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1.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324912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狼牙山五壮士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狼牙山五壮士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狼牙山五壮士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狼牙山五壮士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狼牙山五壮士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狼牙山五壮士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狼牙山五壮士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山镇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课题狼牙山五壮士学科语文班级五(2)班课时1课时设计者胡慧枝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

2、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生字十个,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龙王庙”、“任务”、“崎岖”、“尸体”、“坠落”、“雹子”、“仇恨”、“满腔怒火”、“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等词语。2.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主要写了这几个部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英勇歼敌、壮烈跳崖。3. 学习“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这两

3、部分内容,体会狼牙山五壮士的豪迈,感受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三、重难点认识生字十个,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本单元,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还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五、教学资源准备电子课本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

4、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许多抗日战争年代,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交流一下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2 今天老师也来给你们讲一个。 狼牙山位于河北省保定易县县城西南40公里处。属于太行山系,海拔1105米,远远望去,这座山的形状特别像尖利的狼牙,直指云天,因此得名狼牙山。沿着崎岖的山道攀登而上,山势渐渐陡峭,尤其快到山顶时,脚下的路依山傍崖,笔直无底的崖壁令人目眩。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的东部屏障。1941年秋天,日军纠集三四千人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打击敌人,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

5、仅有一个连的兵力(即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因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干部、群众转移到龙王庙。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在掩护过程中,发生了“狼牙山五壮士”这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2板书课题,读题3理解“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4. 课文中的壮士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呢?我们一起走入课文。说明:学生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的背景不熟悉,所以引入时,教师有必要请学生把搜集到的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进行交流,在交流时,注意继续小结查找资料的方法,然后教师把故事的背景讲给学生听,有利于学生理解五壮士面对强敌,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

6、雄主义精神。理解“壮士”一词旨在牵一发而动全身,全文围绕这五位战士的豪壮、勇敢进行教学。二、 初读课文1. 媒体出示:自学要求:(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3)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4) 思考:课文写了这五位壮士的哪几个内容?分别用简要的语句或短语来归纳。2. 反馈自学情况(1) 字音:抡(第一声) 绷(第三声)涧(第四声)血(多音字,在这里“热血沸腾”读xu) 雹(bo) (2) 字形:寇(和“冠”作比较) 嗖(右半部分写法与笔顺)(3) 词义:日寇:在这里指侵略中国的日本军队。居高临下:临,对着。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地位

7、。(4)交流自学要求三: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5)交流自学要求四:(板书)接受任务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英勇歼敌 壮烈跳崖3.课文中两次写到掩护任务,哪一次是重点写的?说明: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字比较容易读错,在初读课文时,教师要注意纠错。“寇”这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教师要重点指导字形,可让学生当堂写一写,甚至默一默。自学要求三,学生可能说不出,但只要能用简要的语言讲述大致意思即可,不必要求和上述答案一模一样,例如:第一节学生可能会摘录文中的语言,说:七连决定把掩护的任务交给六班,教师可引导,六班就是这五位壮士所在的队伍,对于他们来说,就应该是接受掩护的任务。三、 研读课文1. 自己轻声读

8、读课文的12节,作者的哪些描写使你觉得他们称得上“壮士”二字?用“”划出来。2交流:(1)随机出示: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l 从“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的怒火”可以看出副班长葛振林对敌人非常仇恨,“大吼一声”也可以看出他很勇敢,使出了浑身的力气,在击退敌人,从而体会出葛振林很豪壮勇敢。l 从“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看出宋学义也是使出了浑身的力气,很勇敢,很豪

9、迈。(可以让学生也来做做动作。做了几次以后问学生累不累,学生就更能体会出:我们做了两三次就觉得很累了,而战士宋学义扔了很多手榴弹,手一定很酸,但他丝毫不马虎,更能体会出他的豪壮勇敢。)l 从“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看出胡德林和胡福才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体会出他们的豪壮勇敢。(以上都结合感情朗读)(2)对于班长马宝玉的做法,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要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因为我们部队的弹药有限,这从课文的最后可以看出来,敌人走近了,可以打得更准,这样可以节省弹药,但是这样就增加了危险性,更能体现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很豪迈,这更说明了他们是“壮士”。

10、)(3)小结写法:这一节,作者通过描写几个壮士的动作、神情,写出了他们的豪壮勇敢。同时,这也是人物特写,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例如:在写拔河时,可以例举几个人的表现,从而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4)师生合作读第二节。(5)那么第一节写了什么呢?为什么要写呢?(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说明 :这里学生对于这些战士“豪壮勇敢”的理解难在可能体会不到班长马宝玉等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关注这句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要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就会发现,因为我们部队的弹药有限,敌人走近了,可以打得更准,这样可以节省弹药,但是这样就增加了危险性,更能体现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很豪迈,这正更加说明他们是“壮士”。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四、布置作业1. 抄写词语: 龙王庙 任务 崎岖 尸体 坠落 雹子 仇恨 满腔怒火 横七竖八 斩钉截铁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昂首挺胸 壮烈豪迈 坚强不屈2. 熟读课文第一、第二小节。七、板书设计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