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体验探究 发展个性培养能力.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34375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课堂体验探究 发展个性培养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立足课堂体验探究 发展个性培养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立足课堂体验探究 发展个性培养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立足课堂体验探究 发展个性培养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立足课堂体验探究 发展个性培养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足课堂体验探究 发展个性培养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课堂体验探究 发展个性培养能力.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立足课堂 体验探究 发展个性 培养能力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 吴如生摘要 本文着重探讨以下三个问题:如何立足课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如何立足课堂,优化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课堂延伸,如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关键词 课堂教学 体验探究 个性发展 能力培养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

2、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体验与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应紧密结合化学知识的教学来进行。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探究,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一、立足课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紧密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化学问题,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索研究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景中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

3、、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1.化学教师自身要牢固树立探究意识,将探究贯彻教学各环节探究意识强的老师能自觉将探究活动贯穿于研究课程标准、研究考试大纲与教材、编制教案与学案、课堂教学、布置课后作业、课后反思等各个环节,探究意识强的老师能自觉地引导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实现“立足课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课前要做研究准备工作。如: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探究课题;结合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结合课堂教学,编制探究型习题、试题。化学教师做这些工作目

4、的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并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由于氢氧化亚铁非常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减少系统内氧气的量,防止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有关的实验设计方案很多,近几年的一些测试卷中,常看到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该方案设计非常巧妙,有关原理经过分析,学生觉得不是很难,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呢?下面就是一段教学实录,很有代表性。原题如下:根据右图实验装置和操作,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氢氧化亚铁。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操作1:先夹紧止水夹a,再使试管开始反应。实验中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

5、象是_ ;2、操作2:打开止水夹a,使试管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实验中在试管中观察到现象是_ 。 第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是:试管内出现沉淀。好一点的学生回答:试管内先出现白色沉淀,然后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而完整的现象应是:有浅绿色液体从导管进入试管,试管内液面上升,并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很快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学生们主要忽略了实验中进入试管的液体颜色以及试管液面的变化。经过第一个问题的分析,学生一般都能得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B试管内导管处有大量气泡,当夹紧止水夹a后,有液体从导管进入试管,试管液面上升,并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在一段时间内不变色。然后我再问:为

6、什么上述两种操作现象不一样呢? 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回答出现象不同的原因是:第二个操作利用生成的氢气排除了系统内的空气,防止了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讲解到这里,似乎这道实验题已经给学生解释清楚了,而且我发现学生好象对这个实验题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学生真的理解了吗?我马上补充提问道:实验中,发现试管内有大量气泡,试管内却无液体进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多数学生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现象,这一下子激起他们的兴趣,经过思考和讨论,最终终于得出结论:液体没有进入试管,无非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原因是由于产生的氢气量少,试管内压强太小,不足以将液体压入试管;第二个原因装置漏气。而现在因为试管内有大量气泡,这

7、只能说明这个装置漏气了。 我马上接下去问:那么上述实验装置应如何检查气密性呢? 学生一听更加有兴趣了,最后总结出气密性检查方法:试管内先装少量水浸没导管口,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a,然后双手紧握空的试管,如看到试管内导管处有气泡,则气密性好,否则漏气。 我再问:实验中如看到试管内有大量气泡,试管液面上升,但没有沉淀产生,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听完到我的问题,都愣住了,一个个进入思考,终于有学生兴奋地喊了出来:稀硫酸过量。因为试管液面上升,说明A管内液体确实进入了试管,但因为进入试管的液体中含有太多过量的硫酸,氢氧化钠都和硫酸反应完了,不可能产生沉淀。 我再问:实验设计时应如何避免上述情

8、况的发生? 学生很自然地总结出应取适量的稀硫酸,过量的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保证氢氧化钠在反应时过量。 我再问:可用哪些方法证明试管内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亚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又强化了亚铁离子的检验。通过我一步步的设问,以及学生的积极思考,同学们对这道实验题的理解更深了,同时也启发了学生在解实验题时,不仅要理解实验的反应原理,还要掌握实验的操作原理,同时还要善于联系反应原理及操作原理来分析实验可能失败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科学地综合评价实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2.利用实验及增设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

9、辩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化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例如:学习钠时,除了做教材上的有关实验外,还可增设在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投入钠的实验,并且使用投影,既直观,又好看。看到有趣的实验现象,学生的探究动机油然而生,疑问自然形成并想办法解决,实验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又如:学习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时,我们增设了有关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实验1】在2个试管里分别加入10 mL FeCl2溶液和FeCl3溶液,各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通

10、过实验我们看到,Fe3+遇到KSCN溶液变成红色,Fe2+遇KSCN溶液不显红色。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反应检验Fe3+的存在。Fe3+3SCN=Fe(SCN)3 【实验2】在盛有FeCl2和KSCN溶液的试管里再滴入几滴新配制的氯水,观察现象。通过实验我们看到,溶液变成红色,原因是亚铁离子被氯水氧化成Fe3+。2Fe2+Cl22Fe3+2Cl 【实验3】在试管里加入5 mL FeCl3溶液,加入几滴盐酸和适量还原铁粉,振荡一会儿,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通过实验我们看到。溶液不变红。原因是Fe3+被铁粉还原成Fe2+。2Fe3+Fe=3Fe2+ 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发现Fe3+、 F

11、e2+的鉴别与Fe3+的氧化性和Fe2+的还原性密切相关,于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以下实验并进行探究(1)直接观察颜色:Fe2+的溶液呈浅绿色,Fe3+的溶液呈棕黄色。(2)利用显色反应:有关离子方程式:Fe3+3SCNFe(SCN)3(3)利用铁化合物沉淀的颜色:有关反应式:Fe2+2OHFe(OH)24Fe(OH)2+2H2O+O24Fe(OH)3Fe3+3OHFe(OH)3(4)利用Fe3+的氧化性:有关离子反应式:2Fe3+Cu2Fe2+Cu2+有关离子反应式:2Fe3+2I2Fe2+I2(5)利用Fe2+的还原性:3.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善于总结,得出归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的问

12、题,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某些内容,直接的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如在做完浓稀HNO3与Cu反应实验后,如果教师仅提出反应中的还原产物,分别为NO、NO2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同时思维易形成定势,是否可以进一步讨论一下硝酸浓度与还原产物之间的关系,设问学生是否可以得到N2O、NH4+等等,从而使学生得出其规律,这样避免了思维的定势。又如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实验目的,有时需要利用一些常用的仪器,通过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装配,以完成合乎实验要求的创意与设计。这需我们认真分析领悟实验意图,灵活掌握有关仪器的组成、结合、性能特点等,然后匠心独运,巧妙创意。例如:固体和液

13、体(不加热)制备气体、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反应器的设计(如下图) 尾气吸收装置的设计(如下图)4.二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学习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化学是一门应用应用科学,化学技术的成果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应该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化学教学应该综合: (1)环境保护知识:如水质分析、食品检验、温室效应、层空洞,酸雨、汽车尾气、金属腐蚀与防护,土壤改良、三废利用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的现代意识。 (2)工农业生

14、产:如三大合成材料、冶金、石油、煤、化工、氯碱工业、电镀、化学电源、农药化肥、造纸、涂料、印染、粘合剂、食品工程、医药卫生、新物质、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利用等问题。揭示化学原理、生产过程、工业规范、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介绍新工艺、新技术、展示未来世界化学科学的前景。如:评价一种工艺,可从下列观点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工艺先进吗?生产条件,设备要求低,能耗低吗?有无毒害污染,易防治吗?考虑了变废为宝,资源的综合利用吗?原料来源广吗?可再生吗?工艺流程最短吗?有副反应,转化率高,速度快吗?前四项主要是技术经济问题,后三者主要是化学原理因素。设置此类习题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15、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化学的现实意义。挖掘象“侯氏制碱法”等素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象“山西假白酒案”等杜会现象,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总之,化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化学材料的特点:在实现本学科“双基”目标的同时,加强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各学科教学所追求的共同目标综合素质,从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由追求分数目标转向追求素质目标。二、立足课堂,优化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化学教师要立足课堂,多渠道、多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要创设氛围让学生敢于探究、乐于探究。要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善于探究。要求实现从“读化学”、“听化学”,向“做化学”、“探究化学”的转变,发展科学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