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30243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第卷选择题(4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题选对得3分,有错或不选得0分,满分共24分)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动量大小同样的两个小球,其动能也必定同样B.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快度必定是变化的C. 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同样时间内的动量的变化量不行能同样D.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必定指向圆心【答案】D【分析】【详解】A.动量与动能的大小关系为Ekp22m可知动量大小同样的两个小球,其动能不必定同样,还要看质量关系,故A项与题意不符;B.在恒力作用下,物体能够做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加快度不变,故B项与题

2、意不符合;C. 物体做平抛运动时遇到的力绳索等于质量,所以同样时间内的动量的变化量必定同样,故C 项与题意不符合;D.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必定指向圆心,故D项与题意符合。2.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遇到的阻力恒定为f,运动的最大速度为v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以恒定额定功率行驶时,牵引力F与速度v成正比B.在汽车匀加快运动过程中,当发动机的实质功率等于额定功率时,速度就达到vmC.汽车运动的最大速度vm与额定功率Pm知足PmfvmD. 当汽车以恒定速度行驶时,发动机的实质功率必定等于额定功率【答案】C【分析】【详解】A.汽车以恒定额定功率行驶时,由P=Fv可知牵引力

3、与速度成反比,故A项与题意不符合;B.汽车匀加快运动时,阻力恒定,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牵引力恒定,由P=Fv,知发动机的实质功率不停增大,当发动机的实质功率等于额定功率时,开始做加快度渐渐减小的加快运动,功率不变,速度变大,故B项与题意不符合;C.当汽车匀速运动时,牵引力等于阻力,即F=f,当速度达到最大时,Pm知足Pm=Fvm=fvm,故C 项与题意符合;D. 当汽车以恒定速度行驶时,假如速度没有达到最大速度,发动机的实质功率将小于额定功率,故D项与题意不符合。3. 以下图,A、B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A、mB,且mAmB,置于圆滑水平面上,相距较远。将两个大小均为F的力,同时分别水平作用在A、

4、B上,经过同样时间后撤去两个力,两物体发生碰撞并粘在一同后将A. 停止运动B. 向左运动C. 向右运动D. 运动方向不可以确立【答案】A【分析】【详解】将两个大小均为F的恒力,同时分别作用在A、B两个物体上,经同样的时间后,撤去两个力,两个力的冲量的矢量和为零,系统动量守恒;两个物体的动量等值、反向,故碰撞后粘在一同后均静止;A.停止运动,与结论符合,选项A正确;B.向左运动,与结论不符合,选项B错误;C.向右运动,与结论不符合,选项C错误;D.运动方向不可以确立,与结论不符合,选项D错误。4. 以下图,运动员以速度v在倾角为的倾斜赛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运动员及自行车的总质量为m,做圆周运

5、动的半径为R,重力加快度为g,将运动员和自行车看作一个整体,则()A. 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向心力作用2B.遇到的协力大小为FmvRC. 若运动员加快,则必定沿倾斜赛道上滑D. 若运动员减速,则必定沿倾斜赛道下滑【答案】B【分析】【详解】A.将运动员和自行车看作一个整体,遇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作用,向心力是按照力的作用成效命名的力,不是物体遇到的力,故A项与题意不符合;B. 运动员骑自行车在倾斜赛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协力指向圆心,供给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所以Fmv2,故B项与题意符合;RC.若运动员加快,由向上运动的趋向,但不必定沿斜面上滑,故C项与题意不符合;D.若运动员减速,有

6、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向,但不必定沿斜面下滑,故D项与题意不符合。5.质量为的人造卫星在地面上未发射时的重力为0,它在离地面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的mG圆形轨道上运转时,其()2mRA.周期为4G0B.速度为2G0RmC.动能为G0R1D. 所受万有引力为G0【答案】A【分析】【详解】在地球表面上时,由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有MmGR2G0卫星在距地面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的圆形轨道上运动时,其轨道半径为2R,依据万有引力供给向心力有:GMmm422Rmv24R2T22R联立可得:A. 卫星的周期T 42mRG0故A项与题意符合;B. 卫星的速度v故B项与题意不符合;C. 卫星的动能G0R2mEk1mv2

7、G0R22故C项与题意不符合;D. 所受万有引力为FGMmG04R24故D项与题意不符合。6.一快艇要从岸边某一不确立地点处抵达河中离岸边100m远的一浮标处,已知快艇在静水中的速度vx图象和水流的速度vy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快艇的运动轨迹为直线B. 快艇应当从上游60m处出发C. 最短时间为10sD. 快艇的船头方向应当斜向上游【答案】B【分析】【详解】A.两分运动一个做匀加快直线运动,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知合加快度的方向与合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合运动为曲线运动。故A错误;BCD.船速垂直于河岸时,时间最短。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的加快度为:a=0.5m/s

8、2由 d=1at2得:2t =20s;在沿河岸方向上的位移为:x=v2t=320m=60m,故B正确,CD错误。7. 以下图,有向来角三角形粗拙斜面体ABC,已知AB边长为h,BC边长为2h,当地重力加快度为g。第一次将BC边固定在水平川面上,小物体从顶端沿斜面恰能匀速下滑;第二次将AB边固定于水平川面上,让该小物体从顶端C静止开始下滑,那么()A. 小物体两次从顶端滑究竟端的过程中,战胜摩擦力做功相等B. 没法比较小物体这两次从顶端滑究竟端的过程中,小滑块战胜摩擦力做功的大小C. 第二次小物体滑究竟端A点时的速度大小2ghD. 第二次小物体滑究竟端A点时的速度大小3gh【答案】D【分析】【详

9、解】AB依据做功公式知,第一次滑究竟端过程中战胜摩擦力做功为:W1mgcosC?5h,第二次滑究竟端的过程中战胜摩擦力做功为:W2mgcosA?5h,因为CA,所以W1W2,故AB错误;CD因为第一次小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所以有mgsinC=mgcosC解得h1tanC;第二次下滑过程中,依据动能定理得:mg?2h-mgcosA?125hmv,2且有h的,cosA5h解得第二次小物块滑究竟端的速度为v3gh故C错误,D正确。8. 以下图,在圆滑水平面上搁置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的一侧是一个1/4弧形凹槽OAB,凹槽半径为R,A点切线水平还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从A点冲上凹槽,重力加

10、快度大小为g,不计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当v02gR时,小球能抵达B点B. 假如小球的速度足够大,球将从滑块的左边走开滑块后落到水平面上C.当v02gR时,小球在弧形凹槽上运动的过程中,滑块的动能向来增大D.假如滑块固定,小球返回A点时对滑块的压力为mv02R【答案】C【分析】【详解】A.当小球恰巧抵达B点时,小球与滑块水平方向速度同样,设为1v,以小球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在水平方向上,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 mv02=1(m+M)v12+mgR2 2联立解得:v02gRMm2gRM所以当v02gR时,小球不可以抵达B点,故A错误;B.小球

11、走开四分之一圆弧轨道时,在水平方向上与滑块M的速度同样,则球将从滑块的左边走开滑块后返回时仍旧回到滑块M上,不行能从滑块的左边走开滑块,故B错误;C.小球在圆弧上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对滑块M的压力向来对滑块做正功,所以滑块动能向来增添,故C正确;D.若滑块固定,由机械能守恒知小球返回A点时的速度大小仍为v0,在B点,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mv02R解得:v2F=mgm0,R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返回B点时对滑块的压力为mgmv02,故D错误。R9.以下图,a、b是两个在同一平面内的,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此中已知b为地球同步卫星,引力常量为G据图和上述信息,对于地球和卫星a、b的剖析或结论,如:卫星a、b的绕行速度va、vb,绕行周期Ta、Tb等。以下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因为vavb,因此卫星a减速可有可能让卫星b追上B. 卫星a的绕行周期Ta必定小于24hC. 卫星a、b的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的赤道平面重合D. 利用以上信息,可计算出地球的半径【答案】BC【分析】【详解】A.卫星a减速时,a将做近心运动,轨道半径减小,不行能让卫星b追上。故A错误。B. 依据万有引力供给向心力,得: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