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三大复习方法.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30252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三大复习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一轮三大复习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一轮三大复习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一轮三大复习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一轮三大复习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三大复习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三大复习方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地理一轮三大复习方法 复习(高三地理)的方法一 1、复习应选择一本栏目设计新奇的参考资料。不要盲目地追求参考书的数量,由于每本参考书的编写都是依据教材,形成一个独立的高三地理体系,假如参考书过多,反而会使学问失去系统性。 2、复习要严格根据教学要求,加强对主干学问的梳理,对概念、原理等要精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还要对重点学问进展系统整理,理清学问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学问体系,形成高三地理学问网络图。复习时不仅要依靠教师的引导,更要自我消化,围绕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进展整理、归纳,并通过适当的课时练习进展稳固,分阶段进展单元综合检测。 复习高三地理的方法二 1、在许多高三

2、同学中都会消失这样一种现象:搬来各种各样的教辅书猛做习题。我认为,地理学科的学习不能一味扎入题海,而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意思就是,在你高三地理相对薄弱了环节,你可以实行肯定的题海战术,做出“手感”来。固然,也不能盲目的使用。做完题目,对完答案,错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肯定要找教师询问,参考答案有时只能“参考”,不肯定完全正确。 复习高三地理的方法三 1、要学会整合学问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把握的学问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学问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糊涂,便利记忆、温习、把握。同时,要学会把新学问和已学学问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学问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2

3、、做高三地理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马虎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展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高考地理复习应留意的九大学问点 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剧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淡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二:如何推

4、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外形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三:日照图中进展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需留意的两个方面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留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肯定要

5、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肯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消失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依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假如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

6、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留意事项主要有: (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实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 (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留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4)太阳直射点永久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久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四: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

7、阳高度在全球或局部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推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拟、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推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留意: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假如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

8、高度比拟大的一局部。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肯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五:判读锋面气旋的四大思路 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2.确定气旋前前方

9、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前方。 3.推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来自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遇到来自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4.推断雨区位置: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六: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

10、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行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图2地壳物质循环 七:推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依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依据生物进化规律推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洁到简单,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简单、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洁、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依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根据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推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

11、.依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推断:假如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月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月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月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月越晚。留意进展上述推断时参照的必需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八:何谓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 1.雪线的含义:雪线实际上为一个地带。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发消耗和溶化量)相等的界限,故又将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掌握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限,只有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形成多年积雪和冰川。假如在某一高度以上

12、,四周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掩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高度。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渐渐降低 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降水量大,则雪线高度低。如副热带地区降水少,雪线最高,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则高达5800米 地貌: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阴坡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陡坡雪线较高,缓坡则相反 气候: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

13、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 留意:详细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包含了气温、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九: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分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管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2)震中距:其他条件一样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一样的其他地区烈度大。(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有、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