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致富的带头人.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32966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致富的带头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民致富的带头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民致富的带头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民致富的带头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民致富的带头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致富的带头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致富的带头人.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宜章县沙坪乡葡萄种植技术员肖圣运同志八月,当你走进沙坪乡沿江村井水脚葡萄基地,你会看到:片片葡萄园沐浴在晨光下,阵阵轻风吹动碧绿藤叶,串串紫葡萄纷纷呈现眼前,刚剪下的新鲜葡萄立即就被焦急等待的客商装上了货车,运往各个市场果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心里更加感激他们的致富带头人肖圣运。肖圣运,今年35岁,既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儿子,又是沙坪乡政府一名普通干部。他貌不惊人却斐声全乡,他狠抓葡萄产业化经营,注重培育优质果树苗木,使乡村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他主攻葡萄“双立架”型栽培技术,让全村2800余亩果农们受益;只有中专文化程度的他,靠着勤劳和智慧、靠着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凭着一股子坚

2、韧不拔的拼搏精神,用汗水和心血在葡萄种植方面创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因他积极带领村民发展葡萄种植业,帮助人们走上了致富路,被全乡人民亲切地称为葡萄王。 扎根农村 艰难求学“要学就要学好,不要变成半桶水”。在许多专家眼里,他是一个不耻下问、谦虚好学的好学生。1996年参加工作的他,思想活跃,上进心强, 立志扎根农村,努力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葡萄种植方面存在巨大的商机,决定回生他养他的沿江村研究葡萄种植技术。一个门外汉该怎么去种植葡萄,又该种什么品种呢?肖圣运深深明白,没有知识武装,就如鸟儿没有翅膀,注定是飞不高飞不远的。为学习先进的葡萄种植知识,2000年10月他背起行

3、装踏上了艰难的求学道路, 2年里,他远赴北京农科院、山东果树研究所等,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由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吃了更多的苦,为了省下学费车费,他只能露宿公园椅子上,三餐啃方便面,喝自来水,坐公交改成步行两年的系统学习,肖圣运学会了园艺、植物生理、市场营销、葡萄栽培、温室管理等课程。让他日后在葡萄种植过程注重科学性,市场嗅觉更敏锐,眼光比一般的果农看得更高更远。2002年回到家后,肖圣运通过前期详尽的市场调查,针对沿江村的气候、土壤、水质、大气等因素,经过综合分析,从辽宁兴城农科院引进“巨峰”葡萄500株进行实验栽培,从此开始了他的葡萄种植经营之路。锲而不舍

4、奋勇争先“要干就要干出名堂,不要将来后悔”。在亲戚朋友眼里,他是一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猛子。葡萄种植,在全县都没有现成经验和基地,肖圣运一边实践一边摸索。他率先在自己的责任山上种植了2亩葡萄,并一头扎了进去。他勇于试验,勇于摸索。第一年,从辽宁购买葡萄种苗在生长过程中,因为北方和南方季节气候差异巨大,种苗发生病菌感染,死亡率在1/2以上;第二年,他又增添大苗种了下去,当年和上年未死的葡萄挂了果,但是葡萄果粒大小不一,颜色成熟不一,并且,果粒上布满小黑点,酸味重,不能上市。仅两年,他光经济损失就超过2万元,更严重的是,由于欠债累累,导致家庭不和,刚出生的孩子连购买奶粉的钱都没有了,妻子经常将离婚

5、挂在嘴边上。然而,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左邻右舍和乡亲们的冷嘲热讽,本村七十多岁的老人肖丁良当着大家的面说:“我活了几十年,你要是能够在这草都不长的地上种出葡萄来,我拿巴掌炒冷饭给你吃!”。他也曾犹豫过,也曾想过退缩,最后还偷偷跑到葡萄园里大哭了一场。哭过之后,犟脾气又上来了,第二天他就用编织袋装满泥土、葡萄叶片、果实,去了北京化验土质,硬是感动了国家级专家严大义,从远隔千里之外的辽宁来到了肖圣运家,一住就是2个月,引起了全村的震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年,葡萄种苗在他的精心呵护下,终于结出了硕果,当年喜获利润3万元。看见葡萄种植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村民们都坐不住了,纷纷向他讨要种苗,而肖圣运

6、豁达大度,不计前嫌,连那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肖丁良也服了,认真学起种葡萄来,当年种了3亩地。后来,他不断地举办学习培训班,悉心传授果农葡萄种植科学技术,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迅猛达到1000多亩。近两年,他不满足于现状,把创新意识倾注到果子品质上。首先是因地制宜,创新和改进了葡萄“双立架”型栽培技术,使每亩葡萄增产30%;其次,控制果子大小和均匀,根据多年种植经验,每株葡萄留1215串,每串重量在采收时控制在600-1000克之间;再次,注重果子颜色和适口性。全部采用套袋技术,使葡萄成熟、上色度达到一致性,产出的葡萄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并且,含糖量达到19%以上。助人为乐 才德双馨“要当干部

7、就要做好事,不要遭别人骂”。 在同事和群众眼里,他是一个做事勤快、主动热心的好同志。肖圣运那豁达朴实的品质、助人为乐的精神,在本村乃至全乡受到广泛留传。2008年6月的一天,他在田间插中稻, 6组的肖中校果农急促叫他,说大约10亩面积的葡萄果苗全部患病,叶背面长满了白毛,不知道该怎么办。他马上丢了秧苗,跑到园里察看,原来是葡萄患上霜霉病,他告诉肖中校:“如果不及时防治,三天内叶片变黄脱落,后果将是颗粒无收”。说完,他骑着摩托车载着果农一起到县城,买了30包霉多克农药,两人一起喷农药一整天,为果农挽回经济损失近10万元。2009年5月,他在果园劳动后回家的路上,看见本组果农肖见民家的葡萄每个果粒

8、上长满了黑点,他检查后发现葡萄患上炭疽病,这种病潜伏期长达2、3个月,待葡萄成熟后全面爆发,果粒将爆裂,葡萄一串都卖不出去。当时他看了看表,已经晚上7点半,但还是找到果农,开出了购买苯菌甲环唑农药,立即给葡萄套袋的药方。2009年,他骑着摩托车回家,在路上遇到本村纯女户肖国枋老人,发现他脸色阴沉,于是立即停车询问他,得知他女儿患有严重的尿毒症,每个月透析、打针、吃药等医疗费至少要3000元,家里已经债台高筑,苦不堪言。当晚,肖圣运就来到他家做思想开导工作,提出要依靠党和政府,依靠科学技术来彻底摆脱困境,并表示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说到做到,第二天,肖圣运就亲自带着肖国枋向乡政府民政办申请

9、纳入农村低保,并将他女儿医疗费纳入了大病医疗救助范围,给予医疗救助1500元。不仅如此,他还将肖国枋的责任山改成6亩的葡萄种植园,手把手耐心传授葡萄种植技术,还赠送自己培植的优质葡萄幼苗1000株,价值达2万元。三年来,在他的亲自指导和帮助下,硬是教会了文化素质很低的肖国枋老人掌握了葡萄栽培、管理技术,现在,老人不仅还清了外债,每年还有近8万元的经济效益,他逢人就絮叨:“小肖是个好后生”。肖圣运就是这样一个人:敦厚朴实、崇尚科学、热情洋溢且与时俱进,既是一个优秀的乡镇干部,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农民。他经过5年的辛苦打拼,从2亩葡萄实验田开始,带动全村人民发展葡萄基地2800亩,其他水果种植面积600亩,并辐射周边7个村,水果种植基地达2000余亩,创造经济效益达5千余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余人,现在,“巨峰”葡萄已经成为该乡的拳头产品,产品供不应求,远销省外。今年,他又组建沿江宏发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00多人,拥有生产基地2300亩,其中葡萄核心基地1800亩,家庭人均纯收入提高1500余元。肖圣运说,能为乡亲们致富做一点贡献,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今后,自己还要更加刻苦学习,争取在农业种植方面创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