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32146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构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色彩构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色彩构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色彩构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色彩构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色彩构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构成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色彩构成教案 热 【字体:小 大】色彩构成教案教学目的:因为有了色彩,世界才会精彩纷呈;因为有了色彩感觉,人类才能准确、完整地接受这精彩纷呈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刺激感,不断影响着人们,色彩完全融合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设计的诸要素中,色彩被认为是商品上一大价值,对于设计者和消费者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运用的优劣,美的色彩具有美化和装饰性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虽然,大多数人都能够感知色彩;但是后天的教育、感染、熏陶、训练在相当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环节,靠严格

2、的科学训练,从对色彩的理性认识着手来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力和色彩感悟力。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和学习内容,在色彩构成教学环节中,从色彩的性质、特征出发,选用适当的习作为图例研究色彩的对比调和规律,从而达到熟练组织各种色彩构成并显示色彩的表现力。教学内容:前言我们研究色彩不单是认识色彩的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人们的主观意识对色彩的反映。装饰色彩并非大自然色彩的展现,即不是写生色彩(不同于画家调色板上的色彩),而是结合生活、生产、经过提炼、夸张,概括出来的,能美化人民生活,是人们心理作用的理想化色彩。装饰色彩研究的范围比较广,如色彩的要素,各种色彩互相混合的关系,对比、调和的原理,色彩的感性研

3、究,色彩的感觉训练等等,为了系统化、条理化的学习,我们把色彩基础训练分解成若干个以单一因素为主的课题进行训练无凝是必要的。(如以明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以色相变化为基础的构成,以纯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等)。一、构成将两个以上的单元,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元,称之为构成。二、色彩构成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叫色彩构成。造形表现,在总体上应该是指形式和色彩的作用,而不是模仿自然或者通过模仿自然来获得幻觉联想。色彩一旦脱离了具体的物象,作为一种不依附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某种物件而独立存在的视觉元素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通过色块与色

4、块之间的形式、比例、结构的调整即用纯粹的色彩形式作为语言来表述,这,就是色彩构成练习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讲 色彩原理一、 色彩的形成1. 光源分析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一非常著名的实验。他把太阳的光引进暗室,使其通过三棱镜再投射到白色屏幕上,结果光线被喜剧性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带。这种色光再通过三棱镜就不能再分解了。牛顿据此推论:太阳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叫做色散。色散现象在自然界中常常可以看到,默雨过天晴,空气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起着三棱镜的作用,使阳光色散,形成美丽的彩虹,由三棱镜分解出来的色光,如果用光度计

5、测定,就可得出各色光的波长。(如图),因此,色的概念实际上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2. 色彩的产生色彩是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由于物体本身的材质关系,决定了其对光线中的某些色光吸收、反射或穿透,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感觉。a、 色彩的适应b、 色彩的恒常性c、 色的同化d、 色彩的易见度e、 色彩的错觉3. 构成色彩的因素一是物质本身的固有特性;二是光源的性质。二、 色彩的混合1、 原色、间色和复色a、 原色原色,是混合产生各种色彩的最基本的色,是任何色彩无法调制出来的。也称为一次色。色光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色

6、料三原色:红(品红或玫瑰红)、黄(柠檬黄)蓝(湖蓝)。b、 间色间色,是两种原色的等量混合。在伊顿的十二色相环中,间色处于两种原色之间。间色也称为二次色。橙色处于黄与红之间,系黄与红的等量混合。绿色处于黄与蓝之间,系黄与蓝的等量混合。紫色处于蓝与红之间,系蓝与红的等量混合。c、 复色复色,在间色的基础上产生,是两种间色或三原色的适当混合。复色也称为再间色或三次色。如:橙与绿混合成橙绿,呈黄灰色;橙一与紫混合成橙紫,呈红灰色;绿与紫混合成绿紫,即蓝灰色。凡是复色都含有三原色的成份,都呈灰性色。三原色的等量混合即呈中性灰色。三原色的各种不同比例的混合就能产生出千变万化的色彩来。2、 色彩的混合两种

7、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与原色不同的新色,称为色彩的混合。a、 加色混合法加色混合也称为色光的混合,即将不同的色光混合到一起,产生新的色光。其特点是将相混合的色光的明度相加,混合的色光的成份越多,所得到的新色光的明度越高,将等量的原色色光混合,就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灰色;将所有的色光加到一起(三原色色光都为最大值),就可以得到白色。b、 减色混合法减色混合也称为颜料混合,即将不同的颜色混合到一起,可以得到新的颜色。其特点是当混合的颜色越多,或者混合的次数越多,所得到的颜色就越灰暗,将所有的颜色混合到一起,就可以产生黑色。c、 旋转混合在圆形的转盘上绘制色块,并使其高速旋转,就会产生色彩混

8、合现象,我们称之为旋转混合。d、 空间混合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并置,在一起,通过一定的空间距离,在人的视觉内达成的色彩混合称为空间混合。旋转混合和空间混合并不是真正的色彩混合,而是通过人们先看到的颜色的视觉残留,加载到后看到的颜色上所产生的视觉混合,这两种混合方式不会使色彩的明度变亮或者变暗,而是取参与混合的颜色的明度的中间值,所以也被称为中间混合。三、 色彩的属性1、无彩色学一一是指白色、黑色或由这2种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它们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色度学上称此谓黑白系列。黑白系列中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用一条垂直轴表示,一端为

9、白,一端为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O图)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一种基本性质明度。它们不具备色相和纯度,也就是说它们的色相与纯度都等于零,色彩的明度可用黑白度来表示。愈接近白色,明度愈高,愈接近黑色,明度愈低。2、有彩色系(简称彩色系)一一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都属于有彩色系。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明度。熟悉和掌握色彩的三特征,对于认识色彩和表现色彩是极为重要的。a、色相一一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辩别色彩的差异,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b、纯度(饱和度)一一

10、所谓纯度就是色彩鲜浊、饱和和纯净的程度。同一种颜色,当加入其它的颜色调和后,其纯度就会较原来的颜色低。c、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对光源来说可以称为光度,对物体色来说3、 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的关系: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纯度就会下降。a、 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也提高或降低了该色相的明度b、 高纯度的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近;c、 高纯度的色相如果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系列。第二讲 色彩的对比一、 对比的概念两色并置,有明显的不同称之为对比,当对比达到最

11、大值时,我们称之为直径对比或极地对比。任何艺术效果都离不开对比,虚与实、明与暗、动与静、高与低、繁与简等,色彩效果同样也是靠对比来增强和减弱的,通过画面和图形探索色彩对比的规律,寻觅色彩对比的特有魅力,是设计和创作的永恒课题。二、 色彩对比的分类以色彩自身的特征出发,认识各种对比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可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冷暖对比、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以探索色彩对比的构成规律出发,可分为:面积对比、形状对比、位置对比、距离对比、数量对比等。1、 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是色彩对比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对比,正是这一对比,确立了色彩存在的价值,有了色相,色彩的其它一系列对比才得以展开

12、。色相对比是各色相差别而形成的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可以用色彩在色相环上的距离来表示。a、 邻近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相邻的颜色为邻近色。b、 类似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23色的颜色为类似色。c、 中差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47色的颜色为中差色。d、 对比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120150的任一两色互为对比色。e、 互补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180的任一两色互为互补色。邻近色、类似色的对比为色相弱对比;中差色之间的对比为色相中对比;对比色之间的对比为色相强对比;互补色之间的对比为色相的极地对比。色相对比多见于民间艺术作品中,给人以质朴、率真

13、的感觉。2、 明度对比明度对比是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a、 明度基调 低明度调由13级的暗色组成的基调,具有沉静、厚重、忧郁、迟钝、沉闷的感觉; 中明度调由46级的中明色组成的基调,具有柔和、甜美、稳定的感觉; 高明度调由79级的亮色组成的基调,具有优雅、明亮、轻松、寒冷、软弱的感觉。b、 明度对比的强弱 明度弱对比相差3级以内的对比,又称为短调,具有含蓄、模糊的特点; 明度中对比相差45级的对比,又称为中调,具有明朗、爽快的特点; 明度强对比相差6级以上的对比,又称为长调,具有强烈、刺激的特点;c、 明度调性的延展 高长调 高短调 高中调 中长调 中中调 高短调 低长调 低短调 低中调 最长调

14、3、 纯度对比将不同纯度的颜色并置,因纯度的差异而形成的鲜艳的颜色更鲜艳,浑浊的颜色更浑浊的色彩对比现象,称为色彩的纯度对比。a、 改变色彩纯度的方法 掺合黑色降低纯度 掺合白色降低纯度 掺合灰色降低纯度 掺合互补色降低纯度b、 纯度基调将纯色与同明度的灰色以不同比例相混合,建立一个9等级的纯度推移,并以此来划分纯度的基调: 低纯度调由13级的低纯度色组成的基调,容易产生脏、灰、含混无力的感觉; 中纯度调由46级的中纯度色组成的基调,具有温和、柔软、沉静的特点; 高纯度调由79级的高纯度色组成的基调,具有强烈、鲜明欢快、拥挤、忙碌的感觉;c、 对比 纯度弱对比 纯度中对比 纯度强对比纯度对比通过色彩饱和度的中和,可以使过分跳跃的色彩得到抑制,调整画面的主次关系,低纯度调的色彩搭配容易沉闷、暗淡,但如果把握得当,可以得到非常优雅的画面4、 补色对比互补色的对比会使互补的色彩双方更加鲜明,光彩夺目。在光谱六色中的三对互补色,在互补色对比的过程中又具有各自独特的对比价值: 黄紫:在明度的极地对比中展开; 橙蓝:在冷暖的极地对比中展开; 红绿:在同明度色相的强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