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鱼类营养与饲料的发展状况.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302570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鱼类营养与饲料的发展状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鱼类营养与饲料的发展状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鱼类营养与饲料的发展状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鱼类营养与饲料的发展状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鱼类营养与饲料的发展状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鱼类营养与饲料的发展状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鱼类营养与饲料的发展状况.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鱼类营养与饲料的发展状况随着世界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世界饲料加工业也迅速发展,饲料产量大大增加。中国饲料工业年鉴(1991)指出,1990年北美、欧洲、拉美地区、亚太地区、中东及非洲的配合饲料分别占世界配合饲料总产量的40%、30%、15%、10%和5%。近年来,世界配合饲料产量每年以2%左右的速度增长,1990年已超过50亿吨,欧洲及亚太地区增长幅度较大,这些地区的产量比重分别为22%、52%(其中欧共体国家占34%)、7%、16%和3%。从配合饲料的品种看,家禽饲料约占世界饲料总产量的32%,猪饲料占31%,奶牛饲料占17%,肉牛饲料占12%,水产饲料占2%,其他动物饲料占6%。20

2、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把水产动物营养学与饲料配方等研究列入了国家饲料开发项目,开始了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目前,对鲤鱼、草鱼、鲫鱼、斑点叉尾鮰、罗非鱼等营养与饲料研究具备了一定基础,但由于起步晚、投入少、基础研究薄弱,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大多数养殖品种营养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渔用饲料工业的发展。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技术的开发是水产饲料工业的基础,因此,我国对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和开发十分迫切。1. 研究现状11 鱼类营养的科技成就我国从“六五”至“八五”期间,相继开展了“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和鱼饲料配方的研究”、“主要水生动物饲料标准及检测技术的研究”、“鱼类营养及饲料配制技术的

3、研究”等项目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取得了主要水产养殖动物,如草鱼、青鱼、团头鲂、鲤鱼、罗非鱼、鳗鲡和对虾等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配合饲料的主要营养参数,为实用饲料的配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制订了水产饲料的质量检测技术和饲料生物学综合评定技术标准,建立了一批国家、省部级渔用饲料检测机构,使渔用饲料工业生产走上正规化。查清了我国水产养殖饲料源,对常用饲料源进行了营养价值评定,为高效使用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了依据。研制了主要养殖品种的人工配合饲料,如鳗鲡、中国对虾、鲤鱼等饲料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开发了一些名贵品种如鳜鱼、长吻鮠、大口鲶、斑鳢、中华鳖、鲟科鱼类等的沉性或浮性人工饲料。开发了一批渔用饲

4、料添加剂及预混料。研制了草鱼、鲤鱼、中国对虾等品种的高效优质复合预混料配方;开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草药添加剂,对水中稳定型维生素C衍生物、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各种酶制剂和活菌制剂等也做了很好的研制、开发与应用工作。颁布了草鱼(SC/T 10242002)、鲤鱼(SC/T 10262002)、鳗鲡(SC/T 10041992)、虹鳟(SC/T 1030.71999)、罗氏沼虾(SC/T10662003)、中华鳖(SC/T 10472001)、真鲷(SC/T 20072001)、牙鲆(SC/T 20062001)、中国对虾(SC 20022002)和大黄鱼(SC20122002)的饲料标准;目前

5、一些主要养殖鱼类的饲料标准也在制定。水产饲料机械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技术水平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水平,完全有能力设计和制造我国水产饲料加工企业所需的大中型水产饲料成套生产设备(任泽林,2001)。1.2 鱼类营养与饲料研究存在的问题目前,国产鲤鱼、草鱼、罗非鱼、鳗鲡、对虾、罗氏沼虾和鳖的商品饲料的质量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但由于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起步晚,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也相对较少,在鱼虾类营养生理和营养参数等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1.2.1 基础研究不足,缺乏系统性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需要上,但对微量营养

6、元素的营养作用及其需要量缺乏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配方筛选,忽视了消化生理、营养生理等基础研究。1.2.2 水产专用添加剂的开发不足水产专用添加剂的应用基本是套用畜禽的,在开发水产专用添加剂上投入不足。1.2.3 冷水鱼营养研究滞后我国在冷水鱼的营养和饲料研究方面投入较少,如虹鳟等冷水鱼饲料与国外的差距较大,严重影响冷水鱼类养殖业的发展。1.2.4 对亲鱼营养和开口饲料研究不足我国在亲鱼和仔稚鱼、幼稚虾、稚贝的营养生理和定量营养需要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在微颗粒饲料工艺研究领域仍然有许多空白。1.2.5 对水产饲料原料的开发与质量控制不够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饲料工业蛋白饲料短缺1 000

7、万吨,能量饲料短缺3 000万吨。水产饲料的蛋白源主要来自鱼粉,而我国自产鱼粉不足20万吨,大量鱼粉依靠进口,是世界最大的鱼粉消费市场,实际使用鱼粉量占全球水产饲料鱼粉使用总量的近50%。近年来,受全球渔业自然资源衰退的影响,世界鱼粉产量逐年下降,而目前,我国水产饲料中鱼粉的使用比例偏高。1.2.6 环境污染在淡水养殖中,还有部分营养成分是通过直接大量投喂糠麸、饼粕类农副产品来获得的。直接投喂这些农副产品,造成鱼类营养不平衡,转化率不足20%,这样不仅每年要浪费饲料原料,而且更严重的是加速了养殖水域环境的污染,使养殖对象疾病频生,直接威胁水产养殖业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海水养殖中,估计有5

8、万吨左右的对虾和鱼类是由10万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的,而其它的39万吨鱼虾几乎是用杂鱼、虾和低质贝类养殖的(麦康森,2001)。这不仅是对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是环境污染、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全面开展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研究,开发优质高效的人工配合饲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保证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2.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展望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与发达国家和实际需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果维持水产品每人每年的消费量是28.8kg,到2030年每年约需要水产饲料2 0503 000万吨,然而,我国目前的商品化水产配合

9、饲料年产量仅300万吨左右(麦康森,2001)。基于目前水产饲料的产量和研究水平,要达到上述目标任务是相当艰巨的。为推动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的进步,保证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需着重加强下列方面的工作。2.1 水产动物营养需要量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营养需要研究是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饲料工业发展和提高的科学基础。深入系统研究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需要仍然是今后的主要课题,主要加强能量、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的营养需要研究,与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等学科结合,与动物体内代谢循环等内部调控机制相组合,与动物免疫机能相结合,采用当代最新的技术和手段进行营

10、养需要研究。确定动物营养需要量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是动物营养学的两大基础性研究工作,前者虽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尚未确立有效养分的营养需要量。由于对有效养分的营养需要研究非常有限,所以要加强水产动物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评定,实现按饲料有效养分来研究动物营养需要和设计配方。通过测定我国海、淡水主要养殖种类常用的饲料源营养素的消化率和消化能,研究主要饼、粕类饲料源中抗营养因子对水产动物生长与健康影响以及脱毒与营养增效技术。2.2 环境营养学研究与环保饲料的开发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例如氮和磷,如果添加过量或添加的物质不利于动物的吸收,则会污染水质。研究表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过高导致鱼体血液中血红蛋白转化

11、为高铁血红蛋白,降低血液载氧能力,减少鱼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其实质是增加了鱼体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需要。水产养殖系统排出物所造成的养殖环境磷污染和氮污染日趋严重,这迫使营养学家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发展高能量、低蛋白、高利用率的环保饲料。环保饲料是要尽量降低饲料中的氮和磷,特别是不可利用氮和磷的含量;另一方面是对饲料中利用效率低的成分尽量提高其利用率。如利用各种生物技术产品、酶制剂,可以提高难消化营养成分的有效利用。使用植酸酶一类的饲料添加剂以改善水产养殖动物对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2.3 水产动物营养免疫学、营养病理学、分子营养学的研究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动物病害成了制约动物健康养殖的关键因

12、素之一。在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中,营养免疫学是国际上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营养学方法来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是健康养殖、维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营养与免疫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互作用关系,许多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6、铁、硒、氟化物、DHA(廿二碳六烯酸)和EPA(廿碳五烯酸),在养殖鱼处于应激状态下,最低需要量就不能保证其健康,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已知多种营养素有提高水产养殖动物免疫活性的作用。由于机体免疫与健康养殖、绿色养殖紧密联系,营养免疫学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地位将越来越突出。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所进行的研究主要包括转基因鱼营养需要研究、转基

13、因植物在饲料中安全评价、营养物质合成的基因控制等。2.4 鱼粉和鱼油替代饲料的研究全球的鱼粉产量与饲料市场的鱼粉需求缺口无疑将越来越大,而我国人口众多、养殖业规模巨大,这个问题将尤为突出。我国鱼粉产量很有限,每年不足20万吨,而且从捕捞、运输、储藏到加工等环节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鱼粉质量较差,目前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7080万吨鱼粉来生产配合饲料。组织力量加大投入开发新的饲料蛋白源如单细胞蛋白,或通过植物蛋白的生物工程改质、化学或物理方法脱毒等,提高植物蛋白源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降低鱼粉在饲料配方中的比例,对我国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2.5 水产动物的肉质和安全营养与

14、水产品质量的关系,重要的是改善养殖产品肉品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殖动物产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求产品中不能残留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外,还要求营养丰富、口感好。水产养殖产品保持野生天然肉质和风味,可以提高养殖产品市场价格。由于摄食与自然水体生物饲料营养组成有差异的配合饲料,加之不良水质对肌肉成分的影响和品种退化等诸原因,养殖水产动物肉质(口感、色泽等)逊于野生水产动物,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饲料的营养平衡和微量营养成分在饲料中的作用。维生素A、E和C,尤其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类和脂肪酸等是存在于天然饲料中的有效活性成分,能够起到改善养殖产品的体色和肉质的作用。2.6 加强水产饲料添加剂的开

15、发我国饲料添加剂工业严重滞后于饲料加工业,而在水产饲料方面,这一状况更为突出。水产饲料专用添加剂品种极少,多数是套用畜禽饲料添加剂,一个突出问题是适用于畜禽的添加剂可能不适用于水产动物,且可能对水产动物产生负面效应。营养性添加剂,如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可与畜禽饲料通用。因此,可集中开展中性植酸酶、主要消化酶、诱食剂、着色剂、水产稳定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水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开发。重点研究中性植酸酶饲料添加剂,以提高我国主要淡水养殖种类中无胃鱼类有效利用植物性饲料中的磷源;研究中草药添加剂,以增强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功能和肉质。2.7 饲料原料的开发全国饲料工业办公室预测,今后一段时间

16、我国饼、粕类饲料原料呈短缺趋势。随着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缺口将继续增加,成为限制包括水产饲料在内的饲料加工业发展的瓶颈。饲料蛋白质资源是我国饲料工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内容包括:含有毒物质饼、粕类的开发应用。我国的含有毒物质的饼、粕(棉籽、菜籽)产量十分丰富,可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减毒、脱毒。动物屠体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主要有胶原(皮革废料)蛋白粉的研制开发;肉骨粉的加工利用;屠体血粉的处理(包括发酵)与利用;畜禽肠和羽毛粉的有效处理利用等。发酵工业副产物的开发应用。主要有下述几种途径:利用造纸、味精生产、制糖工业副产物进行微生物发酵(深层),生产出优质的单细胞蛋白质饲料酵母;应用生产玉米淀粉和酒精的副产物,加工制成植物性优质蛋白粉;利用一般的杂粕类植物性蛋白质原料为底物,选用多种混合菌株的固体发酵工艺,生产出含有复合酶的高蛋白饲料。优质树叶粉、草粉的研制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