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教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30699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和谐社会》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构建和谐社会》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构建和谐社会》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构建和谐社会》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建和谐社会》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和谐社会》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课 构建和谐社会(一)知识目标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构建和谐社会一、导入新课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2、我们义马市在近些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提问)这个巨大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取得了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使人们走上了小康之路。 二、 走进新课(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总体小康(1) “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总体小康展示“小康”一词的由来表现宏观上:国

3、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学生思考) 1.我们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存在哪些问题呢?(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 2.根据这些问题概括出总体小康的特点。(教师归纳)现在的小康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低水平总量已达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不全面指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发展不平衡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过渡)正因为我们国家现在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就要求我们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

4、水平的小康社会。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展示,新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引导出全面小康社会社会的目标新 第一步:第一个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 第二步: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走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教师简单介绍两个三步走的关系,引导出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展示图片党的十六大提出这一目标)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5、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过渡) 六个更加从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社会、人民生活等方面对未来社会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们有信心去实现、去创造美好的社会,下面请大家把范围缩小一点,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讨论一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二)经济建设的目标(展示图片)1、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学生思考)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2计算教材101页的问题(补充资料)我们现在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人均收入只达到8001000美元,刚刚迈进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2000年中国人均GDP 800多美元,只占日

6、本人均GDP的2.3%,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国内生产总值从目前8.9万多亿增长到约为36万亿元人民币,按目前汇率折算超过4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大体相当于日本1973年的水平,达到中等国家收入水平。我国经济总量从目前的世界第6位,提高到第3位,仅次于美、日两国。可见,总体小康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小康较高标准的小康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教师补充):衡量工业化水平主要看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和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两个指标。2002年工业产值达到51.5,初步实现现代化。从三大产业就业份

7、额来看,我们还需努力。2000年第一产业就业份额为50%,第二产业为22.5%,第三产业为27.5%。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主要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份额5%55%40%就业份额20% 以下40%40% 以上从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来看,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清除,还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到2020年,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补充资料)我们现在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指的就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

8、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小康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从城乡来看:据国家统计局设置的小康生活标准,城市小康要比农村小康的指标高,单人均收入这一关键指标就高出一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保守估计在3:1左右,如果再算上城市居民所能享受到的福利等,这个数字就远不只3:1了。针对于此,国家着力地安排农民进行有序的流动,变农民为市民。提高城镇人口。从GDP来看: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为上海市,已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300多美元。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提高,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2页虚框内材料,思考所提问题)学生积极思考

9、,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城镇居民保障水平较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这与我国的国情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集中力量发展经济,降低失业率,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等消费比例,让人民的吃穿住行达到更高水平,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达到殷实的小康水平。三、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能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快一点,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可以慢一些,相互帮助,互相扶持,最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小康社会的和谐发展,共创美好的未来。(展示图片)板书设计: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0、的经济目标(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总体小康(1) “三步走”发展战略(2)总体小康表现特点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二)经济建设的目标1、目标2、途径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已经迈入了小康社会的门槛,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这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但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小康是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此,我们制订了经济建设目标,在本世纪头20年,将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加均衡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当然,其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

11、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即 ( )A 解决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 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 基本实现现代化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 (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大差别扩大的趋势根本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A B C D 3、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 )它是一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犯“急于求成”的错误 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A B C D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因为 ( )A 市场经济是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促使资源的优化配置,给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C 市场和计划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思考讨论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课后反思:总体小康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城镇居民保障水平较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这一点学生认识得不到位,好在经过启发引导,学生能很快认识到了,这与我国的国情是不相适应的。因此,理解了本世纪初20年,建设全面小康的必要。本课的练习题做的效果还是很好的。今后要从学生的角度多预设几个问题,以便于更好的引导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