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兴趣.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303767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学情兴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注学情兴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注学情兴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学情兴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学情兴趣.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学情,关于兴趣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而老师则是学生数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作为一名刚刚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工作者,在我仅有的短短的教育工作经历中,最先深刻的体会到的是培养孩子学习数学兴趣、数学习惯、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一、 让孩子结合日常生活的已有常识学习数学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开始。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相比,更多了一种务实感,是学生开始接触数学这一学科的开始,基于它本身贴近生活,起点较低的特点,会让孩子在开始学习之前就有学习的兴趣。低年级的数学,孩子已经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学习的样本,学会了数数

2、,学会了认识时间,学会了使用数学用具例如尺子计数器,学会了认识人民币,学会了图形的分类这些其他等等。而这些内容正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就是从生活中来的。小学数学是孩子理解数学的开始,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生活有着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同样数学也是神奇缤纷的。例如:在教学新人教版二年级(上)长度单位的这一课时,我从长度单位的由来以古代人们的测量方式的故事形式开场,二年级的孩子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引人入胜地将原本理性枯燥的数学知识引入,不但引起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快乐的学习中还渗透了人文的精神。再转到现实生活中的测量操作,让每个孩子都有动手感知的机会,结合已经的生活

3、经验和动手操作的体验进入理性的数学学习。二、 鼓励肯定为主,建立起始的自信心。在第一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新教师,除了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之外,我更多的是时常回想自己作为小学生时候的情绪和记忆。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当某次某科目考试考过很优秀的成绩,心理上会有一种声音告诉自己你的这门功课很优秀,而这样的心理暗示会给与自己极大的鼓舞从而产生对这门功课极大的兴趣。“成功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在小学这个人生学习的起跑线上某种意义上是成立的。结合我自己的教学案例:我任教的二年级其中一个班刚接手的时候有一个男孩子上课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任凭老师上课讲的再生动,其他孩子听的津津有味唯独他总是

4、不自觉的走神,自然每次练习成绩都不好。我又是没什么经验的新教师,刚开始对于这样的孩子也是不知所措,于是我先向他的班主任了解了他的情况也向有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讨教了方法。我开始试着从心里先去喜欢这个男孩子,平时课堂上多给与正面的积极的鼓励和表扬,通过眼神语言行为给予这个孩子更多的关注与鼓励。告诉班里其他的孩子他其实很聪明。这样持续了将近半个学期,这个男孩子上课开始不止是听讲还试着举手,练习的成绩也从原先80几分到下半学期一直都是95分以上。就这样老师的认可,使得孩子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自信心,这样的自信从心理上给予自己暗示这个孩子已经成功转化为一名班里的先进生。也因为这个孩子的案例让我明白,作为一个

5、老师并不是只要备好课上好课就是个好老师。还得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和兴趣。当一个孩子在求学的路上摔倒了,用鼓励的语气和肯定的眼神替代冷言冷语,至少他会愿意再站起来继续前行。三、 从教学方式上,针对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应有不同有针对性的表现和表达。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小学数学的主要一个任务是计算。对于低段的孩子而言单纯的学习计算是非常枯燥而乏味的。一个成年人尚且难以集中与纯计算的学习更何况是孩子,如何让孩子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尽可能的吸收本堂课的内容,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创设很重要。这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的一项

6、双边活动。信任、真诚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一种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固有的掌控课堂的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打造一种宽松、很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孩子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巧妙的问题情境,不但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求知状态不断机器学生学习的欲望,还能将原本枯燥无趣的数学信息传到到孩子的心里并被愉快的接收。(二)、创造操作情境,形成学习乐趣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老师上课不能只停留在说教,甚至数学相比其他学科更要求上课教师语言的精简和操作的强调。重视只管教具的使用和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学习直观化、简单化。例如小学低段的

7、教学,学具的使用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小棒、计数器、卷尺等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建立具体与抽象思维之间重要的纽带。一堂只有老师赘述的数学课肯定是及其失败的。刚工作的第一学期的第一个月,我就有过这样失败的教训。总是想尽可能的多教一些给孩子,想把复杂的孩子不明白的告诉他们,轻视了孩子操作的环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在1对四十几的教学环境中,在能言善辩的教师也没办法把所有的孩子转化为“知之”。例如在计算课上,必须要有一半的时间让孩子动手试练;在图形的运动课上必须让孩子在小组见交流生活中的经验,动手用身边的食物尝试操作。活动课上更是要花大量的时间让每一个孩子都亲手操作。一堂课是多种感官配合记忆的成果。(三

8、)、教师个人素质和教态在教学中,教师一句亲切勉励的话语、一段精彩的开场白,都能深深影响学习的学习情绪,印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情感效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会在孩子心理产生你无法想象的效应,或许孩子的第一老师是父母,但是在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老师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对象也是信赖的第一对象。“你真棒!”“说的不错”“不要紧,再想想”“你真会观察!”等等这些充满关怀和赞赏的话语,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的自信心还会给她这门功课的学习带去无穷尽的正能量。不只是孩子需要学习,老师也同样要学习,不只是专业技能,自身的语态神态都需要去苛求自己做到最好。上课时,老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请

9、学生回答问题的动作都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发动机,不止是数学教学,良好的教态能让学习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在从教一年的短暂时间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不同班级小干部管理同学是完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因为我任教的是两个班的数学,一年的观察让我得到这样一个感受;孩子的模仿能力惊人,两个班的小干部在老师不在时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态度延承了各自的班主任。好的不好的统统延续了下来。你想教育出有礼貌、文明懂事的孩子,你就得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言传身教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此外,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对学习有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