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什么是照片的细节.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308815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告诉你什么是照片的细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告诉你什么是照片的细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告诉你什么是照片的细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告诉你什么是照片的细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告诉你什么是照片的细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告诉你什么是照片的细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告诉你什么是照片的细节.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行看门道 告诉你什么是“照片的细节”CBSi中国蜂鸟网 作者:侯慧婷 责编:苏秦 原创 2014年02月18日 06:17评论(17)本文导航 第1页:什么是物理细节第2页:什么是立意细节第3页:什么是风格细节第4页:如何打造立意细节第5页:细节在摄影中的地位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看一些摄影作品时,对于大家经常说的照片细节,感觉字面上理解容易,但深入理解很难。说很多优秀的作品胜在细节,有时也看不出来。有时听到人们讲一些摄影的词语:张力,细节,光影等。一听,仿佛每个人都懂,可叫人说出个所以然来,却又不知从何讲起。 今天,我们就很直观的举例讲讲照片的细节。细节是什么?它可以指在你照片中

2、微小的局部,例如物品轮廓的形状,或是女孩嘴唇粉嫩透亮的程度;它也可以泛指色阶的连续程度;一张影像曝光之后呈现的明暗光比也与细节相关。为了理解方便,可以将细节分为物理细节和立意细节。一、物理细节 什么叫物理细节? 知乎网友叶明说,物理细节有一个近义词:宽容度。但这仅仅是近义词,而不是同义词。因为我们不能说一幅图片的宽容度大于另一幅,就得出这幅图的细节更丰富的结论。我们知道,当我们在拍风景的时候,宽容度更高的机器能够展现更好的细节。 简而言之,同样的构图,同样的时间拍摄同样的场景,宽容度更高的机器能够容纳更多的风景,给人更多的细节。这便是所谓的物理细节。宽容度对比图 举个例子,对于这两张图片,我们

3、可以说后面这张的细节更丰富。下面这张图片能够看见右上角的树干,右边的石头,以及人衣服的颜色。它包含的细节更丰富,人能够获取的信息更多,可以认为细节丰富。 这一点在风光摄影中体现得比较明显,黑卡技术,HDR技术,中灰渐变镜的作用都在于提高画面的宽容度,展现出更多的细节。 知乎网友苏乂乂将叶明说的宽容度展开并扩充,可以得到客观上的细节还有大家所熟知的锐度、色阶、焦内、焦外、曝光等等,上述的这些元素,是相对来说可以看得到、“摸得着”、也说得出一二的。 叶明补充道,必须说的是,宽容度高不等于细节更丰富,那不然就会得出无敌兔拍出来的照片一定比LX5拍的照片细节更丰富这样荒谬的结论。我只能说宽容度是画面物

4、理细节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体现,但并不是全部。比如剪影摄影,它恰恰追求高对比,但它亦可以通过剪影展现出足够多的细节,所以,物理细节也要结合具体的拍摄题材和拍摄环境进行判断。二、立意细节 什么是立意细节呢?1.作品的内容 知乎网友叶明继续说道,先看下面这幅图片,这幅图片就是典型的立意细节,看懂了的,觉得构图甚妙,没看透的,觉得稀疏平常,毫无特色。图片来自知乎叶明 初看这幅图片,可能就是看见三个人(更细的可能联想到孩童)在光着脚丫晒太阳,可能作者是想展现生活的美好或者童年的美好吧。如果到此为止,那只能说只看到了这幅照片的表面。 接下来就是细节,这幅图是三个人不假,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画面右边这个人的脚没

5、有问题,但左边那两个人的脚似乎有点儿不协调,仔细一看,原来脚是交叉的,再一联想,应该可以得出两个人是重叠着的。你可以把他们想象为孩童在嬉戏。你甚至可以联想为左边是一男一女在接吻,而右边是一个单身汉,以此来达到对比,凸显的效果。至于事实是怎样,我想不太重要了。图片来自知乎叶明 再看这幅,乍一看,不过是一家三口(可能)在走路而已。如果到此为止,也只能算是囫囵吞枣了。 这幅作品妙在减法与加法。首先是减法,男人穿的是长裤,女的穿的是裙子,而孩童穿的是内裤,从长到短,依次递减,我不想从中挖掘出什么新老更替的哲理,我只想说这样的安排极具细节感。其次是加法,男人的衣服是横条,女人的衣服是竖条,而孩子的是格子

6、,简言之:横条+竖条=格子。 是不是很巧妙?我也不想从中挖掘出父母子女之间的生物学原理,我只想说这样的安排极具细节感。 当然,你可能说这样的仅仅是凑巧,而不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无心插柳柳成荫也很美不是吗?图片来自知乎叶明 再比如这幅照片的细节也很有意思。细节有二,一是警察举手维护交通,二是手里拿着的加油器。二者共同构造了第三个细节:加油器像一把枪,而警察举着手像投降,这便是第三个细节!很有意思对吧? 所以说,优秀的作品胜在细节,还是很有道理的。2.风格细节 知乎网友苏乂乂也说,除了宽容度等物理细节外,更多的词像什么“层次感”、“构图”、“德味”等之类的细节,很大程度上是说不清楚的概念。 其实摄影

7、这东西,无论你拍出的照片再“烂”,都能说的通:黑白照片手抖拍糊了可以说是“森山”风格;相机老化漏光了可以说是LOMO风格;饱和度低了可以说是小清新;拍几个裸露的妹子就可以说是仿照荒木风格等等等等。森山大道 摄影作品 举个典型的例子,像森山大道那种黑白、高反差、晃动、粗颗粒,甚至都不对焦的摄影风格就有很多追随者,很显然这种风格和传统的审美风格是不同的。 你说他对焦对准了吗?曝光准确了吗?暗部细节保留了吗?高光溢出了吗?只是每个人对风格追求的不同而已。 要灵活运用构图,比如为了构图的完美,对画面进行重新裁剪。不见的每张照片都是特地构了半天图,然后对好焦,最后调节好光圈和快门按下去的。说到构图,构图

8、本身十分重要,但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老用三分法,老把人物特写拍的跟证件照似的照片中间一个大脑袋,没错,你构图正确,可照片真就能满意吗?你扫街的时候有多少时间让你去慢慢对着取景器构图的?并不是说不去构图,而是很多时候,“构图”是下意识的,你看着取景器,当时觉得ok,那这张照片也就ok了。 摄影的记载是不加选择的。只要镜头对住了影像,不分良莠微著,全部录入。这些记载,既包含了记录者的本意,也无法避免地记录下记录者所忽略的更多的细节,以及由这些细节所连带记载下来的复杂关系,这正是摄影在所有记载形式中体现出来的非同寻常的地方。一般而言,人们最看中摄影的,当然是它的记录功能。但严格地分析,摄影中

9、最有价值的,或说其它记录形式所不可能具备的优势,其实是细节的记载。正因为这种几乎是无限的细节,被一丝不苟地记载了下来,摄影人自己也常会从中发现令自己惊讶的东西,这在其它记录形式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其它人,包括后人看前人的图片,仍然能够,几乎是不断地从中发现新的东西。苏乂乂 摄影作品 “层次感”大部分都是拿来描述拍摄主体的,比如“要突出主体的层次感。”这句话说白了就是“你对焦要对准!” “德味”相比之下,稍微具体,一些经典的德头(其实主要就是蔡司、莱卡和施耐德之流)基本色彩饱和度略高,色调偏冷。但由于“毒德大学”这词的烂大街,这个词也跟着跌了身价。 其实我还想说,每个人的个性、角度和对美的追求都不

10、同,所有一切的艺术的美,都不能在条条框框的定义之下。特别是摄影,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别人拍了一张照片,满心欢喜和得意,向你介绍炫耀,你虽然嘴巴上敷衍认同了下,但实际上心理在暗骂:这拍的是什么玩意儿?!心理骂完再看着他得意洋洋的表情,就觉得这人特傻。 “摄影”在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快门数洗礼后,每个人的认知都会有不同的提高,同时方向也会有不同。只要能有自己风格和立意,就有了细节,就是好照片。3.如何打造立意细节 世上很多题材都被不同的摄影师重复地拍过无数次,但为什么总会有作品让人印象深刻?又或者细节将意境表现出来了? Terje grimsgaard 摄影作品 知乎网友Hadeswoo这个问

11、题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他具体解答道:有句老话“相(面相)由心生,你的思想深度决定你的照片立意,台湾摄影大师柯锡杰说“看一个人的照片,就知道他的心有多大”。摄影源与光影,也立足与生活,视界源于你对生活的理解,同样一个地方,有人平眼取景,有人平腰取景,有人单跪取景,都是拍,但是你平时对生活的积累(当然也要对摄影技术烂熟于心)马上会在你脑海中反映出“我应该这样拍”,然后取景拍照一气呵成。Briar34 摄影作品 街头摄影大师布列松除了爱好摄影之外,还喜爱读哲学书;柯锡杰在”流浪“自己的时候,身上带的也是哲学书。不是说一定就要看哲学书,我想在这里反映出的是要拍出有意境,有深度的照片,首先要的就是提高个

12、人的修养水平,眼界没达到那个水平,或就是拍到了大师级的作品,也会毫不犹豫地按下del,因为自身的欣赏水平限制着眼界的宽度。Pavel Gospodinov 摄影作品 照片的意境,照片的风格,照片的细节,应该是个人去探求了,在生活中,在平常的拍照练习中,我想我们即使提供意见给你,但这却不是摄影者你本身想表达的,只是摄影者表达了我们想表达的,那最终对培养自己的风格收效甚微。三、细节在摄影中的地位 网友司苏实说,严格地分析,摄影中最有价值的,或说其它记录形式所不可能具备的优势,其实是细节的记载。正因为这种几乎是无限的细节,被一丝不苟地记载了下来,摄影人自己也常会从中发现令自己惊讶的东西,这在其它记录

13、形式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其它人,包括后人看前人的图片,仍然能够,几乎是不断地从中发现新的东西。摄影的记载,使人类需求的客观记载,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显然,对于需要客观记录的各个领域来说,这种记载形式是更受欢迎的。这正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严格地说,所有进入镜头视野的景物,都可以看作细节。因为无论主体、陪体,在照相机的镜头前,它们总是由无数的微妙细节组成的。而我说的细节,可能更需要强调,超出人们肯定可以注意到的那些部分。它们普遍存在于画面的任何角落:服饰、折皱、拾物、墙皮、水迹、树枝,无意义的动作、瞬间的眼神等等。可能细心的妇女喜欢关注的任意角落,都是我说的细节。对于摄影人来说,这种对细节的关注

14、,其意义要远比妇女关注的本意重要得多。这也许是妇女如果当了摄影家,往往比男士更容易出精彩作品的原因。 关注主要部分,同样可以记录细节。但要想更科学,更主动地运用细节,摄影家就必须认真研究发现它、关注它、利用它的方法。要知道,所谓的神韵灵气,特别是客观真实,主要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报道者利用它描述事实、交待真相;艺术家利用它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哲学家利用它阐述认识、观点;警方利用它发现罪犯而其他记载形式要想把这些神韵灵气,以及复杂的相互关系还原出来,不知要花费多大功力。因此,我把摄影称作细节捕捉的艺术。司苏实 摄影作品 问题是,今天的摄影人,至少相当一部分摄影人,不过仍然延续着以往的记载观念,至

15、今还没有养成关注细节的习惯。他们仍然只关注主体、陪体,而对更多细节存在的作用和意义,并非那么在意,大多顺其自然。正因为相当多的摄影人忽略了细节的作用,并因此使自己的观察和记载,总显得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在自然状态中,如果没有受到干扰,绝大多数细节总是与主体和谐共生的。如果你对某个主体产生兴趣,顺手拍下它来,大多数情况,细节并不破坏主体和环境的和谐,大多正在起着帮助、烘托的作用,这也是它往往被人忽略的原因。反而因其难以人为营造的微妙秩序,而让人感觉逼真,并因此喜欢多看。这便是抓拍的魅力所在。但无选择抓拍的结果,未必能够体现出有意义的主题,或遂摄影人之愿,因此,是否能够把握好主、陪体与细节的微妙呼应,往往直接决定照片的品级。 就记录性的拍摄而言,了解了细节的重要性,就应认真关注细节的作用,以使它可以正面地帮助你,记录下更丰富、更细腻的内容。司苏实 摄影作品就叙述性的拍摄而言(例如报道摄影、新闻摄影),因为你要讲述些什么,例如事件、情节、人物等,就必须认真关注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尽可能到位地捕捉到每一个相关的动态,争取做到无须解释,便能说清问题。还要尽可能排除无关的东西,以使表述清晰、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