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323906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社区减灾规章制度【篇一:社区减灾制度】减灾设备管理制度1、为了更好的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由社区、辖区企业、公安派出所领导和相关人员组成防灾减灾领导小组。2、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可根据辖区避难场所的具体情况,配备相应的减灾设备和设施,并设置标识牌。3、防灾减灾领导小组成员要定期对减灾设备进行检查,有损坏、过期的设备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4、检查设备时要做好检查记录和更换记录,以便为设备配备提供有 效的数据。4、辖区内的新建、扩建楼宇场馆,要及时跟踪配备、更换减灾设备6、对广大居民要配备相应的逃生设备,并对其进行培训,使居民能 够正确使用。7、对社区内商服楼、五小行业要及时配备各种防

2、灾减灾设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职责1、为了加强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由社区同辖区单位共同成立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2、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防灾减灾各项管理制度;审核防灾减灾工作年度计划、措施和,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3、围绕水灾、地震、火灾、防毒以及环境污染等灾害的发生,制定 出自救、自逃的安全措施。4、根据社区特点,建立社区安全避难场所,设置明确的标识和指示 牌,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居民可进入安全避难场所。5、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 广告、广场,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广大居民提高安全意识。6、应对突发事件,制定急救措施,组织工作人员疏散、抢救受灾居 民,确保人民群

3、众生命财产安全。7、定期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利用座谈会、知识讲座、文体宣 传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居民进行减灾宣传。8、做好弱势群体人员的帮扶和管理工作,建立各种管理体系和安全 措施。定期演练制度1、每年至少进行2 次综合性演练,每季度进行一次常规性演练。2、演练前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了解演练的步骤过程,熟悉掌 握设备的使用方法。3、工作人员在演练开始前要检查相关的设备、设施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确保演练安全正常进行。4、演练要选择空旷宽阔的地带,不可在人员集中和靠近危险的场所 进行。5、演练要以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本领为出发点,切不可走过场。6、每次演练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并完善应急预案,为下一次

4、演练打 好基础。7、要有的组织社区居民、企业职工、中小学学生进行防火、防 震等演练。8、通过演练,使受演练人员学会在灾难来临时,掌握自救、自逃和 救助他人等常识。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工作制度1、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组织建立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做到减灾工作 层层落实,责任到位。2、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制定各项检查制度、实施、应急预 案,一旦有突发事件,要有领导、有组织的进行引导和疏散。3、对辖区内的工业用电、商业用电、民用电进行安全检查;对液化 气站、各种易燃易爆物品每月检查一次,做好防范工作,确保辖区 内不发生重大事故。4、充分发挥社区巡逻队伍作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消

5、除。5、检查人员要认真负责,做好检查记录,由于工作疏忽造成的损失 追究当事人责任。灾害告知制度1、发生灾害事故时,事故当事人或者发现人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 政府或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紧急情况要报警,有伤亡、火灾、 爆炸时,应当保护现场并迅速组织人员抢救。2、发生较大灾害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一小时内将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起因、造成后果、已采取措施等情况报告当 地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3、一般灾害事故发生后十天内,事故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将发生灾害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原因、教训及防范措施、责任分析及处理等情况,报告给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4、重、特大灾害事故的有

6、关新闻,必须经上级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 组核实后,按有关文件规定进行报道。5、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将发生事故的原因和后果,向广大 居民通报。【篇二: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制度】一、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社区居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服从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3)社区、业主委员会、派出所、物业公司、所辖单位密切配合, 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居民群众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二、工作准备(1)物资准备1、整合社区现有救灾储备物资和储备库规划,分级、分类管理救灾 物资储备。2、每年购置救灾衣被、食物、净水设备(药品)等救灾物资。

7、3、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4、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应急采购和调拨制度。(2)人力资源准备1、完善社区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2、建立健全与军队、公安、武警、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 动机制。3、培育、发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3)动员准备1、详细了解辖区内公园、广场、学校和企业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疏散安置的原则,合理选择避险场所。2、建立和完善社区捐助的动员机制、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规 范突发自然灾害社区捐助工作。3、完善救灾捐赠工作应急方案,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 收和分配以及社会公示等各个环节的工作。(4)宣传、培训和演习

8、1、积极开展社区减灾,加大社区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利用社区 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宣传灾害应急法 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社区 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社区编印居民防灾应急手册,发放至社区每 一个家庭。2、每年至少组织 1 次社区灾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 1 次救灾志愿者队 伍的培训。3、每年根据本地区灾害发生特点,组织 12 次演习,检验并提高 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三、灾情信息管理及处理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房屋 倒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社区的需求。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对于本社区

9、内突发的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向上级 民政部门报告初步情况。3、在社区灾害发生时,若街道负责人未到达,由社区责任人统一指 挥,参加救援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服从指挥。4、及时组织救援,疏散受灾群众,尽快将社区群众转移至安全场所 并做好安置工作。【篇三:(防震减灾)社区减灾工作制度】一、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服从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3)社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二、工作准备(1)物资准备1、建立社

10、区综合减灾室,做好社区救灾物资的储备工作。2、与辖区内超市订立合作协议,请辖区内超市配合,在灾害发生时 提供必须的应急物资。2)人力资源准备1、完善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执行小组的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 灾害的能力。2、建立健全与公安、消防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3、培育、发展防灾救灾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3)信息资料准备详细了解辖区内广场、学校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疏散安置的原则, 合理选择避险场所。三、日常开展宣传、培训和演习工作1、积极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加大对社区居民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利用社区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灾害应急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

11、、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社 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2、每年至少组织 1 次社区防灾减灾领导小组、执行小组的培训和 1次救灾志愿者队伍的培训。3、每年根据本地区灾害发生特点,组织 1 次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 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四、灾情信息管理及处理1、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房屋倒塌、损坏情 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社区的需求。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对于本社区内突发的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 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向上级 部门报告初步情况。3、在社区灾害发生时,若街道负责人未到达,由社区责任人统一指挥,参加救援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服从指挥。4、及时组织救援,疏散受灾群众,尽快将社区群众转移至安全场所 并做好安置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