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2页.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317826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国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国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2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国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2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国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2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2页.doc(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3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3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3第三节 临邑县红坛寺省级森林公园5第四节 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依据6第五节 项目结论及概况6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9第一节 山东省旅游概况及发展趋势9第二节 德州市概况11第三节 临邑县概况13第四节 林子镇概况16第五节 临邑红坛寺省级森林公园旅游总体规划17第六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22第七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24第八节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29第三章 市场分析31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35第一节环境质量35第二节原有景观特征35第三节客源市场36第五章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36第一节 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36第

2、二节 工程方案38第六章 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43第一节 建设地点43第二节 建设条件43第七章 环境保护46第一节 主要影响因素46第二节 环保措施46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47第八章 实施进度安排48第九章 组织管理及劳动定员48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9第一节 估算依据及说明49第二节 投资估算50第三节 资金筹措方案及使用计划50第四节 财务评价50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评价52第十二章 综合评价53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红坛寺省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临邑县红坛寺省级森林公园管委会三、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位于临邑县城正北8公里处。为林子镇政府所辖

3、,公园建设用地为国有土地,多为沙地、林地和故河道湿地。东临引黄四分干沟、南俯古沙河故道水面,东西北三侧俱为浓密树林。三面环林,两侧有水,芦苇从生、野鸟纷飞。四、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编制单位:山东省工程咨询院工程咨询资格证书:11820070051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一、工作的依据1、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国家旅游局编制) 2、旅游业发展专题国土规划(山东省国土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山东省旅游局联合编制)3、临邑县十一五发展规划 4、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技术资料5、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6、国家现行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定 7、项目承办单位有关编制本项目申

4、请的委托书二、研究工作的范围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前景进行分析;2、对项目的建设条件、交通运输条件进行研究;3、对项目实施进度及劳动定员的确定; 7、进行项目投资估算;对项目的产品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提出财务评价结论;三、研究工作概况我院接受临邑县红坛寺省级森林公园管委会的委托后,立即组织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调研工作。与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诚意细致磋商,了解目前的情况,听取的发展设想及该项目情况介绍,同时对研究的主要原则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项目的总体方案。在了解和掌握大量基础资料后,对项目的可行性展开了全面研究。研究报告初稿完成后,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5、经我院审核后,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第三节 临邑县红坛寺省级森林公园鲁北生奇观,洛北出奇葩。红坛寺省级森林公园地处鲁北平原临邑县林子镇境内。距省城济南60公里,离德州5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北通津京直辖市,南邻济南“大明湖”,东接“黄河三角洲”,西联京福高速路,将于2010年建成通车的德龙烟铁路在园北1公里设临邑站。自然风光的底蕴,天然氧吧的魅力,焕然一新的苍郁,给人带来坦然享受的惊奇。万亩槐林分外香,生态旅游好风光。红坛寺省级森林公园面积1.5万亩,开发绿地2.4万亩,是一道生长50余年的10万株刺槐密织的亮丽风景线。园内拥有鲁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湿地,地下蕴藏有国内罕见的优质森林地

6、热资源,井口温度62,水质清澈透明,富含锂、锶、氟、偏硼酸、偏硅酸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生长着70余种植物,繁衍栖息着30多种鸟类,藏有“凤落堰”、“红坛寺”等历史遗迹和“大明护国碑”等珍贵文物。建有林海揽翠等6大观赏区域,植有金太阳林果等8大基地,还有深圳天成投资有限公司在建的高尔夫球娱乐城。形成春赏花、夏游园、秋食果、冬踏雪的鲜明特色。绿色的海洋,优美的环境,是一方集观光旅游、农业开发、商贸独家、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开发园,充分体现了绿地、空气、阳光、碧水这一生态游主题。槐林漾琼花,芬芳醉万家。红坛寺省级森林公园得天独厚的仙境,日趋开放的攀升,倍受世人的垂青,从而赢得“

7、森林浴”的美妙名声。2001年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黄河故道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并被省市旅游部门列为鲁西北首选生态游热线,每天吸引众多游客光临。每年“五一”举办的槐花节,更是数万游人如潮,十里槐乡欢笑。第四节 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依据一、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国家旅游局编制)二、临邑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三、临邑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四、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技术资料五、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六、国家现行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定 七、项目承办单位有关编制本项目申请的委托书第五节 项目结论及概况红坛寺省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充分考虑了景观资源现状,可

8、开发潜力巨大。本项目为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临邑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项目建成后将在最大程度上优化完善临邑县旅游总体环境,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临邑县乃至整个德州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本项目拟建于临邑县县城北8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旅游服务区;(2)愉湖游乐区;(3)红坛寺温泉渡假区;(4)苇海风情区;(5)林海揽翠区;(6)观光生态园区。包括游乐场、餐饮、住宿及水、电基础设施等。一、结合现状用地规划,强调规划道路的可达性,有

9、利于景点内容的组织建设,根据道路的使用要求和景观要求把道路共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主干路:沿着现有防护林的外轮廓,辟为快速路,东与临南公路相接,西与小王家村前路相接,红线宽6米,一块板断面。第二级:次干路:红线宽6米,一块板断面,可通行观光小火车或观光马车,承担连接各组团的交通任务。第三级:绿化步行道:红线宽3米,主要供有人步行观光。二、在红坛寺遗址上重建红坛寺一处,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三、建设旅游配套餐饮、住宿设施。四、绿化工程 1、充分保护利用现有植被,加速绿化进程,增加常绿林、色叶林等景观林比重,提高院区整体景观水平,丰富植被。2、营建景观林与新植、改建相结合。3、绿化、美化实行常绿、落

10、叶、色叶、花卉相结合,达到乔灌花草的平衡。形成类型多样,四季景异的景观效果。4、植物配置与景点、建筑风格、景观氛围相协调,因地制宜地选用植物种类美化景点环境。5、积极培育森林植物品种,增加生物种类,适当引进南北方适生树种,不断丰富植物景观内容,达到生态型园区的要求。项目总投资1985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72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128万元。资金来源:临邑县红坛寺省级森林公园开发部自筹9856万元,申请银行贷款8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2000万元。项目建设期为1.5年。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第一节 山东省旅游概况及发展趋势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近十几年,中国旅游业成

11、为我国最具发展活力的新兴产业。山东省旅游业也得到迅速发展。1999年,山东省将旅游业定位为全省经济中的支柱产业;2000年,又将旅游业确定为全省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在旅游业强势发展的形势下,我省森林旅游异军突起。自1992年以来,全省已建森林公园84处,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逐年大幅度增长。至2002年,省内旅游人数达到1100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4.6亿元,社会旅游收入30多亿元,在非典等灾害因素影响下,2003年旅游收入仍与上年持平。为了适应我省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要求,2000年,省政府聘请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完成了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提出要积极开发生态旅游和青少年旅游,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

12、和文化环境,实现旅游资源的最优化和持续发展。当前,山东省游客构成,仍以国内旅游占绝对优势,国际旅游所占比例还比较小。同国内旅游相比,山东的国际旅游仍处在较低水平上。从国内市场分析,我省省内游客占国内旅游人数的45%,周边省的游客占20%,来自大城市的占11%。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是,国内市场发展更快,观光度假模式将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游客对旅游产品质量的要求会逐渐提高。为此,于2002年9月,省旅游局“悬赏”100万元向国内公开征集旅游高端项目和大型活动项目创意,建设具有起点高、特色强、体量大,具有原创性、尖端性、持久轰动效应和显著经济效益的旅游大项目。同年12月,由国家旅游局和山东省政府联合主

13、办了山东旅游高层论坛。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就山东旅游高端项目与大型活动提出策划建议或创意方案。2003年初,省旅游局聘请专家编制了山东旅游发展五年执行计划,重点开发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线观光、生态游乐、度假项目,主要山岳、湖泊休闲健身项目,重点城市美食、购物、游乐项目,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项目和冬季人造冰雪运动项目。2003年10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服务业暨旅游工作会议”,找出了我省旅游业与先进省市的差距,山东旅游总收入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分别比江苏、浙江低7.3和6.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旅游资源开发档次低,资源缺乏整合,景点缺乏特色。要将山东沿海建成“中国的黄金海岸”,世界著名的度假旅游胜地

14、;充分发挥“山水圣人”的人文资源优势,建设中国独有的人文旅游带。要实施“山东人游山东”工程,活跃城乡旅游消费;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提高省外游客的比重。高起点、大手笔建设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旅游精品,推出一批知名旅游品牌,增强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第二节 德州市概况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的西北部,东经1154511736,北纬3624380之间。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沧州地区为邻;西以卫运河为线,与河北省衡水地区毗连;西南与聊城地区接壤;南隔黄河与济南市相望;东靠惠民地区。东西宽200公里,南北长175公里,总面积10.34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53%。津浦、德石铁路在此交汇,

15、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为华东、华北重要交通枢纽,故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德城区是本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军事地位也很重要。德州市辖德城区、乐陵市、禹城市和齐河、平原、夏津、武城、陵县、临邑、宁津、庆云一区二市八县,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人口544万。德州地处齐鲁与燕赵文化交界处,境内的运河文化、大禹文化、汉唐文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 历史上的德州,可以说是运河的水养育和造就了她的繁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后,德州被列为四大漕运码头之一。明清时期,德州名列全国33个工商城市之一。经济的繁荣带来文化的昌盛,乾隆皇帝行宫、董子读书台、柳湖书院、振河阁、九达天衢牌坊、苏禄王墓等文化遗迹,吸引了众多游人。其中,苏禄王墓是典型的运河文化产物。 禹城因大禹在此治水而得名,现有具丘山遗迹、禹王亭、禹王雕像等。具丘山遗迹高8米。据旧志记载:大禹治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