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教学案例分析(张莉莉).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30475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衡》教学案例分析(张莉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张衡》教学案例分析(张莉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张衡》教学案例分析(张莉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张衡》教学案例分析(张莉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衡》教学案例分析(张莉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衡》教学案例分析(张莉莉).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征文类别(请在相应类别后的括号内打“”):(1)教研论文()(2)教学案例()(3)有效教研叙事研究()(4)教学评价()着眼文字 营造阅读亮点所属学科:小学语文作者姓名: 张莉莉作者单位: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联系电话: 18702083187 电子邮箱:完成时间:2011年9月5日着眼文字 营造阅读亮点张衡教学案例【摘要】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儿”,要依照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对阅读教学各项标准的细化标准,将教学的重心真正落实到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去,发现语言范例中具有教学价值的点,设计简约有效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尤其是概括、分析、复述、仿写等基本能力,实现有

2、效的教学。本案例基于学业评价标准,结合张衡一课的具体课例,从激发学习兴趣,感悟人物形象和学习描写方法方面进行了有效阅读教学的探讨。【关键词】兴趣 文字 人物形象 读说写结合张衡是S版第六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不信鬼神,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发明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教学中,我依照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以下简称学业评价标准),着眼于文字,将教学的重心真正落实到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去,发现语言范例中具有教学价值的点,设计简约有效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尤其是概括、分析、复

3、述、仿写等基本能力,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案例一】唤醒记忆,激发学习兴趣1.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从课文中认识了一个数星星的孩子,他名叫2.(课件展示资料: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生齐读。今天我们学习的还是张衡的故事。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提示“衡”字是后鼻音,再读课题。【分析】以曾经学过的课文结尾入题,直接唤醒了孩子们对人物的记忆,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行情感上的预热。【案例二】自主识字,触摸人物形象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难读的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张衡是个什么样的人?2.(出示生字词)生字词会读了吗?看屏幕,读给同桌听。3.请

4、四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读得准不准?然后全班齐读一遍。4.(出示去掉拼音的字词)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真有信心啊!那我们开火车读吧。全班齐读。5.要求会写的字中哪些容易出错,你想怎样提醒同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师范写“录”字,生练写。6.(课件显示)轻松一刻:选字游戏。请同学区分形近字组词,之后全班齐读词语。7.刚才我们读了课文,你觉得张衡是个什么样的人?(1)生交流。师板书“杰出”。(2)指导朗读。(出示第一自然段)课文第一自然段就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怎么读才能读出他是一位杰出的人呢?再指名读,全班齐读。(3)换词理解“杰出”。【分析】学业评价标准要求三年级上学期

5、“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能区别本册出现的形近字”,老师给予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多向互动,同时设计充满趣味的游戏,让学生轻松地了解形近字的特点,达成识字的阶段性目标。关于阅读教学,学业评价标准分解细化阅读目标,在领悟和体会方面,要求“能找关键词句”,因此老师设计“你觉得张衡是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书,既能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把握,又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明晰的人物初印象。【案例三】着眼文字,丰满人物形象1.过渡:你是从哪里看出张衡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你一定有自己的发现,可以边读边画图。生交流,师相机板书。2.体会张衡的杰出。

6、在发明地动仪的过程中,你能发现张衡的杰出吗?生答,师板书。(课件出示: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生齐读。3. 感受地震的危害,说话训练。(1)张衡如此关注地震,是因为那时候经常发地震(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明读)。(2)地震往往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看(出示图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悲鸣还在耳畔,最近,地震又给新西兰人民带来了重创。(课件出示2、3句话)请你读。(3)地震还会带来哪些灾害?看着图片,谁能用“不仅还”来说一说。(出示图片和句式)4.是啊,地震来临,不仅地动山摇,还会生灵涂炭;不仅会使人们流离失所,还会妻离子散所以(课件出

7、示: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学生齐读。5.总结:张衡可真是(生齐答)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啊!【分析】找到关键词句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要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要落实这一目标,老师紧扣课文,抓住“杰出”和“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以感受地震灾害为切入点,通过看图说话,情境朗读,不仅能促进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张衡这个杰出的科学家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立起来。【案例四】读说写结合,掌握描写方法1. (出示地动仪图片)这就是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告诉大家一

8、个好消息,张衡纪念馆要招收地动仪解说员,同学们想应聘吗?要成功应聘,老师给大家三条温馨提示。(课件出示要求:1先把第四自然段读准确、读流利。2弄清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地动仪的。3看着图给大家介绍地动仪)2.(出示地动仪图片)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请学生对照图片尝试介绍,老师提示先介绍形状,然后从上到下介绍构成,最后介绍作用。3.总结课文的写法。现在你们都知道地动仪什么样子吗?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生交流。对,介绍一种事物,就要这样按顺序写,才清楚,才有条理。4.复述介绍地动仪。看样子,同学们已经成竹在胸了。我们有请第一位地动仪解说员请几位同学介绍地动仪。一个解说员解说完毕,即请同学进行

9、评价,关注内容完整,是否按照顺序解说。颁发解说员聘用证。5.几位解说员把地动仪介绍得非常清楚。6.小练笔:学习课文对地动仪的描写方法,介绍一种物品。7.地动仪会不会像张衡预料的那样发挥作用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分析】在学生充分感受人物形象,并对地动仪产生极大兴趣的时候,老师适时地呈现地动仪的图片,紧跟着以“张衡纪念馆要招收地动仪解说员”为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借助问题的提示,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在老师扶助一位学生做介绍地动仪的示范,然后读说写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描写物体的方法。实施此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训练的时间,使学生敢于说,说得好。参考文献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2009.0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