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33691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现代人理应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可以建立一种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民主、互助的学习关系,对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喜好音乐的程度各不相同,所具备的音乐基础与音乐素养也参差不齐,这就形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不自信、不交往、不主动、不合作等消极行为,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低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创建和谐学习关系,营造互助学习气氛

2、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会更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更愿意与教师相处,这对于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很有帮助的。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说,说得不好没关系;”教师最常用的一句话是:“让我们一起来把它完成得更好!”面对同学们各种奇怪的想法和问题,教师应积极鼓励,支持他们畅所欲言,并肯定这种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做法,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教师也应要求同学之间要彼此尊重、理解,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而不是嘲笑、讽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友好、和谐、轻松、互助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能愉悦地学习。在一次初一的音乐课上,学生们欣赏完一段电声音乐夜曲,纷纷谈自已的感受,都认

3、为乐曲是表现夜晚舒缓、柔美的景象,突然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觉得有像是夜晚”话还没说完,立即引起全班的哄笑,我立刻用手势和眼神及时制止了同学们,并对那位不知所措的同学说:“你的感受很特别,可以再说得具体一些吗?”这位同学默不作声,还是不敢发表自已的观点,这时我对全班说道:“对于音乐,各人的体会是不同的,有时候我们听似很古怪的看法会是很独特的一种见解,我们应该善于倾听不同的看法。”然后笑着对这位同学说:“你的感受与众不同的,或许很精彩,是我们所想不到的,你愿意说给我们听吗?”这位同学轻轻地开口了:“我感觉这段音乐很柔和,好像午后在和旭的阳光照耀下,人们在草坪上悠然地休息,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被

4、他所描述的景象吸引住了,有些同学还忍不住在一旁补充,课堂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这位同学也更自然而自信地介绍着。教师友善、支持、肯定的态度能树立学生进取的信心,能营造和谐,友好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说”是让他们学会自信;培养学生“倾听”(安静倾听音乐;认真倾听他人讲话)是让他们学会尊重。尊重是互相的,学会倾听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也是学生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必要前提。二、发展学生主体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发展,增强学习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1、课前准备在每次上课结束时,我会向同学布

5、置要求他们课外去准备,查找一下一堂课的学习内容的课外资料与音响;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准备和思考如何解决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供合适的方法与形式,使学生积极为上课尽自己的一份力。上课前一天,让课代表收齐同学们准备的资料,教师有选择地在课堂上使用,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思维与创意,会得到同学的认同与共鸣,而学生查找的资料也会使同学有种新鲜感与亲切感而会更仔细认真地倾听,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2、课堂展开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课堂上同学常常能自觉地,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变得善于发现问题,乐于回答问题,勤于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这一特点,更生动、具体

6、地展开课堂教学。教师是一名引路人,在教学中要“讲解精,提问巧、观察细,”尽量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已去发现问题并解决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多讲,多听,多问、多想、多做。在不断地学习和练习中,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在学习中得到了乐趣。3、课后总结在深入展开教学活动后,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应认真及时的总结。在结束每堂课时,教师应根据课堂反应效果,学生学习掌握程度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教师可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点评课中精彩之处,指出课堂中不足之处。课后,教师也应尽量多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聊天,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进一步了解

7、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通过学后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以后的教学手段,同时还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改进课中不足之处,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与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地给老师提意见,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后总结的主体。通过师生的双向总结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在各教学环节中体现无遗。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他们在教学中学到了知识,还在教学中锻炼了人与人友好合作的能力;学会了尊重和接纳别人。这种自主式的学习方式也使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三、建立小组活动形式,鼓励合作学习方式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就要求学生之间共同参与

8、,互相包容,乐于交流,配合依靠。在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中有一个创作活动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表现能力的教学板块。为了让学生能更自如地发挥自身的创作能力与表演能力,小组活动的形式更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必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但如何分组可自行搭配,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学生通常都会找自已的好友或合得来的人共成一组,而那些平时比较内向,不太合群的同学由于老师的要求也不得不硬起头皮,试着与别的同学打交道以成一组。在这种自行成组的过程中,无疑也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小组成立后,便要一起来共同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小组成员必须共同讨论、创作、

9、演唱、合奏、准备等。小组成员可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各尽其职。在小组的活动中,学生更容易沟通、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并能在与其他组的交流中,建立集体荣誉感,产生强烈责任感,感受到自已作为小组的一员应对组内的每一位成员负责,从而在小组活动中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这对提高活动质量,培养合作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小组合作式的学习不仅能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让学生的个人能力,与人合作协调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而合作配合,群策群力不仅能使知识技能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对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学会主动发展,懂得合作,尊重别人的一种课堂锻炼。与同伴合作的成功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这对学生个性成长发展和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是有很大帮助的。创建和谐学习关系,营造互助学习气氛;发展学生主体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建立小组活动形式,鼓励合作学习方式这三方面在教学活动中要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敏锐的教学观察力,良好的协调控制力;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在课前,课后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