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篇).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320510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篇).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篇) 活动目标 1、熟悉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爱观看大自然,有了解四周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奇怪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看、绘画等多种活动进展探究。 4、学习运用已有阅历进展简洁的猜测,能大胆与同伴沟通。 5、使幼儿把握一些蜗牛的生活根本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观看蜗牛的兴趣,能大胆沟通自己的观看发觉。 2、了解蜗牛的形状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活动预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预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活动过程 一、观看活动:蜗牛的形状特征。 1、幼儿自由观看昆虫

2、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觉。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形状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长在哪里?它的触角有什么用?捕获蜗牛时,为什么经常看不见它的头?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争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爱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反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它喜爱吃绿色植物,特殊是蔬菜。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非常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爱护自

3、己,它经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嬉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教学反思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阅历估量过高,有的幼儿虽常常捉来蜗牛玩,但没认真观看过。当谈到蜗牛喜爱吃什么时, 对于教师而言也比拟困惑,由于平常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看。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测、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觉了蜗牛爱吃实物的隐秘。由此我得到启发,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力量,培育爱观看、善思索、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

4、学会生活、学会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全部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大班科学教案 篇二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到处充满着美的气息,如漂亮的风景、图画、音乐等。本次活动选用的材料都来来源于如钱币,有凹凸面的字、画、树叶等物品,对幼儿来说并不生疏,幼儿在园里常常做些美工活动,但利用这些物品来进展美工活动,对幼儿来说却布满了新颖,由于兴趣是幼儿探究问题的根源,我利用幼儿熟知的事物,在探究操作中自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中班科学课拓印,

5、我将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于: 1、学问目标:了解拓印的根本方法,探究拓印的神秘。 2、技能目标:让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进展拓印。 3、情感目标:让幼儿对拓印产生兴趣。 4、通过观看、沟通与争论等活动,感知四周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沟通自己的发觉,激发进一步探究事物变化的愿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了解拓印的根本方法,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尝试、再操作,加上教师的指导,对拓印的方法有所了解。 难点是: 引导幼儿探究拓印的神秘,让幼儿观看,发觉,引起兴趣。为幼儿供应丰富多样的材料进展操作,引导幼儿相互沟通、发觉问题,为什么会印在纸上画,想方法知道。教师作为引导者及支持者,通

6、过多种手段,引导幼儿探究拓印的神秘。因此我为本次 活动预备: 1、各种各样的树叶,硬币,有凹凸面的字画若干。 2、教师范例画一幅。 3、胶棒、纸、铅笔人手一份。 依据纲要中对科学所定的目标、内容等要求,结合本次活动的重点及难点,我为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流程是: 激发兴趣探究争论动手操作相互沟通连续操作展现作品 一、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范画,让幼儿观赏,发觉其中的隐秘,引出兴趣。“小朋友看看这幅画和你平常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吗?”教师引导幼儿观看。 二、探究争论 幼儿发觉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进展争论,并探究其中的隐秘。“小朋友想想这是怎么画上去的,你们可以和小伙伴一起争论一下再告知教师”。教师鼓舞幼儿大

7、胆想象,大胆发言。 三、动手操作 教师可依据幼儿的争论结果来进展拓印示范,然后请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进展操作。“每个盘里都有很多材料,你喜爱什么,就拿什么来进展拓印,看看你们选择的材料拓印出来的是什么样子的。”在操作的过程,教师要留意幼儿进展水平、力量等方面的差异。可进展个别指导,为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意和胜利的体验,多留意幼儿操作过程。 四、相互沟通 幼儿自选材料后,与其他幼儿沟通自己选的材料是否能拓印,拓印不胜利的缘由是什么。“你的画拓印好了吗?假如印不出来,为什么呢?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有没有印出来?为什么?” 五、连续操作幼儿失败后,发觉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尝试、探究来解决问题。只有在失败中吸

8、取阅历,才能再创新。把握了拓印的方法及什么样的物品才能进展拓印。小朋友发觉有的物品可以拓印而有的物品没法拓印,为什么呢?原来只有外表产生凹凸不平的才能拓印,较薄的可以拓印,过厚的物品不易拓印,在拓印时还要把上下两张纸固定好。 六、展现作品 幼儿拓印完,请每位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现区,进展展现。一起共享探究拓印画带来的欢乐。 本次教学活动根据新纲要的要求,以幼儿为主,制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参加探究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力量,也熬炼了动手操作力量。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观看法:教师出示范例画,引导幼儿观赏,观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事物的特点及猎取一些感性阅历。教师要引导幼

9、儿全面、系统、有序的观看,即要留意引导幼儿观看事物的整体,又要引导观看其细节。以保证幼儿观看的全面性,同时要为幼儿创设自由的观看空间,以免造成幼儿被动学习。 2、争论法:教师通过幼儿积极参与小组争论、探究等方式,培育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力量及语言表达力量,幼儿学习在“碰撞”中对不同观点进展相互沟通,共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赐予鼓舞和支持,培育幼儿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对待问题的态度和品质,接纳、敬重同伴的观点和阅历。这种方法能满意幼儿的求知欲,并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思维社会化。 3、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带幼儿选择材料进展拓印时,教师鼓舞幼儿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在

10、失败中吸取阅历,享受探究的过程。教师要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育其探究的兴趣,鼓舞幼儿进展猜测并对其验证,让幼儿亲历科学学问的猎取过程及胜利的体验。此法可培育幼儿动手操作力量,进展观看、分析和思维力量。 新纲要指出: 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引导者。活动中应“形式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此外我还运用参加了操作法、审美熏陶法、鼓励法,使整节课到达了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和谐统一。同时促进了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进展。 效果: 本节活动我们打破了以往教师教授,幼儿学习的旧观念,让幼儿自主参加活动,探究问题,操作解决,充分表达了以幼儿为主,保持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喜爱参加。

11、我预想本节活动的效果应当不错。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许多幼儿仍沉醉在从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留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到达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时机,引导幼儿通过观看、比拟、操作、试验等方法,学习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忙幼儿不断积存阅历,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力量。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观赏城市交通中现代的桥:立交桥、天桥,了解它们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性。 2、小组争论、合作并采纳多种方法制作立交桥模型。 3、大胆地在集风光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预备 1、课件“立

12、交桥”观赏。 2、故事图片“公路上面的桥:天桥”、“穿插的桥:立交桥” 3、积木,各类废旧纸盒、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故事“穿插的桥”,引出活动,了解立交桥给人类交通带来的便利: 提问:狗熊司机为什么急得满头大汗?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2、观赏立交桥,进一步了解立交桥。 (1)幼儿小组沟通: 提问:你见过立交桥吗?在哪里见过的,是什么样的? (2)观赏课件 教师引导幼儿主要从造型上观赏。 你喜爱立交桥吗?为什么?(教案来源:) 你喜爱晚上的立交桥还是白天的立交桥,为什么? 3、教师介绍天桥。 故事“公路上面的桥”。 4、幼儿分组争论合作制作立交桥或天桥。 (1)介绍材料。 (2)小组争论,并

13、把准备和想法介绍听。 (3)幼儿分组制作。 5、作品介绍参观。 活动延长: 区域活动时在学习同伴作品根底上再次制造。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四 一、设计意图: 根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在幼儿园的种植园里,在和妈妈奶奶逛菜场时,在帮妈妈奶奶捡菜时,都能看到各种蔬菜的根,但是,这个“观察”,是孩子的无意留意,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将孩子的无意留意提升到有意留意的高度,不但丰富了孩子的学问,也激发了孩子探究的兴趣。 在活动中,我们将孩子的自我治理融入到教学中,从幼儿的第一次探究到他们的其次次探究,都能看到孩子自主治理的影子。尤其是孩子的其次次探究,从他们的自我结合分组、组长的选出、工作的分工、

14、回答下列问题的人选等等,教师都只是一个旁观者,让孩子充分自由发挥自我治理的力量。 二、活动目标: 1、观看比拟根的不同形态,知道植物的根生长在土里。 2、在活动中能大胆表述,体验探究不同植物根的乐趣。 三、活动预备: 1、树根、黑板、篮筐。 2、园内种植园 3、幼儿问卷列举三种根的样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 四、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树根,让幼儿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2、你们还知道什么植物有根? 3、教师小结:原来,大局部植物都有根。 (二)、第一次探究 1、幼儿动手找青菜的根 (1)今日,我们来到了种植园,那你们知道我们的种植园都有哪些蔬菜呢? (2)你们真棒,那我要考考你们:请你们找一找青菜在哪里,它的根又在哪里?请你动手拔一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