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景点介绍.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30660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凤阳景点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凤阳景点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凤阳景点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凤阳景点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凤阳景点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凤阳景点介绍.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兴寺,在凤阳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建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庙建筑。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於皇寺,因该寺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之地,与整个朱明王朝有着渊源关系,数百年来一直为国内名刹之一。1981年被列为安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初建之时,规模宏大,占地1282.5亩,向有“僧童骑马关山门”之说。太祖洪武实录载:(龙兴寺)佛殿、法堂、僧侣之属凡三百八十一间。加之朱元璋御制龙兴寺碑文,御书“第一山”碑,更加增加了龙兴寺威严。当时有人描写这里是“梵刹西连万岁山”,“梵王宫殿屹浮寰”。龙兴寺经过600余年的风雨沧桑,大部分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察其遗址、布局仍森然壮观,

2、尚存的部分文物和建筑构件足可以证实其当年的气势、规格和规模。殿外四口硕大的铜锅,传为寺僧做饭所用,不难想象当年寺僧之众;殿前东西两侧各有古槐,枝桠纵横,为古寺增辉;殿内陈列有明代铜鼓和铜铸幽鸣钟,为皇家寺院的见证。自92年以来,在九华山佛教界的支持下,凤阳县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弥勒殿、大雄宝殿、朱元璋殿、地藏殿、藏经楼和两侧禅房、法堂等各种建筑200余间,已初步形成规模,恢复了往日香火。龙兴寺已成为龙兴寺已成为江淮一带重要的佛教寺庙。华夏谯楼之冠明中都鼓楼鼓楼又称中都谯楼,位于县城中央,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和西边的钟楼相距六里,遥遥对峙于中都城中轴

3、线的两侧。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基上楼宇初建之时,“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终明一代,鼓楼一直以其高大雄伟为国内之最。鼓楼是向全城报时的地方。旧时楼上设有“铜壶滴漏,铜点更鼓,以警朝夕”。鼓楼在建筑布局上有别于其它鼓楼而别具一格。东西向的布局是符合中都城总体规划的,也是对“席山建殿,枕山筑城”的中都城的点缀和平衡,因此把中都城宫阙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鼓楼建成600多年来,几经沧桑,屡废屡建。台基一直保存完好,基上柱础排列整齐。1986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

4、基上楼宇已按旧制重新恢复,再现了当年“谯楼归市”的盛况。楼内布置了朱元璋凤阳展览馆,突出地展示了朱元璋与凤阳的特殊关系以及凤阳在明朝历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明代第一陵明皇陵明皇陵,位于凤阳西南十五里,为朱元璋父母的葬地。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复建,荐号英陵,旋改皇陵。皇陵虽非帝王之陵,即“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与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等同一制度。皇陵原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其间享殿具备,殿左右庑、宫厅、直房、神厨、宰牲厨、酒房等数百间,金门、红门、棂星门数百六,御桥、红桥、水关数十座,碑亭、两祠、祭祀署、铺舍数十间,松柏数百株,石人石马数十对,神道

5、总长253米。石像生32对,刻工精细,姿态纷呈,威武庄严,栩栩如生。“石像生数量之多,为历代所有帝王皇陵之冠。”其艺术风格绝妙,堪称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皇陵碑位于神道南端西侧,东50米外为无字碑。皇陵碑通高6.87米,碑首四周浮雕六条大螭,刻工精湛。中下部篆书大明皇陵之碑,下为云朵。碑文系朱元璋亲撰,记述了他自己艰辛的身世,戎马生涯和夺取大明江山的全过程,阐明昌运兴盛的道理,全文1105字,文字通俗易懂,感情丰富,脍炙人口。明皇陵,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安徽省第二条仿古国际旅游线上的重要游览点。明皇陵以她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6、游览,影响远播海内外。“东方巴比伦,明代第一流”明中都皇故城明中都皇故城位于凤阳县城西北,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建。它按照古代都城规划考工记的设想,以对称为基本特点,遵循“左祖右社”的传统,上承宋元,下启明清,是我国历代都城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后来营建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的蓝图。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称:“中国几千年宫廷建筑中都考第一,没有中都就无法认识中国几千年宫廷建筑的历史渊源”。中都城原有内、中、外三道城,共有宫殿、楼台、门阙、坛庙、第宅、馆舍等各种建筑9000多间,其建筑面积达84万多平方米。六百余年来,中都建筑几经沧桑,然察其布局、遗址、遗物,仍十分壮观。皇城午门、西华门和近1

7、100米长的城墙至今保存完好。宽80米的护城河基本保持原貌。午门门券两侧及楼台四周的须弥座上,连续不断镶嵌着龙、凤、牡丹、芍药、荷花、云朵、方胜等浮雕图案,技艺精湛,华丽无比。特别是奉天殿之侧的五个巨型蟠龙石础,每块2.7米见方,高1.7米,面积7.3平方米,刻工精细,形象生动,为国内第一。有关专家、学者对其遗址都予以高度评价,已故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卢村禾称赞明中都故城为“东方巴比伦,明代第一流”。一九八二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狼巷迷谷狼巷迷谷风景区,位于凤阳县城东南30公里处,面积约9平方公里,景区分为古刹礼佛和迷谷探奇两大主题。其主要景点有:禅窟古刹、禅窟洞天、玉泉净心、摩崖石刻、谷

8、中黄山、天落石、狼牙巷、瘦人谷、响石谷、千层岩、摩腹巷等五十多处。始建于汉武年间的千年石寺,不仅可以烧香礼佛,更可以为您研究佛教的悠远历史提供素材。天然溶洞“禅窟”洞内景观千姿百态,您即可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又可在洞内对佛教文化寻根问祖。自唐以来的摩崖石刻不仅书法各异,还真实记载了历代文人墨客对禅窟寺的钟爱。有诗云:三月莺啼花满山,天风飞暖树无间。不知洞内何年月,石自嵯峨水自潺。狼巷迷谷因旧时常有野狼出没而得名。这里既有黄山的清秀,又有华山的险峻,更有张家界的神奇。迷谷内地形奇特、沟壑纵横、明谷暗涧、沟沟相连、谷谷相通,谷深处抬头望天如一线,谷浅处举目观山如层峦。其岩石千姿百态、形神兼备,有的似鳄

9、鱼探路、有的如野狼挡道、有的层层叠叠如天书万页。灰褐色的岩石千疮百孔,苍劲朴野,凝聚着远古的风韵。生长在岩石上的树木更具有特色,他们虽历经沧桑,不那么挺拔高大,歪曲的身材即能经得风霜雪雨,不屈不挠,倔强地生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江淮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禅窟寺禅窟寺景区位于县城南25公里处,凤阳山风景区的东端。总面积8.5平方公里。分为洞内、洞外两大景区。共有三峰浮玉、禅窟寺、顿悟亭、仙迹游踪、玉蟹泉、贮岚亭、禅窟洞、蟠桃园、野林寻趣、塔林怀古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整个景区山势群峰奔凑,绵延起伏;山下幽谷深邃,溪流潺潺;山间花香鸟语,藤树缠绕;山上流云雾海,岚气缈弥。寺庙亭阁掩映

10、于浓荫翠盖之间,颇有“深、奇、幽、秀、野”的特色,“深山藏古寺”的韵味。景区内禅窟寺据载始建于西汉武帝年间,初名桃花寺,隋为虎窟寺,唐为蝉窟寺。到宋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慕名来游,取“参禅旁窟居”之意,正名禅窟寺,并挥毫题写了寺名,延用至今。其佛教文化史渊源流长,一度香火旺盛,为国内名刹之一。景区最令人荡气回肠、叹为观止的还是达官贵人、文人骚客的游踪摩崖题刻。据初步考证,现存石刻十七处,其中唐刻四处,宋刻七处,清刻四处,未署时代的一处,字迹剥蚀的一处。这些石刻多为纪游纪事之作,或为题咏、题名之类。其书法风格各异,流派纷呈,真、草、隶、篆、魏碑等体应有尽有。石刻中最早的一处为唐元和三年的纪游

11、题名。最具盛名的当属苏东坡题刻的“玉蟹泉”三字。景区的禅窟也是一座天然的石灰岩溶洞。自从此山被辟为佛教场所后,这座溶洞便被禅窟祖师们用来作为修身养性、传经布道的佛窟,因此留下诸如“八相成道”的传说故事和“三十六祖像”等佛教文化遗迹。景区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优美的环境中到处弥漫着绿色、花香、野趣,是江淮大地上不可多得的森林浴场。禅窟寺景区正在以其悠久的历史、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笑迎八方游客。江北第一洞韭山洞韭山洞景共位于县城南30公里处,凤阳山风景区的西端。韭山洞属石灰岩溶洞,因山暖地灵多滋生野韭而得名。大约形成于寒武纪,距今已有五六亿年的地质历史,为喀斯特溶洞。据初步考证,此洞早在一千五百年前

12、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有记载;唐朝以前就有很多人入洞揽胜、观赏题咏,并留下诸多勒石墨宝、碑刻篆文;南宋抗金英雄王惟忠曾聚众九万抗击金兵南侵,在山上垒石为城,现存有石垒城、石鸡亭、七里大寨等古战场遗址,洞右侧有石阶可攀援而上。元末明太祖也曾据山屯兵,并收编了当年华云龙等农民起义军力量南下滁阳统一中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初起兵时也曾在此扩军、征战过。韭山洞东西主洞长1472米,侧洞与北山的蝙蝠洞相通,长约4000多米,被专家誉为江北第一洞,其特点是深、大、险、奇、古。全洞分为六大景区:虎踞龙蟠、摘星揽月、囊括五岳、峡谷幽深、清流碧影和玉溪泛舟。“虎踞龙蟠”是王惟忠备战屯兵的主要地段。有古步道、演兵场、

13、莲花台、双鹰扑石、双凤呈祥、寿星台、三像仙女、跳水台、石花流田、龙庭玉柱等大小景点三十余处。全洞跌宕起伏,地形复杂,嵯峨变化,清泓水际,峭壁岩上,“石形如器物者其众”。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此洞不同于江南溶洞,亦不同于四川溶岩,而独具特色。它的风格是“恢宏朴野,大块文章”。是长江以北少有的发育良好的深洞,被专家誉为“江北第一洞”。江淮大地上的明珠卧牛湖卧牛湖景区距凤阳县城20公里,南与禅窟寺景区相依,西与韭山洞景区相接,总面积29平方公里。是以起伏的山峦、开阔的湖面、曲折的岸线以及平缓的泥沙滩为游览内容的景区。卧牛湖亦即凤阳山水库,因湖边一小山酷似卧牛而得名。它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1.52公里,水面

14、面积11平方公里。水体深,水面阔,万顷碧波,静谧安宁,无纤尘污染,无乱声纷扰。湖上游艇如梭,渔帆点点;湖边山光水色,相映成趣;湖中竹岛引来百鸟栖息,构成鸟的天堂。登临一览,竹树茂密深秀,百鸟跳跃欢唱,是江淮大地上不可多得的绿岛。卧牛山三面临水,屹立湖边。山上怪石嶙峋,林树苍翠,登山可收湖的全景。每至傍晚时分,霞光满天,远山叠嶂,如在烟雾之中,此乃湖中双峰烟霞。卧牛湖景现为安徽省风景名胜区凤阳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景区之一。已建有游船码头,购置了游艇,开展水上游乐。卧牛湖正逐渐成为江淮一带水上游乐中心。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25公里处,距南洛高速凤阳

15、出口15公里。享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等称号。小岗村在凤阳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凤阳县文化旅游局、凤阳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精心策划、量身打造,大力发展小岗村红色旅游景区建设。目前,小岗村已开发形成的旅游项目有: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村文化广场、葡萄采摘园、蘑菇大棚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等景点。大包干纪念馆: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包括展览室、报告厅、门厅、餐厅和相关辅助设施。展览馆共分溯源、抉择、巨变、崛起、关爱等五大部分,全面介绍了大包干发生、发展的历程。馆名是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同志题写的。当年农家:人生就是一段记

16、忆。当年农家,以保存完好的茅草房、瓦房、厨房、猪圈、牛棚、茅厕等组成的农家院落为载体,通过生产、生活用具等实物展示,再现了上世纪60-80年代生产、生活场景,使人们穿越时空,收藏时间,留住记忆。葡萄园:小岗村葡萄科技示范园占地600亩。种植藤稔、夏黑等优质葡萄品种,纯绿色食品,可提供采摘服务。每年8月份举办葡萄节。村文化广场:包括雕塑、广场、紫藤长廊、邓塘、生态停车场,占地15600平方米,是村民休闲、娱乐和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蘑菇大棚(大学生创业园):首先是由3名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而后吸引了众多大学生来到这里种植双孢菇。2007年,发展到179棚、占地150亩,现已成为大学生创业园基地。2008年9月30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视察农村工作后,凤阳又举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