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1.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31899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三册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清远市清新区第二小学 何慧芳【教材分析】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造型上(人物动作、表情等)、色彩上(节日的喜庆或传统色彩)、内容上(节日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其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并加以内化。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民族传

2、统文化的了解。同时还可以从节日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学生民族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习惯、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及价值观方面,起到了极好的切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过程与方法: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2.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

3、的感受;3.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教室布置得很漂亮,这让你想到了什么?(节日)嗯,你喜欢过哪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吗?(生:汉族)我国有56个民族,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其他民族是怎样过节的呢?(生:想)现在就跟老师一起坐上飞机展开一次节日之旅。1.欣赏节日图片。哎,我们来到了回族,他们正在过“开斋节”,回族人民穿上色彩鲜艳的节日盛装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弹琴唱歌。接着我们来到了蒙古族,他们正在欢

4、度蒙古族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那达慕大会,看他们夸张的表演动作多,体现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来继续出发,瞧,这是傣族的泼水节,从他们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人们玩得多高兴啊!哎,飞机又飞回我们汉族,人们正在过元宵节,大红的灯笼衬托出热烈的节日气氛。问:看了这些民族过的节日,你有什么感受?2.小结:这些节日过得丰富热闹,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特色。二、探究性学习。哎,不要让我们的旅程停下来,续继出发,这一站来到了陕北,这里的农民头上都喜欢扎白毛巾,在节日时还跳起了秧歌舞。这里留传着一个节日故事,这个故事就隐藏在这幅里面,小朋友,这幅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我们从画中把这个故事找出来。好吗

5、?(生:好)打开美术书,请你带着这几个问题,小组内一起欣赏课本第11课这幅枣园来了秧歌队这幅画,与小组的同学围绕这几个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1.小组合作边欣赏边讨论这样几个问题:(1) 画面中画的是什么节日?你从画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春节,树上的积雪、贴的对联,人们穿着红红的新棉衣)(可以问学生图中什么颜色最多)从画中我们欣赏到了过春节的服装、色彩、环境布置。(板书服装、色彩、环境布置)(2) 人们有哪些庆祝活方式?他们的心情是怎样?(载歌载舞、敲锣打鼓、舞狮、从画中我们欣赏到人们优美的动作,我们欣赏到画中人们脸上带着笑容的表情,表现他们的心情非常快乐。)(板书人物的动作、表情)(3)谁是画

6、面中最主要的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幅画里的人物很多,画里的秧歌队,锣鼓队占据的很多位置,但是画面的中心还是留给了毛主席,我们看到毛主席与群众握手,群众抬着慰问品,载歌载舞,眼睛看着毛主席,向毛主席拜年,所以毛主席是画中的主要人物。这就是这幅画的节日容。)(板书节日内容) 2.学生反馈,按顺序请学生回答问题(注意:要适当表扬学生奖励小礼物)同学们真棒,你们与小组的同学用智慧与审美能力把这幅画的故事给找出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小结:这个故事发生在1943年的春节,毛主席来到陕北枣园与当地群众一起欢度春节,枣园文工团组织起一支秧歌队,一路扭着欢快激扬的陕北秧歌,来到枣园村广场,给毛

7、主席拜年,坐在广场上观看群众演出的毛泽东,跟群众一一握手,高兴地称他们是“枣园秧歌队”。画家们把当时欢乐的节日情景给画了下来,这幅画让我们学会了欣赏作品是从服装、色彩、环境布置,人物动作、表情,节日内容等这些方面就可以感受到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快乐啊,今天让我们也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欢乐气氛。三、体验感受。请拿起你们抽屉里的红绸带,站好,让我们用课前学到的动作跟着音乐一起舞动起来。播放音乐,学生活动。四、欣赏感悟。请坐好,你们刚才感受到了当时欢乐的节日气氛了吗? 让我们继续展开旅程,去寻找绘画中的节日,哗!这里有很多小朋友在过节呀!你最喜欢这里哪一个节日?请用这三种方法来欣赏这些作品,然后向小组

8、的同学介绍你最喜欢的作品。1.欣赏美术课本的学生作品。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3.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节日内容、人物表情、服装、色彩来简要地评述作品)五、学生实践。小朋友在这一次旅程中表现得越来越棒,看,飞机把我们带回来了。今天我们欣赏了这么多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大家想不想也来创作一幅欢乐的节日作品,我们今天一起来欢度国庆节,多么漂亮的背景呀!可是缺少了快乐过节日的小朋友。现在老师先请一个小朋友进去,看!(老师做示范)小朋友,现在轮到你们了,请同学们在卡纸上画一个小朋友,画好剪下贴到黑板上。八、欣赏评述。看,热闹的国庆联欢会开始了,你觉得我们的作品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简单请几个学生从服装、色

9、彩,动作、表情、节日活动方面来回答)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节日之旅结束了,在这次旅行中你有什么收获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祖国这个大家庭有着许多的不同民俗风情的节日?那你热爱我们的祖国吗? 喜欢我们节日吗?希望同学们日后能用绘画的方式把快乐的节日记录下来。好现在让我们站起来跟着音乐一起欢度我们国庆节。【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属于教学领域中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综合领域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的节日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当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学生的欣赏表达语言还有所欠缺,这让学生很难让学生表达出他所想到的感受,二年级的孩子还是应该以欣赏、了解、娱乐为主,不能过多地叠加新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应该要分主要和次要,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