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检测方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33097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检测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隧道检测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隧道检测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隧道检测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隧道检测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检测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检测方法(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隧道地质雷达法检测1、 目的检测支护(衬砌)厚度、背部回填密实度、内部钢架、钢筋分布 情况。2、 应用范围 检测混凝土与围岩接触面的脱空情况,支护(衬砌)厚度、内部 钢架、钢筋分布情况;检测仰拱充填虚渣、虚土并圈定其范围;探查 围岩地质情况。3、 依据参照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 102232004/J 3412004)。4、检测步骤4.1 地质雷达探测系统组成 地质雷达探测系统由地质雷达主机、天线、便携式计算机、数据 采集软件、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等组成。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信噪比不低于60dB; 模/数转换不低于16位;信号叠加次数 可选择;

2、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5ns;实时滤波功能可选择;具有点 测与连续测量功能;具有手动或自动位置标记功能;具有现场数据处 理功能。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要 求:具有屏蔽功能;最大探测深度大于2m;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隧道风速检测1、 目的检测隧道风速。2、适用范围隧道施工通风和运营通风风速检测。3、 依据按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公路工 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602009)等相关规定。4、检测仪器与方法4.1 检测仪器常用的风表有杯式和翼式两种,杯式风表用在检测大于1

3、0m/s的 高风速;翼式风表用在检测 0.510m/s 的中等风速,具有高灵敏度的 翼式风表也可以用在检测0.10.5m/s的低风速。检测时,先回零,待叶轮转动稳定后打开开关,则指针随着转动,同 时记录时间。经 12min 后,关闭开关。风表可以测一点的风速,也 可以测隧道的平均风速。用风表检测隧道断面的平均风速时,测风员应该使用风表正对风流, 在所测隧道断面上按一定的路线均匀移动风表。通常采用的线路如图 2 所示。隧道内环境噪声检测1、目的隧道内环境噪声检测。2、适用范围隧道内连续车流噪声监测、单车噪声监测、车内噪声监测。3、依据按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公路

4、工程质 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602009)等相关规定。4、检测内容4.1 隧道内连续车流噪声监测隧道内噪声主要由混响声和直达声组成,在车流量较大且平稳时,在 隧道内离开隧道口一定距离后,其噪声大小不再随隧道深度产生变 化。经过多次测试,最终选择距离隧道口 100 米深,隧道内噪声不 在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了,所以确定隧道内测量侧点要距离隧道口100 米以内。测量高度离地面1.2米;隧道内离开隧道壁1 米。测量时,应在隧道外设置测点与隧道内进行比较。 城市隧道隧道内 应在两侧壁进行了共振吸声处理,选择该隧道测量,与未进行了共振 吸声处理的隧道进

5、行比较。4.2隧道内单车噪声监测 根据车流量情况,选择隧道进行单车测量,并在隧道外测量单车,进 行单车隧道内、外噪声比较实验。隧道照度检测1、 目的测量隧道水平面上的光照度。2、适用范围测量照度是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3、 依据按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公路工 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602009)等相关规定。4、测试原理和测试步骤方法4.1照度的测试原理照度是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照度汁是用于测量被 照面上的光照度的仪器,是光照度测量中用得最多的仪器之一。 4.2照度计的结构原理照度

6、计由光度头(又称受光探头,包括接收器、V (力对滤光 器、余弦修正器)和读数显示器两部分组成。其结构见图1。图 1 照度计的结构原理图I剛 7电儿舟SS8S碳化深度测量1、目的、适用范围测量混凝土构件的碳化深度值。2、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3、碳化深度值测量3. 1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 测点表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 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没测区的 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 2.0mm 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 碳化深度值。3.2 碳化深度值测量,可采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 15mm 的孔洞,其深度应

7、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孔洞中的粉末和 碎屑应除净,并不得用水擦洗。同时,应采用浓度为 1%的酚酞酒 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楚时,再 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 垂直距离,测量不应少于 3 次,取其平均值。每次读数精确至 0.5mm。围岩内部位移量测1 目的、适用范围1.1 判别浅埋。偏压和强构造岩体中隧道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1.2 判别隧道围岩松弛范围,优化锚杆设计参数。使用范围2、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3 试验步骤3.1 量测原理埋设在钻孔的各测点与钻孔壁紧密连接,岩层移动时能带动测点一起

8、移动。变形前个测点钢带在孔口的读数为S.,变形后第n次测量 io时各钢带在孔口的读数为S.。测量钻孔不同深度岩层的位移,也就 in是测量各点相对与钻孔最深点的相对位移。第 n 次测量时,测点 1 相对与孔口的总位移量为S1 -Sio=di,测点2相对与孔口的总位移量为 1n 101S2-S20=D2,测点i相对与孔口的总位移量为S.-A.0=D,于是,测点22 20 2 i i0 i相对与测点1的位移量是AS。=D2-D测点i相对于测点1的位移量2 2 1是AS =D -D。. . 13.2 量测方法(1)量测断面选择量测断面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地质地段。在一般围岩条件下(深埋均质岩体),每隔 2

9、00500m 设一个量测断面比较适宜。在这同一量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量测一、目的、适用范围了解围岩压力的量值及分布状态;判断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 分析二次衬砌的稳定性和安全度。二、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三、试验步骤1、 压力盒的布置与埋设由于测试目的及对象不同,测试前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观测设 计,在根据观测设计来布置与埋设压力盒。埋设压力盒总的要求是: 接触紧密和平稳,防止滑移,不损伤压力盒及引线,并且需在上面盖 一块后68mm、直径与压力盒直径大小相等的钢板。2、压力盒观测方法压力盒按观测设计要求布置埋设号以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观 测室,将每个压力盒的电缆引线集中与

10、室内,并按顺序编排好号码, 以防弄混。电缆线铺设一定要得当,切不可被压断、拉断。观测时,根据具体情况及要求,定期进行测量;每次每个压力盒的 测量应不少于 3 次,力求测量数值可靠、稳定,并做好原始记录。这 样,通过一段时间现场观测,就可以根据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隧道烟雾浓度检测1、 目的检测隧道烟雾浓度。2、适用范围通过烟雾浓度检测,评价煤烟对空气的污染程度。3、 依据按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公路工 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602009)等相关规定。4、检测步骤及方法4.1 检测仪器及仪器技术参数

11、烟雾浓度检测主要采用光透过率,也可以通过测定光线在烟雾空 气和洁净空气的照度比值确定光透过率。4.1.1 光透过率仪器由稳压电源、投光部、受光部和自动记录仪四大 部件组成。4.1.2技术参数:测定光路长度大于100m,光透过率量程5%100%, 精度为满量程 5%。4.2 检测方法沿隧道轴线,每100m为一个测区,每个测区测定100m读取3 次光透过率数据,记录并存储,然后取 3 次光透过率数值的平均值为 光透过率值。用照度换算光透过率的操作及检测方法参见隧道照度检测。一氧化碳检测1、 目的检测隧道环境中的CO浓度。2、适用范围检测隧道在修建中可能会遇到CO,运营后汽车废气中有CO,保证 施工

12、安全和司乘人员的健康。3、 依据按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公路工程质 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602009)等相关规定。4、 检测方法4.1 检测仪器和技术参数检知管是一支直径46mm、长150mm左右的密圭寸玻璃管,管内装有 易与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的药品。使用时,将检知管封口打开,通过一 定容积的吸气球,使一定量的被测气体通过检知管。吸入气体中的 CO 与药品作用,白色的药品颜色迅速变化。4.2 检测方法4.2.1 比色式检知管是根据管内药品与 CO 作用后颜色的变化来判断 CO 的浓度。仪器备有一块标准比色板

13、,上面标有与各种颜色相对应 的 CO 浓度。检知管吸入气体后,对比检知管与标准比色板的颜色, 找出与检知管颜色最接近的标准色条,他所对应的CO浓度就是被测 气体的 CO 浓度。预应力混凝土张拉试验1、目的、适用范围 检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力。2、依据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500102000)相关规定。3、施加预应力3.1 机具及设备施加预应力所用的机具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定期维 护和检验。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检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 的关系曲线,校验应在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 行。3.2 施加预应力的准备工作a、施工现场应具备经批准的张拉程序和

14、现场施工说明书;b、现场已有具备预应力施工知识和正确操作的施工人员;c、锚具安装正确,对后张构件,混凝土已达到要求的强度;d、施工现场已具备确保安全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必要预防措施;e、实施张拉时,应使千斤顶的张拉力作用线与预应力筋的轴线重合 一致。3.3 张拉应力控制a、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施工中预应力筋需要超张拉或计入锚圈口预应力损失时,可比设计要求提高 5%,但在 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周边位移量测一、目的及适用范围周边位移是隧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最直观的反映,通过周边位移量测 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 根据变形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程度和二次衬砌施作合

15、理时机。2. 指导现场施工。二、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三、试验步骤1. 量测断面间距及测量点数根据围岩类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确定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 表 1围岩类别断面间距(m)每断面测点数量净空变化拱顶下沉III51012条基线13点III10301条基线1点IV30501条基线1点2.量测频率量测频率可根据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分别按2和 表3 确定。当表 2 和表3 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 率较高者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1、 目的1 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2 判定竖向抗压静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测、桩端阻力;4 验证高应变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2、适用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