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大学生的学生意识.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328166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唤醒大学生的学生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唤醒大学生的学生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唤醒大学生的学生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唤醒大学生的学生意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唤醒大学生的学生意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唤醒大学生的学生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唤醒大学生的学生意识.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唤醒大学生的学生意识我看浅谈大学生的角色定位一、引言角色,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 就是个体与其所处的特定社会关系相联系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称。社会是人的社会, 人是社会的人, 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 大学生也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 然而目前大学生很难认清自己的角色, 存在着角色错位的现象。高校教育者应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调试和定位, 努力实现大学生的角色期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特别是非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忘记或者是忽略自己的学生身份,没有把大学当做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地方,而是当做一个自由王国,甚至是享乐世界,大学生是做过的未来

2、,即将进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而现在的大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没有达到要求,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角度都不符合应该有的期望,所以唤醒大学生的学生意识迫在眉睫。一、当代大学生的角色错位从目前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 大学生已经走过了被誉为“天之骄子”的时代, 大学生的美誉度大大下降, 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学生对自身行为放纵所致, 大学校园内的“恋爱风”“作弊风”“六十分万岁风”盛行, “无心向学”的情绪弥漫在象牙塔的上空, 这些得过且过、消磨时光的消极行为日渐高涨。各类高校在新生入学伊始, 都要进行各种入学教育, 发放学生守则, 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大学生的角色, 清楚自己的角色位置, 并且还

3、通过各种形式把这种教育贯穿到最后。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 仍有些大学生偏离轨道, 没有扮演自身角色, 即出现了角色错位。这些角色错位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 自我中心型现在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私、惟我独尊的本位主义, 使他们往往不受纪律的约束, 以自我为中心, 即以“我就是我, 舍我其谁”这种感觉为基础的自我意识。把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分割开来甚至对立起来, 过分强调“自我”, 个人主义恶性膨胀, 集体主义和公德意识淡漠, 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一心一意只打自己的小算盘, 将自我凌驾与一切之上随心所欲, 常陶醉在自我设之中。他们喜欢标新立异、我行

4、我素, 极易与同学发生冲突, 心理学表明孤独忧郁的这种人在角色扮演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最大, 常常表现在情绪波动大、偏激、狂妄、孤僻、焦虑不安等。( 二) 主次不清型所谓“主次不清”, 也就是角色多样化与主要角色的冲突。对大学生而言, “学生”是其主要角色, 但这不意味着只有一个角色。比如: 对父母, 他们得扮演子女的角色, 孝敬长辈,善待长辈; 对老师, 他们得扮演学生的角色, 尊敬师长, 好好学习; 对同学, 他们得扮演学友的角色, 互帮互助, 同舟共济;如果是个学生干部, 还应对工作兢兢业业; 如果是个社团会员, 还应对社团认真负责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特殊的规范和要求, 都需要大学生恰如其分地

5、把每个角色和谐地统一在一个人身上。但当他们独自面对诸如恋爱与学习, 上课与打工, 读书与就业, 玩物与立志等一系列矛盾时, 大学生易犯的毛病是容易淡化“学生”这一主要角色, 而下意识地用其他角色加以掩蔽和代替, 从而出现不应有的角色混乱现象。( 三) “不知转换”型大学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系统, 所谓“不知转换”, 就是当所处的环境和场合变换时, 应不断调节, 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 而并非不知变通, 固守一种角色, 那样势必会陷入角色固守所带来的尴尬和不安中。比如, 把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带到学校, 势必会造成独立生活能力难以提高; 有些学生干部习惯发号施令, 并把这个角色带到教室、寝室, 最终破

6、坏同学朋友间的友谊。( 四) “圣贤书至上”型相当遗憾的是, 不少大学生至今未从重智商、轻情商的应试教育中清醒过来, 以至于在大学里照样偏重专业知识的训练, 忽略人际知识的建构, 完全类似于一句古话中所描述的“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从学校、社会所反馈的信息, 比如: “大学生全面发展名不副实”“不少大学毕业生是不合格的劳动者”。他们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更新上, 成为“大师”, 如大工程师、大设计师、大会计师等是他们生活的惟一目标与追求, 而对人际知识、人际规范则表现出难以应对的状态。( 五) 随波逐流型有的大学生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 忘记或模糊了自我的位置

7、并对此深感不安与失落, 时间一久, 其强烈的社会参与在非理性思想与方法的控制和诱导下容易跟着感觉东游西荡, 不知何处是自己的栖身、献身之所, 随波逐流,没有明确“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属于谁”的问题。这部分人对于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或选择什么样的自己等问题的认识处于模糊混乱的状态。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中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 即失去了角色的自我认知感和生命存在感, 烦劳、苦闷、绝望等情绪也在潜滋暗长起来。三、大学生角色的调试与定位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人才的预备军, 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塑造人格健全和素质良好的大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导致大学生角色错位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而将偏离的轨

8、道回归原位, 就需要大学生自身对角色进行调试。首先大学生要明确大学学习的特点, 如自主性、多样性、阶段性等; 而最主要是大学生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加强自身的修身立德, 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挑战自我, 从“小我”走向“大我”, 努力发展自己, 为他人和社会服务, 在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中领悟人生的意义。( 一) 角色的调试大学生要学会角色的调试, 这是一个综合努力的过程,就要求大学生学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就是说, 在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中, 在老师的指导下,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道德观, 从而健康成长。( 二) 角色定位邓小平指出: “不抓住科学

9、、教育, 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就成为一句空话。”也就是说大学生能否成才, 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而大学生能否认清自己的位置, 明确自己的使命, 为担当新的社会角色作好准备则是成败的关键。四、大学生的角色期望社会角色期待是一种社会意识, 是一种外在的力量, 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作为民族腾飞新生力量的大学生应如胡锦涛同志在看望首都青年工作者时勉励他们的话一样, “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发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实践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当前大学生的角色期望: 成为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完善的现代知识结构。3、社会要求大学生具备深厚的人文精神。4、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5、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