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319328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练习题一(考试时间18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 )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A詹姆士 B冯特 C华生 D马斯洛2、听觉中枢位于( )A枕叶 B顶叶 C颞叶 D额叶3、在心理学研究中,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叫(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4、按照记忆的干扰理论,早上起来记忆效果好,这是因为少了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分化抑制5、人的大脑能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这是指思维的( )A广阔性 B批判

2、性 C深刻性 D敏捷性6、眼望天上的白云自然而然想象成为草原上的羊群,这是(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7、学生临考时的怯场属于(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8、教师在上课时不能让学生处于同样强度的注意在( )分钟以上。A10分钟 B20分钟 C45分钟 D30分钟9、下列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的选项是:( )A、音乐智力 B、人际智力 C、美术智力 D、空间智力10、主要用来了解人们的需要和成就动机的是( )A评定法 B墨渍测验 C问卷法 D主题统觉测验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环境和_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2、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表明_与激奋水

3、平的关系。3、分类心须确定_或标准,否则就会出现逻辑错误。4、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是_。5、离差智商反应一个人在同龄人中智力所处的位置,其依据是每个年龄组人群总体是智力水平呈_分布。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泛化2、诱因3、超限抑制4、知觉定势5、心理发展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2、简述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表现。3、简述注意的功能。4、简述常用的比较方式。5、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6简述智力技能及其特征。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联系实际谈谈性格与气质区别。2知觉的理解性及影响因素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3分析动机冲突

4、类型及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8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B 2. C 3.C 4.A 5.A 6.B 7.C 8.B 9.C 10.D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 教育 2. 作业效率 3. 方向 4. 克服困难 5. 正态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泛化:巴甫洛夫认为任何一个刺激物一旦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它相近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时,也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2、诱因;心理学家把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3、

5、超限抑制: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4、知觉定势:即先前知觉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人的当前知觉。5、心理发展:广义的心理发展指个体或种系(即人和动物)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过程。狭义的心理发展则指个体(即人)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四、间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答:(1)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2)形成的基本条件就是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在时间上反

6、复结合。(3)在巩固的条件反射基础上也能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4)除需要多次强化外、还要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2、简述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表现。答:情绪和情感有四种品质,每个品质都可以表现为两个极端、对立的情况。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表现为:(1)在强度方面有强弱之分。(2)在紧张度方面有紧张与轻松之分。(3)在快感度方面,有快与不快之分。(4)在复杂度方面,有简单与复杂之分。 :(5)有积极与消极的体验。(6)有增力作用和减力作用之分。3、简述注意的功能。答:(1)选择的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的反映。(2)保持的功能

7、:即使注意对象的印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而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前进。4、简述常用的比较方式。答: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常用的比较方式有以下几种:(1)对事物特征进行比较。(2)对事物发展进行纵向比较。(3)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比较。5、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答:在儿童教育方面华生主张:第一,反对同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第二,反对体罚儿童。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各种习惯。第四,对儿童养护的要求。华生从行为主义观点出发,提出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提倡对儿童进行正确的性教育。6简述智力技能及其

8、特征。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智力技能的特征有:(1)观念性。就智力技能的对象而言,其直接对象不是具有一定物质形成的客体,而是这种客体在头脑中的印象。可见,智力技能是一种观念性的活动。(2)内潜性。就智力技能进行的方式而言,它是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言语默默进行的,从外部很难觉察到头脑中加工改造的思维过程,可见,智力技能是一种非外显的活动。(3)简缩性。就智力技能的结构而言,它已从完整的变为压缩、简化的。由于它是高度省略、高度压缩的,所以往往难以使人察觉到其活动的全部过程。智力技能是一种非扩展性的自动化的过程。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9、1联系实际谈谈性格与气质区别。答:性格与气质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首先,性格与气质的性质是不同的。由于性格更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化特性。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们的性格有较大的差异。而气质是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稳定的动力特点,受遗传影响较大,人们生来的气质差异就比较明显。其次,性格与气质的生理基础有所区别。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气质的特点也源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由于高级神经系统不受生活条件的影响,故而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而性格的生理基础是两个方面的“合金”,一方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对性格具有影响作

10、用,另一方面是通过经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对性格发挥着主导作用。性格的基本机制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基础之上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性格与气质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基于后天经验的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更有利于个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气质也会影响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风格,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而且,气质还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对一定的性格特性起着促进或阴碍的作用。比如具有胆汁质与多血质特点的人,更容易培养起勇敢和果断的性格品质。虽然,气质对性格的形成与表现发生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决定一个人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性格。研

11、究表明,气质不同的人形成相同的性格品质是可能的,而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能形成不同性格。2知觉的理解性及影响因素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答:(1)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2)人的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的关系。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程度也不同,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人的已有知识、经验参与知觉,可促进对事物的理解。知识经验参与知觉不仅提高知觉的质量,还能提高知觉的速度。(3)知觉的理解性对人的知觉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

12、极的一面;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进知觉的理解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的知觉活动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此外,知觉的理解性不仅可提高知觉的效果,还是形成事物表象、并转为科学概念的重要条件。3.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及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答:动机冲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双趋冲突:有时,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像这种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选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同时遇到两种都想躲避的威胁,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像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

13、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一方面恶而避之,像这种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针对动机冲突类型,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主要看动机冲突的内容是否涉及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问题。从动机冲突的内容看可分为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和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对于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即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动机冲突,例如周末是去看电影还是看小说?这类动机冲突一般来说内心斗争不那么激烈,持续时间也不长,可让学生自行解决。对于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即涉及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

14、相矛盾的动机冲突。例如,周末既有精彩的电影又有集体劳动,是去看电影还是参加劳动?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清道理,树立榜样,加强管理,帮助学生以高级的动机战胜低级的动机,培养他们的意志,从而使他们的行为服从于社会道德标准。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练习题二(考试时间18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l、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 )进行的。A细胞体 B树突 C突触 D轴突2、孩子连续弹奏钢琴30分钟,父母允许他看电视10分钟,这种强化属于( )A、定比间隔强化 B、定时间隔强化C、不定比间隔强化 D、不定时间隔强化。3、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称为(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主体对客体适应过程中,主体改变内部试图适应环境现实,这种现象称为( )A、平衡 B、顺应 C、同化 D、成熟5、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这种现象叫做( )。A.强化 B.诱导 C.分化 D.动力定型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