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doc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1.51KB
约16页
文档ID:544325933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doc_第1页
1/16

名词解释1、人类行为的定义: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2、社会环境的定义:是指由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如生物遗传、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过程等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社会系统3、本我(id):类似于无意识,与生俱来,是生物成分遵守“快乐原则”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大4、 自我(ego):是心理成分,派生于本我,负责与现实世界协调,控制本我的盲目冲动,遵守“现实原则”5、 超我(superego):象征着理想,是一种内化,由自我理想和良心二方面组成,遵守“道德原则”6、依恋:指婴幼儿与照顾者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多数情况下发生在母婴之间,所以又称母婴依恋7、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是指激发并维持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的动因和力量8、同辈群体(peer groups)是一群年龄相仿、关系密切,并且在已建立的社会关系基础上进行互动的孩子所组成的群体9、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是指情绪的内容、强度、稳定性、概括性和深刻性等方面具有两极性10、心理性断乳:青少年从父母的保护、监督和依赖关系中摆脱出来,并追求在家庭中占有平等和独立自主地位的过程11、.专业荒废 一种专业在某人的实践领域之内就目前而言是可用的,但是在从事此后的业务时,知识、理论和技术就力不从心。

12、功能性文盲:指的是受过一定传统教育,会基本的读、写、算,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及图表,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的人导论1、人类行为的定义: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2、社会环境的定义:是指由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如生物遗传、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过程等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社会系统3、人类行为的特点:• 适应性:适应环境,改变环境 • 可控性:人类能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 • 多样性:人类行为是个复杂系统 • 变化性: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 整合性:只有整合各方观点,才能理解4、社会环境的构成:(1).家庭①教导:父母向儿童传授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②奖惩:父母通过奖惩模式塑造儿童的行为③榜样:儿童仿效父母,学习其行为方式④支持:通过情感与社会支持帮助儿童成长(2).朋辈群体• 从偶然选择到主动选择(3).学校、单位与组织①个体成长约有1/4的时间在学校度过②离开校园后,单位或组织对个体产生较大影响(4).社区:通过价值与目标实现某种社会控制(5).社会:个体在有规范和秩序的系统中展开互动(6).文化:如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日本人拘泥于礼节、美国人活跃外向(7).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1.行为变化贯穿于人的一生2.社会环境可以改变人类行为 3.人类行为也会改变社会环境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一、弗洛姆的精神分析理论(一)无意识(潜意识)是人类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力比多(libido)和塞纳托斯(thanatos),二者相互对立。

1.力比多:代表生本能,关联吃饭、呼吸、性等2.塞纳托斯:代表死亡本能,关联攻击、谋杀、自虐等(二)人格结构理论o 本我(id):类似于无意识,与生俱来,是生物成分遵守“快乐原则”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大o 自我(ego):是心理成分,派生于本我,负责与现实世界协调,控制本我的盲目冲动,遵守“现实原则”6、 超我(superego):象征着理想,是一种内化,由自我理想和良心二方面组成,遵守“道德原则”三)人格发展理论1.口唇期:0~1岁 Ø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动Ø 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即口腔性格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 2.肛门期:1~3岁 Ø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 Ø 此时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是关键如管制过严,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即肛门格者,在行为上表现冷酷、顽固、吝啬等,可能就是肛门性格的特征 3.性器期:3~6岁Ø 原始欲力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Ø 幼儿在此时期已能辨识男女性别出现男童以父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母亲的现象,称为恋母情结,同理女童以母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恋父亲的对象,则称为恋父情结。

4.潜伏期:6~12岁Ø 此时期儿童兴趣扩大,由对自己身体和父母的感情,转变到周围的事物,原始欲力呈现出潜伏状态Ø 此时期的男女儿童之间,在情感上较前疏远,团体性活动多呈男女分离趋势 5.生殖期:12~ Ø 两性差异开始显著Ø 性的需求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至此,性心理的发展以臻成熟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1、婴儿前期 (0-1岁): 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途径:给予婴儿适当的关心照顾 2、婴儿后期 (1-3岁): 任务--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途径:允许婴儿做力所能及的事3、幼儿期 (3-6岁): 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途径:耐心听取并解答儿童的问题 4、童年期(6-12岁): 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途径:在父母与教师帮助下勤奋学习,形成进取和奋发的人格5、青少年期(12-20岁): 任务--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途径:与前几阶段关系密切,“我是谁?”6、成年早期(20-40岁): 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途径:建立正常的人与人的关系,如友谊、爱情、合作等。

7、成年中期(40-60岁): 任务--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途径: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工作8、成年后期(60岁以后): 任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途径: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 三、班图拉的观察学习法理论理论观点:人类行为不仅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后者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方式观察学习 :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观察学习的过程Ø 注意过程: 注意榜样行为的重要特征,并正确地知觉Ø 保持过程: 以印象和言语形态保存在记忆中动作复现过程 把保存在记忆中的行为表象转换成行为动机作用过程 人们并不把学到的行为全部表现出来示范行为 有价值的结果 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示范行为 无报偿的结果 抑制产生同样行为四、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1、生理需要: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 2、安全需要: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

3、归属和爱的需要: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4、尊重需要:自我尊重、自我评价、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5、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 需要层次理论的结论: 1.人都潜藏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需要的迫切程度不同人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2.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 第三章 胎儿发展与社会环境1、影响胎儿生长的因素①、遗传三类遗传性疾病: 1.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发生的疾病1)常染色体异常o 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唐氏综合症o 主要表现:智力低下,平均智商为55分嘴唇与舌头轻微突出、前额扁平、鼻塌、小耳、四肢粗短等2)性染色体异常男性:多1个X染色体(XXY)——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身体瘦长,第二性征弱多1个Y染色体(XYY)——身材高挑,容易生粉刺,攻击性强,部分患者有反社会行为女性:多1条或以上X染色体(XXX)——无明显身体特征,有生育能力,不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X染色体越多,智力缺陷越明显单一X染色体(X0)——Turner综合症身材矮小,缺乏第二性征,智力略低 2.单基因遗传疾病单对基因的突变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基因性状显性常见:缺指、并指症、鱼鳞病(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基因性状隐性常见:白化病皮肤、毛发呈白色、对紫外线敏感、易患皮肤癌(3)性连锁遗传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常见:红绿色盲 3.多基因遗传疾病两对以上基因共同作用造成常见:唇、腭裂、高血压、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等②、母亲年龄身高和体重(身高低于140cm、体重超过正常体重25%、体重低于正常体重25%)营养(身材矮小、体重不足;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等等 营养不良的部分后果可以在出生后得到补偿疾病(非细菌性感染——弓形体病 风疹病毒或者德国麻疹 巨细胞病毒 性传播疾病——梅毒、淋病、艾滋病 孕期并发症——妊娠剧吐 妊娠高血压 妊娠糖尿病)用药(1.大剂量抗生素:链霉素、四环素,导致先天性耳聋、先天性白内障等2.毒品:可卡因、海洛因,导致早熟、大脑出血、猝死等情绪(高压之下的孕妇,激素分泌会发生变化,导致早产、出生体重低以及其他出生并发症等。

其它因素(酒精、吸烟、吸毒)③、环境1.家庭、群体、社区和支持系统产前、产后2.环境污染辐射、化学物质、农药等有毒物质④、出生1.早产(早产视网膜疾病 运动肌协调不良)2.出生并发症(缺氧症 胎位不正 产程过长)3.辅助生育(剖腹产) (麻醉剂 运动协调 手术)第四章 婴幼儿行为与社会环境一、发展主题1.学会信任2.形成一种自我意识3.对照顾者形成一种依恋关系4.开始获得关于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如何运转的知识二、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幼儿的语言发展§ 准备阶段:0~1岁(简单发音:0~3月 连续发音:4~10月咿呀学语:11~12月(babbling))§ 理解阶段:1~1.5岁(1.单个字或单音重复 2.一词多义 3.以音代物 4.以词代句)§ 表达阶段:1.5~3岁(1.简单句阶段:1.5-2岁 2.复合句阶段:2-3岁婴幼儿的依恋行为1.依恋:指婴幼儿与照顾者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多数情况下发生在母婴之间,所以又称母婴依恋2.母婴依恋的表现婴幼儿将其多种积极的行为,如微笑、注视、依偎、拥抱等都指向母亲,最希望与母亲在一起,在母亲身边感到安全,与母亲分离,就会寻找,会感到痛苦。

母婴依恋的发展(鲍尔比)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0~3月 表现出无选择地微笑,黏着任何人选择性的社会反映阶段3~6月 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