍之后老师就逐个的讲解注释,翻译诗句,让学生读背。这样的课堂,即便是学生会背诗,也不能保证学生把每个字音都读准,把诗的节奏都读正确。我们先看支玉恒老师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片断。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大家把它读一读。生读诗。又很多同学眼睛都没看课文,跟着大声的混过去了。师:我想要你们把诗背下来,需要多长时间?(显然,此处老师已经发现很多学生会背诗了。)生:不需要。师:给一分钟时间。现在开始。生背诗。一分钟后停下来。师:会背了?生:会背了。师:真不简单,你们一分钟就会背一首古诗。我小时候背一首诗得半天。大家一起来背一次。包括题目在内,加上作者,明

3、白吗?生:明白。生齐背诗。师:我随便叫起谁,谁就能背吗?生:能。师:不需举手,我随便点。你来。一生站起来大声背。背完后就坐下了。师:你别着急坐,你再背背第一句。生背“古人西辞”时老师叫停。让他再背前四个字。生再背“故人西辞”师:对了吧?生:对了。师:他一开始说古人,我还以为是古时候的人。现在对了,你再背一次。生背了之后,老师让他背第三句。学生背“g帆远影”时老师又及时订正其读音。老师又分别叫了好几个同学背诗,发现错误的字,及时的纠正。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支老师的目的很简单,第一步就是要每个学生把古诗中的每一个字读正确,把每一句诗读正确。一开始学生就会背了,可是支老师还是花了7分钟来

4、让学生读诗。众多名家教学古诗文的案例,都可见到他们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读。可见教学古诗文开始的读是多么的重要。翻开教师用书看看,每首古诗文的第一个教学目标都是认识多少生字,会写多少生字,正确流利的读古诗文。几年来,我们研究古诗文教学,知道读是很重要的,教学伊始,必须花时间给学生读,直到把诗文读通顺,读正确,甚至会背诵。可是,如何读呢?我们都知道,千篇一律的让学生读,那是很烦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的读,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我们有一些方法,可供大家参考。开始读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读,把不会读的生字找出来,查查字典,或者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然后老师检测,特别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一定要提

5、出来,让学生多读几遍。字音读对了,然后看句子是否读正确了。难读的句子,老师可以教读。接下来,我们可以让学生拍手读,节奏读,平仄读(关于平仄读,需要老师花时间教会平仄读的常识,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师生对读,生生互读总之,采用什么方式可以自己决定,只要读有变化,目的是学生有兴趣,读通读顺诗文,甚至会背诗文就行。由此可见,我们教学古诗文,要学生靠近它,第一步必须是读。二、亲近古诗文解按照认知规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有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由粗略到精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我这里对古诗文的“解”就是按照这个规律从“举象”(举象,就是指学生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到“造境”的过程(造境

6、,就是在举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心境)。我们教学古诗文,第一步是读通读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象”。这个“象”是学生在初读古诗文时产生的,它的产生有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这种“象”是粗浅的、零散的。比如,我们教学王安石泊船瓜洲,(这是一篇人教版五年级的文章)学生读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时,头脑中会有“春天的风、绿色的花草、明了的月光”这些“象”在头脑中浮现,组成一些画面。可是,有几个学生知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春风、明月”所表达的意思?这两个词在古诗文中常用出现,赋予它们的含义已经是约定俗成:提到“春风”,就会想到“温暖,恩惠、

7、恩典”之类的词,提到“明月”就会想到“思念”这些传统文化的“象”已经是约定俗成的。在泊船瓜洲这首诗中,“春风”指的是“皇恩浩荡”“皇帝对他的启用”,而“明月”指的就是一种“思念”。如果老师不稍加讲解,学生就不能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象”就无法传承。如何在古诗古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举象”?我们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认为古诗文的教学“举象”就是对关键字词的理解。我们认为的“关键字词”就是学生不理解的或者是在古诗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字词。如孙双金教学春望,就会问“国破”“深”“烽火”“抵”等字词的意思;王崧舟教学长相思就会对“风一更,雪一更”的“更”进行深入的理解;靳家彦教学两小儿辩日就

8、会对“东游”“辩斗”“车盖”“盘盂”等词进行提问这些做法就是对诗词文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即“举象”。很多老师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充满了举象,这样是不够的,因为一个一个的象是平面的,是单调的。王崧舟说,“在举象的基础上应建立语文课堂的情境、意境、心境。”就是说的“造境”。关于“造境”,我想借用王崧舟老师在诗意语文中列举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个事例来说明。这首小令用了11个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1个象,用一抹彩色统一起来,就形成一种境。什么境?伤感、惆怅、孤独、寂寥。夕阳西下是什么时候?这是回家的时候,但很多人回不了家。因为他们还在

9、征途、旅途、考试之途上,或许为功名,或者为征战等。于是,诗人心中的情化为类似天净沙秋思这样的词,就是造境。我们教学古诗文,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入情境,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会,积累情感。当然,我们的造境,一般的情况下还要知道诗词文的写作背景,知道作者的生活境况,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如我们教学陆游的示儿,如果学生不知道陆游一生的抱负,不知道陆游心系国家,那么他如何理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悲”?那不只是哭哭滴滴的悲伤,而是肝胆欲碎的悲痛。这就需要学生了解陆游,了解写示儿时的背景。当然,什么时候介绍作者,得根据需要而定。造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依据你的学生,文本本身,你

10、的教学特点而定,可以是提问的方式,可以是叙述的方式,可以是写作的方式,可以是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的方式,可以是图画的方式总之,你保证课堂不沉闷,学生能由象产生联想,想景,悟情,进入“境”就达到目的了。三、走进古诗文品古诗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已经进入“境”了,则一定会伴随着一种“情”,王崧舟老师说,这种“情”,可能是情绪,那是一种情感状态,来就来了,像台风,像大潮;也可能是一种情感,它是淡淡的,但是一直维持着,比如说一种忧愁的伤感;也可能是情操、情怀。这时,我们才算是真正的走进了古诗文。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进入了文章,这种情要如何表达?那就是对诗文的品。我认为可以有三种品法:一是诵读,二是吟

11、诵,三是写感受。诵读。这是老师们在课堂上惯用的方法。如我们教学伯牙绝弦一文,是这样引导学生诵读的。屏幕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1、谁来读读?感受“峨峨泰山”和“洋洋江河”(读出了山的高和河的宽广)2、谁还想读?感受子期对伯牙的夸赞。3、谁再来读,感受伯牙和子期在一起的快乐。4、全班齐读。5、如果此时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一定感受到了那峨峨泰山,于是你赞叹“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你一定感受到了那洋洋江河,于是你赞叹“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

12、牙鼓琴,志在明月,你一定感受到了那皎皎明月,于是你赞叹“善哉,皎皎兮若明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一定感受到了那徐徐清风,于是你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表达,则老师的范读就显得非常重要。当然,还可以配上音乐,用以帮助学生情感的表达。吟诵。古诗文是以吟诵的形式创作的,我们情感的表达,当然可以用吟诵的方式。我们看看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自己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有这样一段回忆: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 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 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 一座皆惊呢;金叵罗, 颠倒淋漓噫, 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

13、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里所谓的“朗读”,其实便是吟诵。吟诵伴随了人的肢体语言。古时候的私塾教学,老先生便是先教学生吟诵几遍,然后让学生自己下去吟诵。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慢慢品味,就是一个消化与吸收的过程,反复吟咏,情通古人。至于说吟诵,至今已经面临绝传的境地,希望老师们能够学习,把我们中华文化的吟诵法传承下去。这是至古以来我们的学习方法,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读传入,才渐渐的替代了我们的吟诵法。写感受。很多古诗文,我们入境之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此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读写结合。在这里就不多举例了。四、积累古诗文背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说明语文老师充分认识到背诵古诗词的重要性。我们的古诗文课堂教学进行到“品”这一步,学生已经基本上会背了,老师的任务基本上就结束了。剩下的时间可以完全交给学生,使班上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的背诵与运用古诗文。总之,如果你按照以上的教学流程进行古诗文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其可以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参考文献: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吟诵与教育徐建顺小学古诗教学研究崔增亮诗境浅说俞陛云顾随诗词讲记顾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