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34375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裂脑手术:为治疗一种癫痫偶尔进行的脑手术,医生切开连接大脑两半球的胼胝体。切开胼胝体的病人就是裂脑人。2杏仁核:颞叶嘴端内部的结构,包括一系列的核,是边缘系统的组成部分。恐惧中枢杏仁核实验证据:杏仁核毁损可阻断大鼠对天敌和新异事物的恐惧。刺激杏仁核可引起类似恐惧样的行为表现条件化学习和记忆中枢杏仁基底外侧核条件恐惧表达中枢杏仁中央核海马:海马:学习和记忆的重要脑区双侧海马受损会导致空间记忆严重破坏海马损伤导致的顺行性遗忘症3. 精神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神经系统和行为的效应科学。拮抗剂:能对抗和抑制特定神经递质的突触后效应的药物。安慰剂:给予有机体的一种替代生理活性药物的无活性物质,可用于控制实验

2、中的给药效应。4. 实验毁损法:实验动物脑组织的部分移除或毁损;可以推测,动物丧失的功能即是被毁损脑区的功能。脑毁损研究是实验毁损法的同义词。5. 光感受器:三原色编码我们的眼睛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分别对三种不同的色调敏感。人们能够看到的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通过混合光谱上的三种颜色获得。三种视锥细胞:红,绿,蓝。色觉就是由这三种视锥细胞负责的三种色觉缺陷:(1)红色盲:患者不能分辨红色和绿色,他们的视敏度是正常的,说明视网膜上不缺乏红绿视锥。他们的红视锥细胞中填充的是绿视锥细胞的视蛋白。(2)绿色盲,也不能分辨红色和绿色。他们的绿视锥里填充的是红视锥细胞的视蛋白。(3)蓝色盲,他们的视网膜上缺

3、乏蓝视锥,视敏度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视网膜节细胞:对立加工编码红色和绿色为一对,黄色和蓝色为一对。于是,视网膜上有两种颜色敏感性节细胞:红-绿细胞与黄-蓝细胞。部分颜色敏感节细胞以中心-外周的方式进行反应。对颜色不敏感的节细胞也接收视锥细胞的传入信息,但不同波长的光对于它们来说没有差别,它们只是简单地在其感受野的中心部和外周部编码视觉信息的相对亮度,这些细胞的作用相当于“黑-白-探测器”。视网膜节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应特征取决于三种视锥细胞与两种节细胞之间的神经回路的特点。红光激活红视锥,进而兴奋红-绿节细胞。绿光激活绿视锥,进而抑制红-绿节细胞。黄光的波长介于红光和绿光之间,因此,红视锥

4、和绿视锥的激活导致了黄-蓝节细胞发放率增加,对于红-绿节细胞来说,红色的兴奋作用和绿色的抑制作用相互抵消,其发放率不变。黄-蓝细胞发放率增加的信息经轴突传递至大脑,并被大脑解释为黄色。蓝色抑制黄-蓝节细胞的活动,产生蓝色视觉。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能有效地影响某一神经节细胞兴奋性的外周(视网膜)部位即为该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 分为:兴奋性感受野、抵制性感受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呈现同心圆式,包括一个兴奋中心和一个抑制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呈现同心圆式,其中心区和周边区之间总是拮抗的。光线落在其中一个区域时,细胞被激活,落在另一个区域时,细胞被抑制。ON细胞被照射在中心部的光线激活,而OF

5、F细胞被照射在外周部的光线激活。ON细胞善于发现暗背景上的明亮物体,而OFF细胞善于发现亮背景上的暗物体。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特点给光 节细胞(动作电位)频率增加开(on)反应;撤光 节细胞频率增加闭(off)反应。中心区给光开反应,周边区引起闭反应的神经节细胞称开中心(on)细胞;相反,其感受野中心区引起闭反应的,而周边区引出开反应的神经节细胞称闭中心细胞。其他感受野: 外侧膝体神经元的感受野外侧膝体神经元则与神经节细胞数目几乎相等。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与神经节细胞基本相似,形成中心区和周边区相互拮抗的同心圆式的感受野。但其拮抗程度更强(2 ) 视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分三种

6、类型:简单型、复杂型、超复杂型。简单型感受野面积较小,呈狭长形,引起开反应和闭反应的区均呈直线型.复杂型感受野较简单型大,呈长方形且不能区分出开反应与闭反应区,可以看成是由直线型简单感受野平行移动而成,也可以看成是大量简单型皮层细胞同时兴奋而造成的;也要求刺激有一定方位,但对刺激在感受野中的位置无严格要求。超复杂型感受野的反应特性与复杂型相似,但有明显的终端抑制,即长方形的长度超过一定限度则有抑制效应。因此要求刺激有特定长度。6.视觉通路视觉联合皮层包含了两条加工通路:背侧通路和腹侧通路腹侧通路识别某物体是什么(what)背侧通路识别物体位于哪里(where)7.深度知觉8.内环境的稳态生理学

7、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的稳态。 9.常用的活体脑成像技术 (脑研究技术)计算机轴断层描技术(CT)原理:将X光照相和计算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观察活脑的组织病变。 优势:脑结构成像局限:空间分辨率稍显不足,病变结构需足够大正电子放射层描技术(PET)PET原理是CT与放射同位素成像结合。其图像反映的是某种注入体内,能发射射线的同位素在大脑内组织中的分布。放射性同位素进入体内后,一个质子裂变一个中子(继续留在原子核内),和一个正电子,正电子下脑中负电子碰撞,甄灭并生两条反向的射线。由一对晶体组成的检测器来检测并定位

8、之。 优势:得到某些活性物质代谢速率的机能动态图像。敏感,可测皮摩尔级的浓度。10-12空间分辨率较高。4-8mm.局限性:损伤性设备费用高昂:即要求每一台PET配备一台加速器。核磁共振显影技术(MRI)A.核磁共振现象( Nucleus magnetic resonance,NMR)在一个极强的磁场中,脑内某些物质的原子核在射频电磁波的能量激发下吸收能量,随后又能发射能量的现象。 B.磁共振显影技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脑放置在强的均匀磁场中,一个适当的射频脉冲通过时,在频率场的激励下,原子核发生磁能级的共振,此种核磁共振效应可为安放在头壳周围的线

9、圈所检测。计算机处理将检测数据构成脑结构图像。空间分辨率:2毫米时间分辨率:秒级C.功能磁共振显影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从90年代开始,发展不同的用MRI测量脑的局部血流的技术,如血氧水平依赖对比(BOLD)方法,sk 测出不同的血氧水平。各种技术的比较1. 时间分辨率fMRI、PET的时间分辨率受“血液动力学”因素的制约;永远不能达到像EEG(脑电图),MEG那样高的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2.空间分辨率 fMRI可以获得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EEG,ERP的空间分辨率不如fMRI, PET。3.损伤性fMRI:无损伤PET

10、:放射性ERP:无损伤脑的电活动的获得:直接获得脑电图间接获得脑成像技术 快速眼动睡眠又叫异相睡眠,这种类型的睡眠与做梦的关系比慢波睡眠更为密切。 在异相睡眠中,脑电出现去同步化, 脑电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分离,脑电活动类似慢波睡眠的入睡期,以肌张力为代表的行为变化却比深睡期还深,肌张力完全丧失, 快速眼动现象和桥脑膝状体枕叶PGO波周期性高幅放电、外生殖器充血等特殊变化。11.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传递到达身体不同组织器官而发挥其作用。受其影响的器官为靶器官激素的一般作用控制代谢过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促进生长发育和保证生殖适应环境激素作用的特点1.是生理

11、调节物质,只影响靶细胞的功能或代谢反应的强度和速度,不产生新的功能2.生理浓度很低,但对机体功能与代谢的影响却很大。3.其分泌是有节律的,其分泌随着生理和病理情况的变化而变化。4.在体内不断地发生代谢性失活或被排除体外,主要地点位于靶细胞和肝脏。5.作用有一定的特异性,大多数激素都有其固定的靶器官。12.性反射的初级中枢初级中枢位于脊髓腰段,脊髓前角的球海绵状核13.联想式学习由两种以上刺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兴奋之间,形成联结而实现的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学习操作条件反射学习共同特点:环境条件中变化着的动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性,造成脑内两个或多个中枢兴奋性的同时变化,从而形成脑内中枢的暂时联

12、系。14.短时记忆的反响回路短时记忆是脑内神经元回路中,生物电活动的自我兴奋所造成的反响振荡。这种反响振荡可以很快消退,也可能因外部条件促成脑内发生化学或结构的变化,从而使短时记忆发展为长时记忆。反响回路理论所要回答的问题这种反响回路存在于哪里?有什么特点?这种反响回路促成了什么样的化学变化和物质改变,从而形成了长时记忆?这种反响振荡的电活动是如何促成这些化学变化或结构改变的?这种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化,需要什么条件?这种转化的含义是什么?机体如何解读这种转化的记忆含义的?支持反响回路理论的证据1电休克治疗引起近事的选择性遗忘,随着两者间隔时间的延长,这种对短时记忆的干扰明显变弱。说明短时记

13、忆很不稳定,易受电抽搐的影响,而在1小时以后,记忆已经巩固,则不再受电抽搐的影响。这说明短时记忆是神经反响回路间的电活动,电抽搐打断了反响过程,从而影响了短时记忆。支持反响回路理论的证据2伯恩斯(1958)的大脑皮层环切手术:孤立的大脑皮层处于安静状态,给予足够强的电脉冲,则可引起其长时间的单位发放(30分钟之久)证实了回路的反响振荡的存在。此时再给予一个强电击,全部单位发放停止因为强电击使全部神经元同时兴奋后同时进入不应期。15.长时程增强:对突触前纤维的反复高频刺激会长时期增强突触后神经元的可兴奋性16.应激反应:厌恶或威胁情境的感知所引起的生理反应。17.音高的频率编码:声高编码的基本过程 特定频率声音基底膜特定部位最大振动特定的毛细胞兴奋产生特定频率的耳蜗微音器电位特定频率特征听神经纤维兴奋听觉各级中枢特定频率特征神经元兴奋大脑皮层特频率编码不同频率声波引起与之频率相同的神经元单位发放,因而能感知不同音高的声音。适用:200赫兹以下的声音编码,其位置可能在基底膜尖端。困难:神经元最大单位发放频度不超过千赫兹,而人类听觉可感知16千赫兹以下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