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海陆分布.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327335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的海陆分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世界的海陆分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世界的海陆分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世界的海陆分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世界的海陆分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的海陆分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的海陆分布.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晋江二中 林建国(85070120)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与大家一起探讨的课题是世界的海陆分布。欢迎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对我的说课稿提出宝贵意见。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海陆分布是七年级(湖南版)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是前一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也是以后世界地理等有关章节,解释诸种地理现象分布的关键知识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它既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世界地理

2、所必需具备的知识。学好本节有助于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其它章节和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对本节内容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应用程度,将直接影响世界人口、气候、国家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和运用。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编者意图:使学生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等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

3、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范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3)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和填图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http:/)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

4、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以及地理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世界海陆分布,而其中的陆主要就是七大洲,海主要就是四大洋,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因此,把“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列为教学的重点。 (2)初一学生刚进入中学,首次接触世界地理内容。而学习地理重在读图、识图、填图、绘图,初一学生对于识图、填图、绘图没有经验,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差,空间思维能力较欠缺,因此,把“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作为教学难点。 (4、教材处理

5、 )本节教材由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组成。教材以较为详细的图文资料进行了阐述各知识点。但大陆、岛屿、大洲、海峡、大洋这部分内容只有文字说明,没有图片说明,应加以补充。此外,教材中有较多的活动题的出现,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这些活动题我准备采用比赛、游戏、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反复运用和观察地球仪、世界海陆图,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由此掌握相关知识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学策略(说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因此在课

6、堂上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把所有的知识都“咬得碎碎的”,一口一口地塞给学生。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及其依据 (1)情景教学法 通过观看“杨利伟在外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录像”,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在这种气氛活跃的背景下,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游戏教学法针对初一学生年龄较小,好说、好动又好胜的特点,我准备引入竞争机制的空间意识,让学生在

7、游戏和比赛中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判断,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于生活实际中,解决问题。 (3)多媒体教学法 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较难形成的七大洋、四大洋的空间分布。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进行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知识的简化,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心理学角度的特点出发,我准备将以上三种方法相辅相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教学手段及依据)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除了使用地球仪、挂图等常

8、规教学手段以外,我还准备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中一些静态信息加工成图、色、形、声的动态信息,集录象、图表于一身,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有利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又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另外,多媒体的应用也便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3、教学用具:地球仪(教师、学生用)、挂图、多媒体课件 七大洲轮廓(用硬纸制作)。 三、学法指导(谈学法) 1、学情分析 (1)心理和生理上:从年龄特征来看,初一学生平均年龄14岁,

9、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爱置疑、表现,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但好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听课效率不高,喜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喜欢死记硬背枯燥的知识。再加上,由于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来自农村,基础较差,空间能力不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正确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思维,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知识掌握上:本节是在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不久后学习的,学生对一切新知识还很新鲜,学习积极性还很高,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另外,本节教学内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关键在于形成七大洲的空间分布特征。所以,在教学

10、中应抓住这一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生广泛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节认识地球,其中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知识,是本课学习的认知基础,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对个别学生可能会造成认知上的困难,在综合运用上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 2、学习方法及依据 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

11、学会学习。因此,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我准备采用游戏、竞赛等活动方式,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观察地球仪、世界海陆分布图,通过让学生参与游戏加深对海陆分布的理解。再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竞赛,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从而培养学生看图、读图能力和形成地理空间概念。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及意图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首先,我采用“创设情景,引趣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认识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充分抓

12、住初一学生的“好说、好动、好胜”心理特征进行教学。 1、 教学结构: 创设情景,引趣导入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开展比赛,巩固知识 全课总结,完善新知 2、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趣导入 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学生观看“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通过神舟五号拍摄到地球的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录像,从而引发对世界海陆分布的思考,最后让画面定格,通过画面展示美丽的、呈蔚蓝色的地球全景,进而提问学生画面中蓝色代表什么?设置疑问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引入课题世界的海陆分布。(课件配音)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杨利伟,我想邀请同学们参观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球。并配以节奏感强的

13、音乐,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录像创设情境,设计疑问,导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及参与意识。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一、世界海陆分布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我准备采用游戏、辩论等方法,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观察地球仪、海陆分布图,通过观察,讨论对比、合作探究归纳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1、游戏法:让学生随意地转动地球仪10次,然后用手按住,计算出按

14、住海洋、陆地的比例各是多少。而后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观察“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和“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读图分析,得出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辩论赛:让学生展开辩论:地球应该被称为“水球”还是“地球”? 加深对世界海陆分布的理解。教师适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及时加以评价。 第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我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竞赛,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引入竞争机制的空间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指图、填图、辨认轮廓、拼图游戏、绘图、角色扮演和联想等活动。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攻克难关,并对学生加以奖励。 1、掌握大陆等概念,七

15、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1)指图比赛:在讲解大陆等概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赛迅速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找到大陆等,看看哪组找得最快、最准。赛后加以讲解和点评,并给每个小组加分。教师及时对获胜组加以肯定表扬,对落后组加以鼓励。 (2)填图比赛:在空白世界的海陆分布图中,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并重点强调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从而使得学生对大洲、大洋的空间位置有个初步了解。 2、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1)辨认轮廓:将七大洲的轮廓用硬纸片剪下来,让学生辨认。通过观察,掌握七大洲的轮廓特征,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 (2)联想记忆:用多媒体显示各大洲轮廓示意图。在学生们充分想象后

16、,说出各大洲轮廓特征,教师相应对应显示各大洲轮廓的几何图形。对学生的奇思异想加油鼓励,同时配以掌声、呼喊声,以鼓励学生,并给每小组加分。 3、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1)拼图游戏:用硬纸片剪出的七大洲的轮廓图,拼成世界地图,并标出每个大洲的名称。看哪组拼得最快,最准。使得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2)绘图比赛:在拼图游戏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绘图比赛。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先绘出边框、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然后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绘出七大洲的轮廓图,并标出它们的名称,看谁绘得最快最准确。让学生初步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观念。 (3)角色扮演: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本节的难点,我准备采用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