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考试指导.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330391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考试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外国文学史》考试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外国文学史》考试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外国文学史》考试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外国文学史》考试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考试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考试指导.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文学史考试指导重点知识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 (1)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题材,例如,英雄阿戈耳历尽艰险、寻找金羊毛的故事。讲的是伊阿宋为了寻找金羊毛(象征权利),带领古希腊的阿戈耳英雄战胜怪兽夺得金羊毛的故事。另外,关于赫拉克剌斯、忒修斯、俄狄浦斯、阿基硫斯的故事也是比较重要的英雄传说。(2)索福克勒斯的主要作品有: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埃剌克特拉、特拉基斯少女、菲罗克忒忒斯、俄狄浦斯在科洛诺斯。(3)俄狄浦斯王的艺术特点:戏剧结构特点俄狄浦斯王不是按照古希腊神话命运观念来结构戏剧,而是按照现实因果关系来结构。如俄狄普斯王解决特拜城瘟疫这个问题使全剧有所发展,戏剧情

2、节都是作者按照俄狄普斯刨根问底这种人物性格安排的。戏剧结尾俄狄普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并流放自己,这是比自杀更重的惩罚,他的整个后半生要整天忍受自己的罪恶的惩罚。这种安排可以视为是作者有意识的处理,从而表现俄狄普斯对自己罪恶深重的惩罚。索福克勒斯这种处理神话题材的方式得到后人高度的赞扬,这种赞扬是和上述所讲作者有意识的结构安排有关的。这种安排在艺术上被亚里斯多德归纳为两点:即完整、统一。这种完整性是指有头(一定有能必然地引起其他事情发生)、身(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尾(按照必然的规律,自然而然承接前面结果),且每一部分的存在都有依据。剧本中索福克勒斯所安排的每一个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都是有因有原

3、的,都不是作者的随意安排。俄狄普斯的罪是按照十分可行的步骤一步一步被剧本,也是被剧情所发现,按照一个十分可信的线索被发现的。这样剧情才在十分真实的现实基础上轰轰烈烈的向前发展推进。整个剧本结构完美,无懈可击。歌队演出古希腊戏剧还有一个特点:除演员在舞台表演外,还有歌队演出。这种歌队演出保留了酒神祭典的特点。同时,作为固定的演出方式它也有突出特点和作用。歌队唱的歌有的与剧情有关,但大多数不是直接的与剧情有关,在不同的作家的作品中有不同的作用。歌队的作用第一,作为戏剧推进的因素,介绍剧情。把整个故事讲一讲,介绍舞台上人物的身世,前生是什么,或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更多的作用不是介绍情节,因为自从索福克

4、勒斯后情节是在人物冲突中展开的,而不是通过歌队介绍的。第二,使悲剧具有强烈的悲剧性。悲剧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格调的话,悲剧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从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古希腊剧本来看,古希腊戏剧的悲剧性不仅仅出现在结尾,而是弥漫在整个戏剧表演中的。这种气氛的产生主要是由歌队所唱的歌营造的。比如俄狄普斯王唱的第一首歌就是灾难之苦,瘟疫之苦。把瘟疫带来的苦难说的非常充分。整个剧本中歌队都是从抒情的角度来抒发整个剧本的悲剧的感觉的。第三,使悲剧现场感更强,同时又使舞台有了很大的扩展,使它不受狭小空间的限制。因为歌队的表演是非常灵活的,古希腊的歌队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如扮演神的角色,传达神的旨意;它还可以扮演人

5、的角色,如俄狄普斯王中歌队经常扮演特拜城的民众的角色,表现当时民众的反映,和民众的声音。以此增强艺术的现场意识,使剧本成为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此外歌队扩展了舞台的空间,突破了戏剧的长度,悲剧发生前的事情可以说,发生后的事情也可以说。从而让狭小的空间之外的事情与舞台上的事情联系起来。第四,歌队使古希腊戏剧具有抒情性。古希腊戏剧中的人物离开剧情去抒情,有时很难让观众接受。戏剧中人物命运的感受都由歌队来表现,因此古希腊戏剧中歌队所唱的歌曲都是一些优美的抒情诗;另外它的抒情性还来自歌词的本身,古希腊的戏剧家在组织这些歌词时特别讲究声音的悦耳,语言的准确,讲究诗歌的韵律。所以亚里斯多德认为戏剧语言要有所

6、讲究,不仅要准确还要悦耳;再者歌队常常跟戏剧情节发展形成对比,起到平衡情节气氛的作用。有时是顺着戏剧情节的发展不断强化戏剧的气氛,为悲剧造势,为悲剧人物进行铺垫。有时在悲剧发展的非常残酷,紧张的时候,缓解紧张的气氛。第五,古希腊戏剧讲究理性,不仅剧情按理性的线索来安排,而且有许多关于命运等的哲学探讨。这些很多是在歌队唱词中进行。戏剧为了保证人物的真实性,没有让人物过多的说一些哲理性的话语,而是通过歌队来阐发作家对生活、世界、宇宙等的看法。如让歌队议论悲剧发生的事件,唱悲剧造成的原因。有的还通过歌队对人物、剧情、人情世态进行分析,这些分析相当深入,带有很强的理性。(4)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异同:1

7、.1对故事的剪裁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有15693行,奥德赛有12110行,原型故事为特洛伊战争。荷马史诗虽然取材于特洛伊战争,但其中伊利亚特一万五千多行的篇幅却只写了战争的最后五十天。伊利亚特一开始就开宗明义,交代史诗写的是“阿基琉斯的愤怒”,而不是整个战争。所以,伊利亚特是对特洛伊战争进行大量删改和提炼的结果,它紧紧围绕“阿基琉斯的愤怒”这一主题取材,十年战争的起因和发展都只作简单交代,战争的来龙去脉只作为背景隐约存在。伊利亚特并不是写战争的全貌,也不是对战争进行浓缩,而主要是用一种正常的叙述方法,密集地讲述了战争中的一个片段。古希腊诗人这种驾驭题材的能力让人感到惊奇。另外,根据自己的主题对

8、原始故事进行剪裁也是荷马史诗的特点。奥德赛所写的不再是特洛伊战争,它讲的是战争后第十年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一位英雄奥德修斯回家的事情。奥德赛的故事时间比伊利亚特的更短,只有四十天。情节结构更复杂,内在统一性更强,因而在艺术上是叙事学上的一个典范。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紧紧围绕主题对题材(特洛伊战争)进行剪裁,在叙事文体的发展史上呈现出非凡的成熟和卓越的典范性。1.2场面描写方面的特点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在艺术场面的处理上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伊利亚特主要用横断面的描写方法,常常选择一场战斗,然后把战斗的各个方面都交代清楚。整首长诗就是一个个战争场面构成的。奥德赛按时间的流程来描写战争场

9、面,先写奥德修斯家乡的情况,然后是他在海上漂流的情况,接着写他返家。线索是十分清晰地相互连接的。另外,伊利亚特运用的是群像式、全景式的描写方式。通过大场面波澜壮阔地向前推进情节,体现了作者在文学上高超的驾驭能力,难以模仿。奥德赛根据三个主人公的线索非常清晰地推进描写。这种描写方法对西方文学影响很大,使西方文学形成了注重线索安排的传统。(5)古希腊悲剧是古希腊文学中的重要部分,除此以外,古希腊喜剧也有重大影响。代表人物是阿里斯托芬,共创作了44部喜剧,主要作品有阿哈奈人、骑士、马蜂、和平、蛙、鸟、云等。(6)口头文学是基督教文化背景中的一种重要的世俗文学形式,如:英国的贝欧沃尔夫、冰岛的埃达、芬

10、兰的罗兰之歌等。列那狐的故事则属于城市文学。(7)第一次被整理成系统的古希腊神话相传就是由一个叫荷西奥德的诗人整理的,本来叫神谱,后来由欧洲人根据荷马史诗、古希腊的戏剧和古希腊的其他文献中的神话编定而成,有些古希腊神话的定型甚至到了19世纪。(8)古希腊的口头文学都是叙事性的,而不是抒情性的。主要内容是神话和荷马史诗。(9)古希腊神话依照人类的血缘关系以及人类社会的结构特点建立了神的谱系,体现在赫西奥德神谱中:第一代神:俄斯、该亚;第二代神:乌兰诺斯、克洛诺斯;第三代神:宙斯、美神阿佛洛狄特;第四代神:雅典娜、谬斯、欧诺弥亚(秩序)、狄克、厄瑞涅(和平三女神)等。第二章:中世纪西方文学(1)贝

11、欧沃尔夫被视为英国文学史的开篇之作,也是中世纪早期民族史诗的重要作品,内容是昂格鲁-撒克逊人在迁移过程中流传的丹麦王国宫廷里发生的故事。(2)在神曲中,维吉尔代表理性,贞女(贝阿特丽采)代表信仰也就是代表正义,即对神的正义的信仰。这两个人物既是思想和信仰的象征又起着把三界联系起来的作用。(3)神曲的思想:第一,神学思想(信仰),但丁在作品中对灵魂的去向、神学安排、此岸与彼岸的关系、惩罚的力度、救赎的等级、恩惠的程度等等都有自己的看法;第二,哲学思想(探索精神),其中有关于人生、理性、历史、文化、与维吉尔的讨论、象征意象以及对象征意象的诠释等等;第三,自然精神(科学精神),神曲中描写的万事万物都

12、是有自然精神的;第四,政治态度(批判精神),如正义观念、爱国观念、党派和非党派立场和民族观念等等;第五,关于自我,在神曲中但丁有对人生历程的回顾、人格的保持、爱情的影响等等,在对自己的审判过程中从悲剧走向喜剧;第六,文化上的准备,包括但丁早年跟随布鲁内托拉蒂尼学习,少年和青年时期身边朋友的影响等等。(4)与中世纪的骑士阶层相伴而生的是骑士精神,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忠君、护教、行侠。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学(1)文艺复兴是指14和16 世纪最早出现在意大利,随后出现在英、法、德等国甚至遍布整个欧洲的一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它以复兴古代文化为号召,借整理古代文献表达人文主义思想观念。(2)莎士

13、比亚的“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一般把莎士比亚的戏剧分成四类:历史剧、喜剧、悲剧、传奇剧。他一共创作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从创作实践上看,莎士比亚最早的历史剧是亨利六世三部曲。莎士比亚在早期的创作中还有大量的喜剧,如威尼斯商人、错误的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等,这些都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名剧。莎士比亚的创作不像“大学才子派”受各种清规戒律的束缚,从而在戏剧创作上十分丰富,也不受规则限制,在戏剧质量上远远超过“大学才子派”。(3)塞万提斯创作的两个重要剧本是诗剧阿尔及尔的交易和努曼西亚。努曼西亚是一个悲剧,写了马兰德罗冒死冲向敌阵,为自己心爱的姑娘丽拉抢来面包

14、,自己受伤,饥饿死去的故事。其中还有一个英雄的形象少年巴里亚托,他宁死不屈,英勇就义。(4)十日谈中讲的是十个青年为了躲避瘟疫到了佛罗伦萨郊外,他们约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这样讲了十天共一百个故事,其中如撒拉丁的故事;西班牙的异教徒的故事;十字军东征的故事等。十日谈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一、结构安排巧妙,十日谈中讲故事的人有三个男青年,七个女青年,为了躲避瘟疫到了佛罗伦萨郊外。他们约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这样讲了十天共一百个故事。实际上作品中写了不止十天的生活,他们每天要推出一个主席来确定故事的主题。第三个主持人认为星期五是斋戒的日子,是清洗灵魂的日子,虽然远离瘟疫但不能远离上帝,而且他们所在

15、的地方离城不太远,被别人看见不太好,于是又搬了一次。再者星期六是女孩子洗漱的日子,所以这两天都没有讲故事。第二周的这两天也是如此。依次十日谈中的故事是在十五天里讲的,其中有四天休息,这样的内容对十日谈的形式有很大的影响。使得故事结构很完整,情节跌宕起伏,真实可信。二、采取框架式的结构:(1)叙述语调上的框架叙事语调的框架。这是作者叙述佛罗伦萨大瘟疫所建立起来的框架,是最外面的一层框架。作者在一百个故事前先讲了一个大故事。作者用了很长的篇幅描述了大瘟疫的来临及不同人的不同表现,佛罗伦萨十室九空的惨态。从而构成了作品悲苦的背景。表现了作者编辑故事的高超能力。作者笔下的十个青年男女讲故事的语调。作者又给他们设定了不同的身份、性格,从而使得他们讲故事的语调和内容也有所不同。转述故事的语调。讲故事的人经常说这个故事是听某某说的,从中可以感觉到薄伽丘故事的来源。十日谈从形式上看叙述语调上有三个不同的层次:a.薄伽丘自己出来发言的层次。b.讲故事人讲故事的语调c.故事中的其他人在讲故事。(2)时间上的框架。整个故事是十五天,作者把它分为三个部分:前两天是一段,中间八天是一段,后两天是一段。从而使故事有一点起伏。第一二天的故事较少大的刺激性。以后的故事则越讲越放肆。作者对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