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边城》梗概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339437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边城》梗概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名著《边城》梗概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名著《边城》梗概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名著《边城》梗概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名著《边城》梗概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著《边城》梗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边城》梗概(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城梗概导读 沈从文强调的人性,基本不包含理性,是特指自然状态的人性;与浪漫主义者不同的是,他崇尚的自然人性,又主要不 是心灵的自由激情,而是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第一章小说的开篇介绍了小说的主人公:翠翠和爷爷,还有他们的一条黄狗,以及女主人公不一般的出生经历。主要描写了主 人公一家的生活环境,过着平凡的日子。注意点一其中翠翠的描写最为生动,引人关注:边城中外貌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作者通过外貌描写,深刻有 效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形象特色:“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 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

2、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 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 明白了人无心机后,便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翠翠的生长是自然教化,作者对翠翠进行刻画是没有按照一般作家的 描写方式,没有刻画翠翠如何貌美,而是把她融于大自然,使翠翠的形象和大自然美好的风光融为一体的,使读者感到的是 她的自然美。那么我们不难想到,在这样子的情况下,翠翠的性格:单纯、明净、健康、善良、无知无欲、浑然自在长成的十五岁少女。注意点二翠翠的心理想法心理一:祖父同翠翠两人,个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心理

3、二: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心理三:那里河边还有许多船,比起渡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评点:他笔下的翠翠,与青山绿水作伴,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而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爱美,则更是真切感人。这里,表现出翠翠对“爱”的到来有一种向往的心理。老人对待过往船客给钱的态度。他时时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并且为渡船的行人提供种种方便,人家白送他的钱,如果推不掉的话,他就把这钱买了茶叶买了烟草送了后来的渡船人。第二章:介绍了故事的地点一一茶峒,并以白河为导引,引出城内居民们的

4、生活。同时也描写了驻扎在城里的军人们的生活。以 及这个小镇的和谐和它所体现的商业气息。那里人们也是很淳朴、浑厚的,即使是那些娼妓。注意点一 写娼妓时,重点是为了表现什么?“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摘与轻视。即便是娼妓, 也常常较之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 点评: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地歌咏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的 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无论是植根于当地悠远历史土壤里的“爷爷”的那种自甘贫苦而生性达观、洞悉世情而信守天 命的善良,

5、还是在古老传统里出新枝、尚未沾染世俗尘埃的“翠翠”“天保”“傩送”那种初涉人世而摒弃旧俗、虽历风雨而 其志不渝的聪慧,作者无不凭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捕捉到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坦诚,反映着他对美好人性的赞 颂和已被现代文明锈蚀和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表达了想以此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美好愿 望。(在题记中有涉及)注意点二 顺顺,天保,傩送三个人物。特别是第二部分的最后,关于天保和傩送名字的问题。(注意细节。) 天保:“年纪较长的,如他们爸爸一样,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 傩送:“年幼的则气质近于那个白脸黑发的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人聪明而又富于

6、感情。”第三章描写了当地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和泅水捉鸭子。这些有趣的事引起了从小在山里的长大的翠翠的兴趣。(这里写得傩 送和翠翠见面是两年前的端午)注意点一这里注意一个细节,在第三章写得端午节中,只有傩送参加了划船,而天保没有,原因是 P13 天保恰好在那天应向上行,随 了陆路的商人过川东龙潭送节货,故参加的就只傩送。注意点二 第三章最后一节。现实翠翠对于端午的向往。实际翠翠对端午的向往,已经一定程度的反映了她的心思。第四章由翠翠对端午节的向往,追述到了两年前的端午节。爷爷带翠翠看龙舟,请人替自己掌舵,回去之后,与替其掌舵人喝 酒,城里人醉了,无法去接翠翠。翠翠一直在码头等爷爷,却等来了捉鸭子的

7、傩送。由于误听了吊脚楼下男子粗鄙的对话, 对于傩送的好意,翠翠却骂了他。傩送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让人送翠翠回去。单纯的翠翠心里便有了很多奇怪的想法,也第 一次接触到了别人,体验到了山外的生活。注意一 傩送与翠翠的第一次见面。注意二 “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翠翠遇到傩送之后,了解其好意之后的反映。) 注意三、翠翠想到了爷爷的死,P18 “翠翠望到这个精致,忽然想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笔下“爱”与“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聪明乖巧的少女。自幼父母双亡的 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所以,这里可

8、以看出,翠翠心里的这种孤独,寂寞。担心,忧虑。第五章这连年来两个中秋,其中一个中秋,翠翠和爷爷在看划船时,因为要躲避突入而来的雨,躲进了顺顺的吊脚楼,碰到了 顺顺,也遇到了天保。由于爷爷夸了鸭子肥,顺顺让天保把鸭子送给了爷爷,回家时,爷爷问起了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 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说爷爷疯了。翠翠的心,在遥远的青浪滩,因为今年的端午节,傩送在青浪滩。爷爷 和翠翠用文中的话说“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注意 或许这也是翠翠孤单的原因之一。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虽然有 外公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

9、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内心无比孤独。没有母爱、心理孤独的翠翠面对 自己内心萌动的、朦胧的少女春情不知所措,爷爷也没有办法完全理解她。第六章注意一爷爷渡船坚决不收别人的钱注意二端午又来了,翠翠渡新娘子,新娘子15岁,翠翠也快15岁了。(14岁)自己内心萌动的、朦胧的少女春情第七章爷爷的心理,爷爷内心独白。翠翠慢慢的长大了,成了当地一个漂亮的女孩,和她母亲一般。爷爷开始为翠翠的长大而 感到担心,自己老了,翠翠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自己终将会走,他不希望翠翠走她妈妈的老路,他想找个人照顾翠翠。大 老对爷爷表明了自己对翠翠的喜欢,直白的自白。“这个人是不是适宜照料翠翠?当真交把了他,翠翠是不是愿意?” 爷

10、爷的担忧。第八章爷爷上城买办过节的东西。爷爷开始让翠翠掌舵。翠翠开始注意和她差不多大的小姑娘,看见各种各样的都记在心里, 互相比较。注意点一爷爷上城买办过节的东西时,体现出来的人物形象。湘西茶峒地区淳朴的民风。1、到镇上去买应节物品的时候,屠户送他的猪肉,硬是不收他的钱,却是一边憨笑一边把钱丢到人家的钱筒里去。2、酒葫芦毫不介意给别人品尝美酒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 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 身心都给了她们。注意点二在渡船的翠翠

11、心理的想法。她专心看各个来渡船的小姑娘注意点三唱完了这歌,翠翠觉得有一丝儿凄凉。她想起秋末为什么有一丝儿凄凉?答:面对热闹环境的寂寞惆怅,觉得自己太平凡,好像缺少了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情愫通过景 物对比和环境对心理的烘托,不由心生薄薄凄凉。(今天,她刚刚看见了年轻漂亮的来看划船的女孩。)第九章二老傩送来爷爷的酒葫芦,跟爷爷聊天,说起了自己觉得翠翠好。翠翠渡船时,老二说要翠翠和爷爷去他们家看船。翠 翠并不认识这个人,只觉得他挺好。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很多年前在湖边说翠翠会被大鱼吃掉的人。爷爷告诉翠翠那人也觉得 她很好。第十章 翠翠和爷爷去顺顺家看船,祖父被熟人拉去看新碾坊,熟人说顺顺家的老大在众

12、人面前夸奖翠翠,希望自己来问问老船 夫的意见。老船夫说:“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大老走的是车路,应当由大老爹爹作主,请了媒人来同我说,走的是马路,应当自己 作主,站在渡口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翠翠被乡绅女人叫到座位上去坐,后来离开去寻找黄狗的时候听到了别人家的谈话。大概意思是王团总的女儿要陪嫁一 座碾坊,嫁给二老。二老却不要碾坊,只要渡船。离开后爷爷告诉翠翠老二赞她长得美,翠翠羞得直说爷爷喝醉了。 注意点一边城让我们了解丁许多湘西民俗,请说说“爷爷”向翠翠所说的求婚的两种方式。 答:一种是走车路,就是婚姻由家长做主(1分),请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1分)。一种是走马路, 就是婚姻

13、由小伙子自 己做主(1分),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的歌(2分)(唱歌 1分,三年六个月 1分)注意点二翠翠听到了那段对话后的心理。因为听到碾坊一事,心中有些忧愁、嗔怪;因为二老明明对自己有意,又隐隐地有些欢喜。首先要弄清翠翠说这话的背景:翠翠在傩送家楼上观看龙舟赛时,听到旁边有人议论干团总的女儿要和傩送结亲并以新碾坊 作陪嫁一事,翠翠心中不自不觉地产生一种烦恼和忧愁。面对失足落水的傩送和找了多时才泅水而来的大黄狗,翠翠就把这 种烦恼和忧愁转移到傩送身上。她说的这句话,是一语双关,表面是责怪黄狗乱跑与落水,实际上是责怪傩送,至于责怪傩 送什么,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其次要关注黄狗的特殊意义,黄狗在

14、边城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是翠翠家庭中不可 或缺的成员,是一个忠诚的卫士,有人称黄狗“是翠翠和爷爷身边的孤独守望者”。在翠翠已感到傩送对自己有意情况下,这 句话中又拿黄狗来说事,也传达翠翠一种欢喜的心理。第十一章顺顺家的老大和老二都喜欢上了翠翠,大老派人来说媒。翠翠知道后脸红到了脖子根。爷爷看到这样的翠翠不禁有点感 伤。想起了翠翠的妈妈。可是翠翠的心思,却貌似不在大老的身上。第十二章说媒的再次来提亲。翠翠不敢说自己的想法。爷爷就猜想翠翠爱二老不爱老大。兄弟两个在一次交流中,知道对方也爱 上了翠翠,哥哥说走了车路,但是没有结果,弟弟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两兄弟月夜里同过碧溪岨去唱歌,走马路,相互竞

15、争。第十三章爷爷去接翠翠晚了,翠翠就哭了。爷爷叫翠翠要坚强勇敢,不要遇到事情就哭。要学会自己面对事情。翠翠知道了很多 妈妈的事情,爷爷却开始悲伤起来。注意一“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 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 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述环境对人物心理活动 有怎样的影响?翠翠为什么心里会感到“薄

16、薄的凄凉”? 答:环境特征:忙碌一天的安静下来了,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的白天的热闹气息,万物生机勃勃,雀子、杜鹃、泥 土、甲虫都热烈勃发。翠翠心理:面对热闹环境的寂寞惆怅,觉得自己太平凡,好像缺少了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情愫 通过景物对比和环境对心理的烘托,不由心生薄薄凄凉。要点:翠翠的品性美、童贞美和爱情美。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与青山绿水作伴,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而 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爱美,则更是真切感人。翠翠对“爱”的到来是怀着既向往又担忧的复杂心理的。她“成熟中的 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而这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心理最细致入微的生动写 照,洋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