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不怕远征难.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341292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不怕远征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红不怕远征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红不怕远征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红不怕远征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红不怕远征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不怕远征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不怕远征难.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依据新课标倡导的基本理念,教师要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人格。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教材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主题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这一主线展开。本课内容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

2、位,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2、学情分析。八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同时,他们在小学和初中的语文课学过了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等课文,还通过影视、文学作品等对红军长征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缺乏对红军长征艰苦历程这一历史完整的学习,缺乏对长征精神感受与体验。3、对教材处理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

3、、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师不必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讲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自学为主,紧扣“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主题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这一主线,围绕红军长征的原因、长征途中面临怎样的困境及怎样克服困境等问题来展开教学,突出重点,解决难点。4、教学资源分析依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只是教学资源之一。教师本人的经历和知识、学生的经历和知识、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网络资源、图片、文物、遗址等等,都可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同教材有机的整合,进行有效的教学。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描述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能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

4、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通过探究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胜利的意义,遵义会议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利用其它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问讨论回答归纳来理解本课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会红军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学习红军的集体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红军长征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重点掌握中央红军的长征情况。依据: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央红军长征情况的介绍,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并不需要了解和掌握

5、红军长征的全部情况,重点掌握中央红军的长征。以中央红军的长征为点,以点带面,认识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体会红军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2、遵义会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掌握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依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即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就从党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是由于这一转折,才使得长征取得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依据:认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这一问题

6、,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影视长征片段,多媒体课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2、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给各组分配具体的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整理长征相关资料。六、教法与学法教法:1、以问题导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为主,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和探究讨论法(激发兴趣,合作探究)为主,同时多法并施的形式实施教学。2、借助多媒体增强教学中的直观性,调动视听觉。3、充分运用地图及学生掌握的中国地理知识,做到史地结合教学。学法:1、自主探究法:教师指导学生收集、

7、整理、交流和展示有关长征的资料,阅读教材,以问题为主线自主探究学习,学会主动探究,获取知识。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和重要地名,了解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分析问题。如分析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胜利的意义等,还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七、板书设计本着清晰明了,突出重难点,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作系统整理,帮助学生更加条理的理解长征这段历史。板书设计如下: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一、红军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长征的原因2、遵义会议(背景、内容、影响)二、红军

8、长征的胜利1、艰苦的历程2、长征的胜利 (1)吴起镇会师(2)会宁会师3、长征胜利的意义及长征精神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约用5分钟)用多媒体播放影视长征片段,生动再现了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等长征历史。然后提出问题:刚才同学们观看的长征片段,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红军长征的重大事件。那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长征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表现了怎样的革命精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红军长征。(打开多媒体课件)(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了解长征历史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讲授新课:1、了解红军长征原因(约用3分钟)引导学生带着“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这一问题阅读教材

9、,思考讨论回答红军长征原因。2、感知长征过程(约用20分钟)长征过程是本课的主体。学生在回答“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这一问题后,教师提出导学问题:“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和出发的地点?经过了哪些省?跨过了哪些河流?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和标志事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和地图,了解长征的全过程,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教师随堂指导,并借助多媒体用长征动态路线图展示长征的过程:瑞金出发(1934年10月)突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召开遵义会议(1935年1月)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夹金山)过草地陕北会师(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会宁会师(193

10、6年10月)(用长征动态路线图展示长征的过程,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降低学习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影视片段,让学生重点了解和掌握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过草地四个重大历史事件。遵义会议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这一个重点和难点,使初中生有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可这样处理: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引导学生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四个方面探究“会议前红军所面临的局面、会议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何影响、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胜利情况也就是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让学生设想如果没有遵义会议而让左倾错误领导人

11、继续领导,中央红军遭受的结局,同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后的历史史实做出对比,得出结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三段影视片段分别展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过草地这三个惊心动魄的重大历史事件,突出反映红军长征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如飞夺泸定桥,学生能从视频中感受到:当红军到达泸定桥时,敌人已把桥上的木板全部拆除了,只剩下十三条光溜溜的铁索,下有水流湍急的河水,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着铁索一步一步地爬向对岸,当接近河东桥头时,敌人然起冲天大火,企图用火阻止红军的前进,用火力消灭红军。火光照红了半边天,河东桥头被熊熊大火包围住的情况下,

12、红军战士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冲过火海,打退了敌人,最后飞夺泸定桥成功。如翻越大雪山、过草地的情境:红军穿着单衣,忍受着饥饿、疾病,翻越白雪皑皑的夹金山,走过随时可能被沼泽淹没的草地。)(这三段影视片段,直观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3、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约用3分钟)引导学生归纳为三点:一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二是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三是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中国共产党和领导的军队,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开始了神圣抗战。4、理解长征精神(约用5分钟)在感知长征过程及艰苦历程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材料:(多媒

13、体展示)“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长征精神?”请学生谈谈他们所理解的长征精神。使学生认识到长征精神是: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长征精神是革命前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长征精神薪火相传,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解和前赴后继追求光明与理

14、想的象征。)5、拓展提升(约用4分钟)组织学生通过以下活动,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长征精神的体会。欣赏毛泽东写的诗:七律长征,并交流心得体会。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说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请同学讲所了解的红军长征故事。九、课堂小结(约用5分钟)1、课件出示设定的问题,学生抢答: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开始的时间和出发的地点?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和标志事件?(1934年10月,瑞金。1936年10月,会宁会师。)长征途中,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什么是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2、用长征动态路线图展示长征的过程。(使学生再次将本课的内容从头复习一遍,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