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338942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关于下列三种小分子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葡萄糖 核苷酸 氨基酸A. 都含有C、H、O、N元素B. 都是构建生物大分子的单体C. 都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D. 都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答案】B【解析】【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苷酸(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葡萄糖(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详解】A、氨基酸的组成元素至少有C、H、O、N,而葡萄糖的组成元素为C、H、O, A错误;B、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单体,核苷酸是核酸

2、的单体,葡萄糖是多糖如纤维素等的单体,B正确;C、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C错误;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运输的方式,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几种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抽血化验是医生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表是某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钙离子181mmol/L202260胰岛素17mIU/L50200游离甲状腺激素35pmoI/Ll222A. 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含量都是固定不变的B. 该男子可能出现抽搐等症状C. 该男子的组织

3、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较差D. 该男子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可能受到抑制【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成分和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图表中钙离子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根据负反馈调节的机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该男子在利用葡萄糖方面明显不足。【详解】A、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A错误;B、图表中钙离子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钙离子含量过低可能会引起抽搐等症状,B正确;C、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该男子的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

4、萄糖的能力较差,C正确;D、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SRIH)为下丘脑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环状十四肽),可以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目前可以人工合成,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用SRIH治疗时可以采用注射或口服方式B. SR

5、IH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羧基和氨基,合成过程会产生13分子水C. SRIH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参与D. SRIH可随体液定向运输到垂体和胰岛【答案】C【解析】【分析】肽类激素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联接而成,进入消化系统将被消化掉,所以口服无效,只能通过静脉注射法进行获取,肽键数水分子数。【详解】A、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为肽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不能口服,A错误;B、SRIH为环状十四肽,可能不含游离的羧基和氨基,合成过程会产生14分子水,B错误;C、SRIH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系, C正确;D、SRIH可随体

6、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D错误。故选C。4.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使雌蚕都有斑纹。再将斑纹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 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A 染色体结构变异B. 染色体数目变异C. 基因突变D. 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

7、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第2号染色体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可知,这种育种方法是染色体变异,且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故选A。5.如下表所示,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的抗性表现不同,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也有区別。若在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对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则褐鼠种群中(

8、)基因型rrRrRR灭鼠灵敏感抗性抗性维生素K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 Rr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B. 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C. 抗性个体RR:Rr为1:1D. 停用灭鼠灵后R基因频率会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的抗性表现不同,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也有区別。”以及图表信息可推测,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仍有基因型为Rr的个体活着。【详解】A、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会导致RR、rr基因型个体存活率下降,则Rr基因型频率会增加,A错误;B、有基因型为Rr的个体活着,因此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是不正确的,B错误

9、;C、抗性个体中,由于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中度,而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高度,所以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主要是Rr的个体,C错误;D、停用灭鼠灵后,rr个体的存活率提高,导致r基因频率上升,R基因频率会下降,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学生要把握图表中的信息准确判断各基因型的存活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6.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下列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都正确的是() ABCD食品果酒果醋腐乳泡菜主要微生物酵母菌醋酸菌毛霉醋酸菌制作装置或操作步骤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该装置中液体太满

10、,发酵液会从导管溢出发酵瓶中不需要插入温度计,A错误;醋酸菌是好氧菌,通入氧气有利于醋酸菌发酵,B正确;腐乳制作过程先让毛霉生长,后加盐腌制,否则盐会抑制毛霉生长,C错误;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而不是醋酸菌,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这样才可以提高产量。7.人脑内有一种“沉默突触”,它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你推测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 突触小体中没有突触小泡B. 突触前膜无法释放神经递质C. 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D. 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答案】C【解析】

11、【分析】“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功能,表明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造成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突触无法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另一种是突触前膜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详解】A、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突触小体中没有突触小泡可能会造成沉默突触, A正确; B、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突触前膜无法释放神经递质可能会造成突触沉默, B正确;C、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不影响神经递质传递信息,C错误,D、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则突触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12、,D正确。故选C。【点睛】熟记并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以题意“沉默突触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为解题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即可作出准确的判断。8.下图是一种“生物导弹”的作用原理示意图。阿霉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进入人体后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毒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B. 活化阿霉素抑制细胞中的DNA复制,不抑制转录C. 仅注射生物导弹不能对肿瘤细胞起抑制作用D.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减轻对正常细胞的伤害【答案】B【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是

13、由杂交瘤细胞分泌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体。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可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详解】A、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阿霉素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因此活化阿霉素能抑制细胞中的DNA复制和转录过程,B错误;C、在治疗中,应将非活化磷酸阿霉素和生物导弹同时注射,C正确;D、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直接靶向癌细胞,能减轻阿霉素对正常细胞的伤害,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获得有效解题信息,同

14、时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9.科研人员对一个被污染湖泊中某种鱼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曲线。由图可知,该种鱼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是( )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湖泊被污染后,该种鱼类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详解】由于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0时,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当增长率0时(c点),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增长率0时,种群数量减少,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

15、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春节前,武汉爆发不明原因肺炎,并出现死亡病例和全国的大面积传播,我国政府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治。科学家检测发现,这场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命名为“2019-nCov”。10. 新型冠状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直接以病毒基因组RNA为翻译模板,表达出病毒RNA聚合酶,再利用这个酶催化各种结构蛋白mRNA的合成以及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等,完成病毒的增殖。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新型冠状病毒合成RNA聚合酶的过程发生在病毒的核糖体上B. 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RNA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C与G配对C. 头孢类抗生素具有阻断细胞壁形成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增殖D. 75%的酒精能够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1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