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公司总装配厂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335175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风汽车公司总装配厂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东风汽车公司总装配厂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东风汽车公司总装配厂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东风汽车公司总装配厂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东风汽车公司总装配厂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风汽车公司总装配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风汽车公司总装配厂(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作者:东风汽车公司总装配厂 戴军 林茵茵 摘要:通过对总装线的构成、工艺布置、设备、工装等的全面分析,找出影响重型车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充分考虑新产品的结构变化方向和市场需求的趋势,利用工厂现有设施,采用最经济、合理、见效快的技术改造方案,实现生产纲领的目标。 关键词:装配线 改造 工艺分析 生产能力 前言 东风公司总装配厂三条整车装配自动流水线均在20世纪70 年代末建成,其总装配线的结构为桥链加板链的型式,工艺设计主要是依据中型长头车的产品结构和生产纲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产品的种类、结构在不断发展变化,

2、为满足轻、中、重型多种载货车的生产,已对总装配线先后进行了23 次局部改造,现在已成为能生产总重在624t 的轻、中、重型,长、平头全系列载货车的混流自动流水线。 由于公路建设的加快,我国交通运输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汽车运输由短途向长途发展,汽车车速将由中低速向高速发展,汽车载货量由中、轻吨位向大吨位发展。因此,提高大吨位重型车的生产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总装配线又将面临着一次大的改造。 1 改造设计依据 通过对重型车需求市场的充分调研,预测重型车需求量将急剧上升。除保留现有生产结构和能力外,重型车系列的生产能力达到8 万辆/年(其中双后桥中型车达到5 万辆/年)。到2005 年作为载货车主

3、要生产基地的总装配厂,双后桥重型车系列的生产能力达到8 万辆/年。 2 改造设计原则 1) 重型车系列的生产能力达到9 万辆/年,其中双后桥中型车达到5 万辆/年。 2) 具有总重为30 吨的重型车系列的批量生产能力。 3) 具有双前桥重型车的通过性。 4) 采用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经济、合理、可靠,保证产品质量,投资少收效快,长期综合效益好,具有一定的产品变化适应能力。 5) 不影响正常的大循环生产。 3 工厂现状 由于这次改造的目的是提高重型车的生产能力,因此,下面只对重型车的生产现状进行分析。 3.1 装配线结构、状况平面图 3.2 生产能力 总装配厂三条整车装配线均为桥式链和板式链相结

4、合的自动流水线,具有轻、中、重型即总重为624t 的载货车混流生产能力,但由于受装配线结构及工艺装备等的限制,双后桥重型车能力只有4.9 万辆/年。 三条装配线重型车生产能力状况(单一品种) (万辆/年) 3.3 装配线工艺流程 整车装配工艺,由流水线主线装配工艺和总成分装工艺组成。 装配一、二线主要装配工艺流程: 车架上线双/单后桥平衡轴悬架(包括后桥平衡轴分装)上线双/单后桥上线双/单中桥上线前悬架合件上线(包括前桥分装)底盘翻转发动机、变速箱合件上线(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分装)制动系统密封性检测润滑油(脂)加注油箱、轮胎(包括油箱、轮胎分装链)驾驶室合件上线(包括驾驶室分装)制动液、防冻防

5、锈液加注整车调整整车下线 装配三线主要装配工艺流程: 车架上线前悬架合件上线(包括前桥分装)后悬架合件上线(包括后桥分装)底盘翻转发动机、变速箱合件上线(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分装)制动系统密封性检测润滑油(脂)加注油箱、轮胎(包括油箱、轮胎分装链)驾驶室合件上线(包括驾驶室分装)制动液、防冻防锈液加注整车调整整车下线 3.4 主要工艺装备及主要总成装配工艺 4 双后桥、双前桥、总重为30t 重型车的结构特征 此外,总重为30 t 重型车的发动机功率达235kW,变速箱有8 档、9 档箱,合件体积大,装配较困难。 5 总装线生产能力的计算 生产能力(生产纲领)=(装配线工位数年工作时间生产班制设备

6、开动率 /(整车装配工时x工时利用率 ) 。 装配线工位数=(装配线长度/车位长度 )工位密度。 卡车装配的工位密度, 每车位长度一般取46 个。 产量计算的边界条件:年工作日251 天 双班生产制 每班工作时间 8小时 设备开动率90% 工时利用率1.2。 因此,对于一个确定的车型,与其生产能力密切相关的因素是装配线长度和工位密度。 6 制约重型车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工厂现状和新车型主要结构特征分析,制约生产能力因素,主要有下列几点: 1) 装配三线不具备双后桥重型车生产能力。 2) 由于装配线的桥链长度限制了工位数的增加,从而限制了生产能力的提高。 3) 拧紧工具扭矩不能满足重型车扭

7、矩值的需求。 4) 为达到重型车扭矩值,必须要多次反复拧紧,增加了装配工时,影响下道工序。 5) 装配线工艺设计欠合理。 6) 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差。 产品结构中拧紧空间有限,如平衡轴连接,现有的风动工具无法使用,只有靠手工拧紧,从而增加了装配工时,并且无法保证拧紧扭矩。 7) 部分工艺装备的结构、柔性化生产较差,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重型车的生产。 8) 随着重型车产量、品种、载重量的的增加,叉车能力已不能满足生产。 9) 总重为30t 的重型车的生产条件还欠缺。 10) 不具备双前桥重型车的生产能力。 7 三条装配线生产总重为30t 及双后桥、双前桥重型车存在的主要问题 7.1 生产总重为

8、30t 重型车存在问题 总重为30t 重型车,驱动形式有42。如:EQ 1300 系列,装备235kW 柴油发动机,9 档变速箱,变截面车架,全新结构保险杠,引进C800 驾驶室,结构复杂,零部件装配紧凑,专用件300 多种,零部件体积、重量大,装配难度大。 7.1.1 主要工艺流程 单后桥车型同装配三线的工艺流程,双后桥车型同装配一、二线的工艺流程。 7.1.2 存在主要问题 1)架结构特殊,前部翻转孔位销与前吊耳干涉,后部翻转孔处车架上翼面为斜面,车架宽度前宽后窄,翻转链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增加相应的翻转辅具,弥补以上不足,保证翻转工艺的通过性。 2)油箱链护网及悬挂吊钩不能满足大油箱的通过

9、性。现在油箱链最大只能通过的油箱外形尺寸为1070620500。 3)胎链护网及悬挂吊钩不能满足大轮胎的通过性。目前轮胎链能通过的轮胎直径为1 米。 4)由于驾驶室结构同现生产的差异较大,长度增加了150mm,宽度增加了115mm,重量也有增加,驾驶室地拖链、贮存小车及合件上线吊具均不能满足正常生产。 5)体积重量大的零部件较多,上线装配时无相应的起吊设备。如:消声器、传动轴、储气筒合件等。 6)现有前、后桥钢装台不适应多品种生产。 7)现有的发动机存放架、过跨小车及上线吊具均不能直接使用。 8)由于车轮结构的改变,车轮螺母拧紧机已不适用。目前的五头拧紧机只能适用于螺柱中心距为285.7mm

10、的车轮装配,而EQ1300 系列车轮的螺柱中心距为335mm;车轮装配吊具结构也需作相应改变。 7.2 生产双后桥、双前桥车重型车存在问题 双后桥、双前桥车重型车的主要特征:驱动形式64、84,10t 级贯通式双后桥,2 个独立前悬架,由1 个转向机控制同步转向。 7.2.1 主要工艺流程 双后桥: 车架上线平衡轴悬架上线(包括平衡轴分装)后桥上线中桥上线前悬架合件上线(包括前桥分装)底盘翻转发动机、变速箱合件上线(发动机、变速箱分装)制动系统密封性检测润滑脂加注油箱、轮胎装配(包括油箱、轮胎分装链)驾驶室合件上线(包括驾驶室分装)制动液、防冻防锈液加注整车调整整车下线 双前桥: 车架上线平衡

11、轴悬架上线(包括平衡轴分装)后桥上线中桥上线第一前悬架合件(包括前桥分装)第二前悬架合件上线(包括前桥分装)底盘翻转发动机、变速箱合件上线(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分装)制动系统密封性检测润滑脂加注油箱、轮胎装配(包括油箱、轮胎分装链)驾驶室合件上线(包括驾驶室分装)制动液、防冻防锈液加注整车调整整车下线 7.2.2 存在主要问题 (1) 装配线总装工艺性 1) 装配三线无中桥、平衡悬架、第二前桥合件上线点。 2) 三条总装线桥链短,装配用工位数少。 3) 装配二线生产双后桥时,前悬架、后桥上线途径不合理。因为前悬架、后桥通过一条单轨相对上线,距离短,限制了生产节拍。再者,平衡悬架、中桥由叉车往装配

12、线倒运,物流状态较差。 4) 发动机变速箱对接工艺较落后。变速箱对接过程中第一轴易磕碰损坏,发动机需多次倒运,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吊装对接还存在不安全隐患。 (2)工艺装备 1) 后桥分装螺母拧紧机。目前能达到最大扭矩500Nm,而双后桥重型车平衡悬架分装扭矩为843Nm,已不能满足生产。 2) 后桥钢装台不能满足多品种的生产,板簧压平装置操作不便, 板簧支架间距不可调节。 3) 装配三线底盘翻转器能力不足。现在翻转能力为4t,由于双后桥、双前桥车重型车增加了平衡悬架等三大总成共5t,因此翻转能力必须提升到8t。 4) 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差,拧紧扭矩不能达到工艺要求,如平衡轴悬架联接

13、等,受空间限制,现有风动工具无法使用,靠人工拧紧,扭矩没有保障,劳动强度大,装配工时大,是重型车装配的一大难点。 8 主要工艺方案 8.1 方案一:改造装配三线 8.1.1 总装配线改造 1)新建平衡悬架、中桥、后桥及2 套前桥合件上线单轨,满足各大总成合理上线,平衡悬架合件(后桥合件)、前桥合件上线,各分别由2 套过跨小车输送,从装配线右侧上线,中桥、后桥从装配线左侧上线。 2)改造68 柱间3 台手拉天车,右边供双后桥重型车储气筒合件上线用,左边供单桥重型车储气筒合件上线用。 3)增加重型车储气筒分装地增加平衡吊1 台。 4)油箱链、轮胎链护网及悬挂吊具改造,加宽加深护网通道,改进悬挂吊钩

14、结构,确保重型车大油箱、轮胎的通过性。 6) 驶室地拖链、贮存小车及合件上线吊具改造。加大地拖链强度,使贮存小车及合件上线吊具能适应窄型、CPB12、CPB12 加长型、C800 平头驾驶室的储存、分装及合件上线的要求。 7) 型车保险杠合件上线处增加一平衡吊。 8) 拆除总装线上润滑油加注机,润滑油加注在各总成分装地进行。从而增加了总装线上装配操作有效长度6 米。 9) 建立发动机、变速箱对接阵地。发动机储存于环形地拖链上,运行系统由电脑全程监控,采用两台对接台,有自动找正、对中系统,8 个自由度供调节使用,发动机、变速箱对接在对接台上完成后,通过过跨小车上线。提高了装配质量、分装节奏,减少

15、总成倒运次数,同时适应多品种混流生产。 8.1.2 工艺装备 1)后悬架U 型螺栓拧紧采用无级可调式双头螺母拧紧机,扭矩值在3001000Nm 之间可保证,U型螺栓中间距在190300mm 内可调,参数设置、修改简便快捷,拧紧结果自动识别,不合格自动报警,具有系统自检、零件标定、校正和故障自诊功能,适应多品种混流生产。 2)前、后桥及平衡轴钢装台采用可调式、自动压平装置,同时满足多种重型车生产,具有一定的柔性化生产能力。 3)翻转器改造。将其翻转的额定载荷由4t 提升至8t。由于增加了三大总成的上线单轨,翻转器轨道需减短4m。 4)设计专用翻转辅具,保证底盘翻转同步、安全、可靠。 5)采用组合式发动机存放架、过跨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