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2.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303159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第一节励精图治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必然性。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观察其对北魏社会转型所起的促进作用,并用唯物史观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从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来看其改革的积极性和进步性。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史实的分析、归纳等认识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各项改革举措的了解,认识北魏前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民族融合的必然性。在此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2、主动探究。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目的的认识,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认识民族平等团结、互相交流的重要性。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了解孝文帝改革给社会所带来的繁盛局面,使同学们认识民族融合交流给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课 时】 1课时【教学过程】投影: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投影:投影:鲜卑族的发源地;早期鲜卑族

3、拓跋部的游牧生活;最新考古已证实,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内的石刻祝文刻写的是鲜卑族拓跋部的祭祖文字,证明该地区是拓跋部的发源地。投影: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一、改革的背景(智者的选择)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前提)建立:386年鲜卑拓跋部建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统一:经过:439年统一北方,结束100多年16国分裂割据局面。意义:A.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B.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C.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投影:北魏骑马武士陶俑“马背上得天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然而,“马

4、背上得天下”不等于可以“马背上治天下”,北魏凭借武力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面临着一个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可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成孝文帝痛下决心、坚定不移进行这场伟大的改革运动呢?投影:材料“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结合材料和课本找出北魏当时的社会矛盾。2、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必要性(1)阶级矛盾(2)民族矛盾激化:(3)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投影:材料冯太后影响孝文帝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5、可能性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1、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 2、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三、改革的内容均田制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作用遏制土地兼并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均田制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局限性: 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整顿吏治原因:吏治腐败,影响经济收入,激化阶级矛

6、盾内容:俸禄制、任期考核制吏治改善,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影响 巩固政权农民负担减轻,有利于发展生产投影:颁行俸禄制度能否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对于今天如何防止腐败的问题,有人提出了“高薪养廉”的主张。你认为这一主张怎么样?你有什么好建议吗?颁行俸禄制度不一定就能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还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配合,使制度、执行与监督三者相互结合才可能有效地防止官吏的贪污受贿。投影:地图探究孝文帝为什么迁都洛阳?迁都洛阳原因平城洛阳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偏僻,水旱易发,交通不便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经济产粮有限,不足承载发展需要农业发达;政治保守势力强大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军事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利于

7、控制中原(2)过程:抵制保守势力的反对,以伐南齐为借口强迁洛阳(3)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根本目的是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4)作用:为孝文帝革除旧俗的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革除旧俗投影:图片材料(1)有利条件:迁都洛阳为孝文帝推行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2)主要目的:为了尽快解决迁都洛阳后的民族差异问题。 (3)措施:仿汉制:仿效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修管制礼仪。汉族官员由原来1/4上升到3分之1,后来出现胡汉官员各半局面。穿汉服:禁止士民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服。说汉语:30岁以下官吏一律说汉话。改汉姓:把拓拔氏改姓元,抹去鲜卑族标志;鲜卑族复姓改为音近单音汉姓。Z与汉人通婚:提倡皇族贵族与汉族主要士族通婚,通过联姻的方式,巩固与汉族地主联系。影响: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加速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大融合。探究思考高考题目: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板书设计一、改革的背景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前提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必要性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可能性二、改革的目的三、改革的内容均田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革除旧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