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320123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遵义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遵义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遵义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遵义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遵义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义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遵义教育为目标,以研究制定遵义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特色发展为重点,以调整结构、提升内涵、强化保障为载体,以开展“执行力建设年”活动和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保证,切实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一、以促进公平为重点,着力推进教育项目建设1.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深入贯彻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着力抓好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切实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县(区、市)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帮助、指导凤冈县做好义务教育水平新标准试点规划工作。努力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2.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国家“两免一补”政策。执行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进一步建立健全经费拨付及管理使用办法,加强对资金运行的监管。完善中小学预算制度,强化财务管理。落实中央财政以奖代偿的激励政策。继续做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工作。3.加快

3、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抓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积极做好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积极争取普通高中建设专项资金,实施好省级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拓展普通高中资源,稳步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普通高中优质资源群体建设,不断拓展优质高中资源。积极推进部分县、区(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4.加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工作。以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为龙头、县级示范幼儿园为中心,农村中心幼儿园为骨干,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争取国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加快学前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的发展步伐,继续做好随班就读工作,提高“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指导和管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努力促进民办教育与公办教

4、育协调发展的格局。5.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级各类教育项目投资。认真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两基”巩固提高项目、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等,确保各县、区(市)新建或改扩建12所学校,确保遵义四中分校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完成列入市委、市政府2010年“十件实事”的改造60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任务,力争各级各类教育投资达5亿元,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6.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构建教育督政、督学、监测体系。按照省的统一部署,探索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考

5、核制度,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开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质量监测和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和教育督导宣传工作。7.进一步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全面推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落实国家助学奖学金政策。完善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政策,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加强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面落实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资助和免费工作。二、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8.着力夯实基础、提高质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

6、律,科学谋划,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要在改革教学方法和策略上下功夫,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广大教师聚精会神教书育人上下功夫,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上下功夫,在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上下功夫,切实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元选择、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教育理念。9.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省委12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校园精神。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加强诚信教育、养成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积极推动校外教育基地建设,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社会实践活动。10.完善中小学素质

7、教育评价、监测和督导机制,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全市普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评价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工作,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大力推进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指导。积极推进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加强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图书馆(室)建设,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巩固提高及评估工作,启动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试点。11.加强学校管理,发挥管理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以学校安全管理为重点,健全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规范中小学校常规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和学生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12.加强和改进

8、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高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艺术(音乐、美术)课开课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开展体育、艺术类竞赛活动。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和毒品教育,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13.加快民族教育发展。认真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支持民族寄宿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民族教育健康发展。三、以特色发展为重点,着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14.以深化改革促特色发展。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深入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强实践教学,大力

9、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15.以教育科研促特色发展。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完善“优质课”评价制度和课堂教学评价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优化教学科研资源配置,整合教育科研力量,切实加强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建设。16.以教育信息化促特色发展。认真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管理和应用,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把远程教育与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培训、促进农科教结合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学校和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加大推广普通话工作力度。17.以区域教育促特色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促进四大

10、区域快速协调发展意见,加强区域教育调研,坚持改革创新,着力优化全市区域教育布局,推动区域教育协调发展。18.以市校合作促特色发展。按照市校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友好对接,探索创新京渝模式、申渝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开展与舟山市、泸州市等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引进市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市特色学校发展。19.以阳光招生促特色发展。进一步强化招生考试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积极探索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招生考试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招生考试信息采集和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招生考试信息化管理水平;继续

11、深化阳光招生,加大各类招生考试信息公开力度,优化服务,大力做好招生宣传和信息咨询工作;大力开展诚信考试教育,严格考生资格和招生章程审查,规范招生行为,严肃考风考纪,严惩弄虚作假和非法中介招生诈骗行为;进一步加强试卷保密室和考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快速、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加大综合治理考试环境力度,确保各类招生考试安全、平稳、顺利实施,万无一失。四、以调整结构为载体,着力推进基础能力建设20.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完成省下达的中职招生任务。建立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加快发展农村中职教育为重点,支持涉农专业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服务

12、“三农”的能力。21.加强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重点的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推进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东校区建设,支持仁怀市职高、务川县职高、习水县职高新校园建设,指导凤冈县职高、余庆县职教中心申报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争创12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22. 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筹备启动遵义市首届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加大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工作力度,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和“三段式”办学模式,广泛推行订单培养,逐步推行学分制,完善弹性学习制度。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23.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以县级职教中心为核心,发挥各级农

13、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促进农科教结合。指导各级职业院校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4.支持高校提升内涵,立足本地特色,科学定位、特色发展,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配合相关部门加强高校周边环境治理。五、以提升内涵为载体,着力推进教育队伍建设25.推进名校长工程,着力打造一支中小学(职业学校)的专业化校长队伍。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制定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教育队伍建设的意见,完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办法,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严格实

14、行教师资格制度,使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法制化。做好教师绩效工资有关工作。26.把师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切实抓好对教师职业精神的引领和行为规范,不断提高教师师德水平,使师德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27.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善教师培训激励和制约长效机制,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向纵深发展,做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评估验收和各类骨干培训;以“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技能系列训练和成果的展示与运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骨干教师交流机制,进一步扩大教师交流范围,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5、28.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城镇中小学教师支援农村学校计划,积极探索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建立健全特岗教师管理办法。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和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继续做好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29.进一步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省级教师培训任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职业院校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0.加强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好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以提高综合素质、优化干部结构、

16、储备后续力量为重点,加强局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干部队伍。认真做好局直属事业单位人事人才管理工作;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六、以强化保障为载体,着力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31.着眼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巩固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指导全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载体,全面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教育系统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32.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