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316681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知识和能力目标1、写作背景,了解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色。2、体味诗歌的内涵。3、能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诗歌。4、培养学生鉴赏陶渊明田园诗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公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2、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情真意醇,学习这些诗,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积累。(二)、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味诗歌的内涵和语言特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陶渊明田园诗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点拨法、小组合作答疑法教

2、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v 1、有两种人生道路:v A、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v B、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v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v A、做官,有名有利v B、做平民,平平淡淡。二、走近作者,了解作品1、学生说说对陶渊明的了解。2、老师补充提醒学生注意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他隐居之前的出仕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为后面诗歌的赏析奠定基础。3、教师介绍归田园居组诗写作背景及作品介绍。三、初读诗歌,初步感知读出诗的韵律美1、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自读,教师正音,全班齐读。(注意“秽”、“荷”等字,并作初步的语气和节奏指导。) 2、学生再读,师生点评。四、再读诗歌,品味诗

3、意 1、解题:归园田居中的“归”指为何而归? 从题目上我们可知这首诗写的是陶渊明所选择的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明确弃官归隐,选择田园生活)2、感知诗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想象中的画面。教师抓住学生表述中的关键词,将学生带入诗句的理解中。关键词如下:“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南山下”点明地点。 “盛”和“稀”写出野草与豆苗长势的对比,点出锄草的必要。 “晨兴”与“带月”体现了作者劳动时间长,农家生活的艰辛。“草木长”和“夕露”可以让我们感到田园的荒芜、环境的幽清和夜气的湿寒。3、理解每句诗的含义。4、体会情感: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很辛苦,他自己感

4、觉呢?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但使愿无违”的“愿”,不愿同流合污,为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并从中感受到愉快和喜悦。)四、讨论交流,感悟情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欣赏全诗。 (1)你认为那个字词或那句话写得最好?说说为什么?并用你喜欢的语气把它们读出来。 (2)诗人擅长耕作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3)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他快乐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与学生共同体会“带月荷锄归”与“夕露沾我衣”的如诗如画的意境。) (4)此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出示归田园居其他内容,以此引导学生准确归纳出本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流露

5、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5)通过朗读,你认为这首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平淡、朴实、自然的风格。) (6)学生进行质疑或对诗歌的独特理解进行阐述与交流。 1、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劳动的生活情形。2、一天生活平淡不多言,平淡又寓于情趣,你以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五、课堂训练1、归园田居其三中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2、 揭示诗歌主旨的句子是_,_ 。3、归园田居其三中透过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六、作业布置积累诗歌的文化之美作业:1、背诵默写诗歌。2、诵读归园田居的其它四首诗情景给同学听,与同学探讨一下诗歌的意境之美。附:板书设计归田园居(其三)晋 陶渊明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写景第二句:锄草的原因第三句:锄草时间 田间劳动情形辛苦执著 第四句:归家时间抒情第五六句: 归途夕露沾衣乐此不彼第七八句: 抒写归隐意愿热爱劳作热爱田园生活 归隐自豪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