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学程导).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33664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学程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学程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学程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学程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学程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学程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学程导).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程 导 航”课 时 教 学 计 划教学内容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共几课时2课型讲读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休养、镢头、姹紫嫣红”。2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讲了“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事,初步感受高尔基对儿子的爱和爱的艺术。3结合作家卡片,初步了解、认识高尔基,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讲了“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事;难点:引导学生对高尔基的生平有初步了解,在情感上拉近与课文主人公的距离。教学资源1.学生查找的资料,2.制作的教学课件、学生的习字册。预习设计1.自己学习生字,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熟读课文。2.

2、查找高尔基的资料,并认真阅读。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激趣导入1名言导入(1)出示2句名言,指名读:A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好他们,却是一门艺术。B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2)老师一起来写一写他的名字。(板书:高尔基)2简介高尔基:(1)出示高尔基图片: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你对高尔基知道什么?(2)说说高尔基还是一个怎样的人。(3)小结: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放声朗读,边读边动笔,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直到满意为止,做到读正确、

3、读通顺。同时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呢?2同桌互读:分小节读课文。一个人读,另一个人听,有读错的、读不通顺的地方提醒他纠正一下。3全班展示读:把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听,读完后说说你为什么挑这一段读给大家听。A相机理解“休养”、“探望”。B、描红识字“妻”,动动脑筋怎样能够把这个字写正确、写美观,注意字的笔顺。C出示图片,认识“镢头”:一种刨土的农具。D“姹紫嫣红”:还想到了哪些写花美的词语?E:比较“庞”“宠”字形上的区别。4理清课文脉络: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他们之间发生的几件小事。三、质疑留韵“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

4、默读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或者有疑问,可以做上记号。四、学习第一节指名读,你从这一小节中知道了什么?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所有的事,都可以用书上的一个字来涵盖,你们说是什么?板书:爱(高尔基是作家,很爱儿子。)五、课堂作业写习字册一、激趣导入1.名言导入:(1)指名学生读高尔基的名言。(2)知道是谁说的吗?(高尔基)伸出你的手,老师一起来写一写他的名字。(板书:高尔基)2.简介高尔基:(1)组织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2)书上有一张关于高尔基的“作家卡片”(出示“作家卡片”),让学生说说他们对高尔基了解多少。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1)今天,让我们走近高尔基,共同学习一篇发生在他

5、和儿子之间的故事,题目是(板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二、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写了高尔基与他的儿子之间一件什么事?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划出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词句,反复读几遍。2同桌互读,轮流读,互相纠正提醒。3、指名读,检查阅读情况。同学们读得认真,合作默契。现在,老师非常想听一听你们读书的声音。结合学生读、说,相机解决重点字词理解。让学生了解高尔基来岛上休养的原因“探望”,高尔基妻儿专程从俄国到意大利、千里迢迢看望高尔基。教学生字“妻” 。通过图片认识“镢头”这种农业工具。4结合学生回答,理清课文脉络,相机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三、质疑留韵相机解决最后三小节的引号问题。了解全引号

6、和半引号在文中不同用法,全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自然段;半引号表示在引用的句段里还引用其他内容,所引用的其他内容要用单引号。四、学习第一节引导学生从第一节中提炼信息,抓住关键字“爱”五、课堂作业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作业设计1. 完成习字册。2. 一课一练上的基础部分练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或句子。“学 程 导 航”课 时 教 学 计 划教学内容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共几课时2课型讲读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49自然段,进一步感悟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深厚感情。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7、的深刻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 难点: 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教学资源课件,收集 “给予”方面的名言,高尔基的名言。预习设计有感情地读书课文,收集 “给予”方面的名言。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复习,认识高尔基的爱1学习了课文第一节,我们已经知道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两件生活小事,分别是哪两件事?我们还知道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2.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品读“栽花”,体会儿子也爱父亲1爱应该是相互的,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也应该爱他的父亲。快速自读课文2-5节,找出最能体现儿子爱父亲的词语和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

8、,我们可以边读边在有关语句上做记号)(1)“探望”是远道而来地看望,路途遥远,高尔基的儿子从苏联到意大利专程探望他的父亲,可以感受到他对父亲的爱。(2)a你能抓住其中的词语,说说你的体会吗?(高尔基的儿子从遥远的苏联赶到意大利,虽然很累,但他却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可见他很爱他的父亲。)b高尔基的儿子有多大?他跟我们大家是同龄人,如果是你,来到这么一个风景优美的海岛上,你会做什么?(我会开心得到处游玩,欣赏这片陌生而又美丽的小岛。 我会先好好的休息一下,等体力恢复了再好好玩玩。)c.可高尔基的儿子在做什么?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呢?你们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劳动画面呢?请同学们轻声的读一读课

9、文,边读边想象这劳动的画面)d.高尔基的儿子栽花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我不在的时候就让这些花儿代替我陪伴爸爸吧!爸爸闻到这花香,身体一定会好的快些的。)2.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呀!高尔基的儿子只有十岁,他怎么这么懂事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和书后的作家卡片来思考一下。什么样的人才会写童话?(拥有一颗童心的人,与孩子心灵相通的人,热爱生活的人 )(3)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临行前,儿子看着满院新栽的花草,此时,有些花还没有发芽,有些花已经成活了,但还没开花,儿子小小的心灵一定藏着一个很大很大的愿望,他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想要对花儿草儿说,就请你大声地替他说出来吧!(4

10、)齐读第二、三小节。三、品读“赏花”,领悟给予的快乐1.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出示鲜花图片)看到这些色彩鲜艳的花,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交流各自的想象感受。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2.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师配乐朗读,学生美美地读。.这些盛开的花在你眼里好像什么?4.欣赏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情感?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五节,体会一下。(无比的高兴骄傲、自豪对儿子的思念)5.小结:多么深厚的父子之情啊(点一点“爱”字) 6.谁能把这一段朗读好? 指名读、齐读。四、品读“写信”,分享高尔基博大的爱1.高尔基是多么的高兴啊!不久

11、,一封信带着花的芳香,带着父亲谆谆的教导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指名分段朗读并尝试背诵。2.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这美好的东西指什么(鲜花),还记得是怎样的鲜花吗?引导背诵:春天到了3.美丽的鲜花不仅引来了一只只蜜蜂,还引来了岛上的居民呢!(出示填空)当你清早推开窗户,闻到花的清香,_。 心情烦闷的女士走过来了,欣赏着眼前的鲜花,_。那位劳累一天的渔民走过来了,欣赏着眼前的鲜花,_。4.父亲仅仅是希望儿子在岛上栽花给别人带来幸福快乐吗?不,高尔基对儿子还有着更高的期待呢!出示第9段,谁来读读这段话?5.引读:这就是高尔基对儿子的更高要求:要是你这就是高尔基对儿子的更大期待:要是你的确如此,做

12、一件好事容易,做两件也不难,难得的是你6.说话练习。(出示课件)当同学时候,我当妈妈时,我当时,我7.现在你们知道这里的“给”,是指什么?(给予、付出、奉献)。给什么呢?(给别人美好的东西,给别人帮助,给别人关心,真诚的奉献等)“拿”就是(索取)。8.比较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强调的“给”的重要性)9.高尔基的信,大家理解的真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让我们完整的再来读一读,相信我们的理解会更加深刻。10.儿子读完父亲的来信,他深深地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文字出示)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你也明白了我们都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11.引导想象

13、:同学们,当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父亲写给他的信后,一定会有许多话要对父亲说,他会说些什么呢? 小结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写,同时回顾信的格式,五、总结全文齐读名言。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是一种快乐,得到是一种幸福。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一、复习,认识高尔基的爱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课文主要写了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事(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2.启发学生:如果将课题中的“和”换一个字,觉得哪个字合适?(板书:爱)二、品读“栽花”,体会儿子也爱父亲1指导学生快速自读课文2-5节时,注意在相关关语句上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1)从“探望”中读懂了什么?(

14、2)随机点出课件中“只有”“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各种各样”等词语,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通过换位思考儿子为何这样忙碌,从而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劳动画面,体会高尔基的儿子的心理世界。(我仿佛看到高尔基的儿子手上磨出了血泡,可他全然不顾。我仿佛看到高尔基的儿子拿着笨重的镢头一锹一锹地挖着,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背痛,可他还是坚持着。我仿佛看到高尔基的儿子浑身沾满了泥巴,脸上的汗珠直往下滴,也顾不得擦 )2.启发学生联系卡片上的介绍深入思考,高尔基的儿子怎么会这么懂事?什么样的人才会写童话?小结:高尔基的儿子正是在这样的父爱下逐渐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孩子的。(3)引导学生想象儿子离岛前的心理活动。小结:是呀,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留下了对爸爸的一份浓浓爱意,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