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位好律师必修的三篇古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316255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位好律师必修的三篇古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位好律师必修的三篇古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位好律师必修的三篇古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位好律师必修的三篇古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位好律师必修的三篇古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位好律师必修的三篇古文大林写在前面的话:这三篇古文是我们接下来中国律法网将要发布的(律师宝典)中所要提到的,至于为十么选这三篇。大家看完就知道原因了,大林也是希望大家能多读读古文(大林本人对古文掌握还不错),希望大家在古文的精华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这三篇古文的题目分别是(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写的“卖油翁”。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譆,善哉! 技盍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

2、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隙,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养生主) 大林暂时翻译如下文:(有一个)厨师给惠文王杀牛卸骨,(他)用手摸索的动作、用肩膀顶的

3、动作、用脚踩的动作、用膝盖抵的动作,(以及)发出的各种响声还有刀割的声音,没有不是符合音律的。这些声音合了桑林之舞和经首的节奏。 文惠王说:“啊,好啊!技艺怎么到了如此境界?” 厨师放下刀回答道:“我所追求的是道,超越了技艺。我开始杀牛卸骨的时候,所看到的不过是一只牛。三年后,已不再看到整只牛了。到现在这个时候,我用意识去感觉,而不用眼睛去看了,停止感官的作用,而全*意会。按照客观规律,卸骨头的关节,让刀进入关节的缝隙,按照它本来的样子拆卸。连韧带和关节都未用刀去碰它,更何况大骨头呢!好的厨师每年换一把刀,他们的刀是用来割;一般的厨师每月换一把打,他们的刀是用来砍的。现在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

4、杀牛数千条了,而刀刃仍像刚磨好的。所有关节都有缝隙,而刀刃极薄,极薄的刀刃在缝隙中,有足够的空间游动刀刃而有余地了,所以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磨好的。但是,每到筋骨聚结的地方,我知道那里不易拆卸,就小心翼翼,目光不动,行动迟缓,只微微动刀,到嚯然卸开时,整头牛就像土散在地上。此时我提刀站起,骄傲地四下看看,感到心满意足,好好把刀收好。” 文惠王说道:“好啊!我听了厨师这些话,知道了养生之法。” 大林点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一种工作,都应该摸清楚那种工作的规律。只有掌握了工作中的客观规律,才能把工作做好。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生理结构,摸清了解牛的规律,所以杀起牛来得心应手,非常出色。要认识客观规

5、律,又必须有一个实践过程,如果不动手解牛,就永远不能了解牛的生理结构。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篇。他看似谈解牛之技,实为言大道之行。听庖丁之言,各有各的感悟。文惠君从中得出了养生之道,庄子点出了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的处世之学。对律师来讲,庖丁之言恰合律师执业之玄机。庖丁解牛,律师办案,都是分而析之,依乎天理,批大郄,导大 ,因其固然,只有依照规律(依乎天理)、依循事实原委(因其固然),把握案件的关键,才能以自己纯熟的法律技能解决千头万绪的法律问题,使得看起来没有回旋余地的诉争得以起死回生(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案件的细节往往多如牛毛,只有那些技能娴熟的法律

6、才可以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只有他们才能享受像庖丁一样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的成功喜悦。 下面请和大林来看看“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7、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履,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

8、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底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作者简介 宋濂(lin连)(一三一一三八一),字景濂,金华潜溪(今浙江金华)人。早年就有文名。元代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坚辞不就,入山隐居著述。后与刘基同受朱元璋征聘,任顾问。明代开国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负责草拟诏令),许多朝廷典册文

9、字都出他的手笔,又曾领修元史。年老归乡后,因事牵连,死于贬谪四川茂州的途中,谥“文宪”。著有宋学士全集。宋濂一部分传记作品较有现实意义,人物形象生动。 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作者的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他所说的学习目的与内容,则不足取。文章层次分明。描摹细致,情意恳切,词畅理达。 大林暂时翻译如下文: 我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学习,家境贫穷,没有钱买书来看,常常

10、从家中有藏书的人那里把书借来,亲自动手用笔抄录书上的内容,计算好日子,按期奉还。冬天,天气特别寒冷,砚台里的墨冻得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也从不敢偷懒。抄录完后,赶快前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一点儿约定的日期。因此,人们常常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看遍许多书。到二十岁的时候,我更加羡慕圣人和贤人的道德思想,又担忧没有高明的老师,无法与名人交游,曾经赶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追随乡里有名望有学识的先辈,手持经典著作,虚心地向他们求教。这些先辈道德高尚,声望尊贵,前来求学的门人和弟子很多,填满了房屋,他们的言辞和脸色一直很严肃。我恭敬地站立着,陪伴在尊长的左右,谨慎地向他们提出疑问,质询道理,常常小

11、心地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有时遇到尊长怒斥,我的脸色就更加谦恭,礼节就更加周全,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他们;等到尊长高兴的时候,就又向他请教问题了。因此,我虽然愚钝,也终于学到了不少知识。 当我追随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艰难地行走在深山巨谷之中。寒冬,刮着猛烈的大风,大雪积了数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没有感觉。到了住的地方,四肢僵直不能动,婢女端着热水为我盥洗,用被子围住我,盖住我的身子,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客舍主人的家里,第二天才吃东西,没有新鲜肥美的滋味来享用。同住的学生,全都穿着漂亮的丝绸绣衣,戴着用红缨珠宝装饰的帽子,腰带上系着白玉的圆环,左边佩带一把刀,右边配备一

12、袋香物,全身上下光彩闪烁好像神仙。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在他们的中间,丝毫没有一点羡慕美艳的想法,因为心中有足以让我高兴的学业,因而并不感到衣食享用不如别人。我学习的勤奋与艰苦,大概就是这样的。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成就什么事业,还有幸在朝中做官,承蒙天子恩宠的光泽,追随在公卿大人们的身后,每天在旁边陪坐,准备回答众人的咨询,即使公卿的姓氏名字很尊贵,四海之内也有人把他们称呼错了的时候,况且他们的才能远远地胜过我了呢?(注:此句的意思是:我的地位不及公卿是正常的事情,不足为怪。) 现在诸位学生在太学学习,每天都享用朝廷供给的伙食,每年都享用到父母供给的皮衣和布衣,再也没有受冻挨饿的忧患了;坐在高大

13、的房子下面诵读诗书,再也没有到处奔走求学的辛苦了;有太学里的教官给你们当老师,再也不会有提问而不告诉,求解答却没有结果的情况了。凡是你们应该有的书,全都集中在这里,再也不必像我那样亲自动手抄录,要向众人借取,才能看到书的情况了。太学的学生中,如果有学业不精进,道德修养不好的人,那就不是天资低下不如人,而是不如我那么专心致志地学习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错呢! 东阳的马生君则,你在太学已经学习二年,同辈的人十分称赞你德才兼备。我在京都去上朝时,马生以同乡人之子的名义拜谒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初次拜见长者的礼物,言辞极为畅达;和马生讨论分辩问题时,马生说话的神态谦和,脸色平易近人。马生说自己年少时,在学

14、习上用心很辛苦,这样的学生才称得上是好学生啊!马生即将回乡去见自己的亲人了,我因此把求学的艰难写下来并告诉给晚辈。说我勉励同乡人刻苦学习,就正合我的一番心意;如果歪曲我的本意,夸耀自己的运气好,而在同乡人面前自高自大的话,哪里是明白我的心意所在呢! 下面请和大林来看看第三篇“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汝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空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15、,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大林暂时翻译如下文: 翻译:陈康肃公善于射箭,当时找不出第二个,他也以此自傲。曾经在自家的场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油担子站那斜着眼睛看,很久也不离去,见他射出的箭十中八九,只是稍微点头认可。康肃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不很精吧!”老翁说:“没什么,(你)就是手熟点而已。”康肃恼火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箭术!”老翁说:“以我斟油而知道的。”于是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慢慢用勺舀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中间的方空中流进去,钱不被油沾湿。因此说道:“我也没什么,就是手熟而已。”康肃笑了笑打发他走了。 这三篇古文,大林都已经把原文和译文都弄了弄,希望大家别当做过眼云烟,因为其中的道理在你从事法律工作时非常有益的。 读第二篇的目的是让大家调整心态,读第一篇和第三篇是让大家悟出提高技能之道。弄这三篇古文是在强调心态在律师生涯事的核心作用。如果律师有颗感恩的心,法律人生就将是快乐的人生。 最后希望所有学法律的友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的法律人生! 中国律法网掌门人:大林 敬上 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