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麻窜痛汤治疗小儿趾麻和小儿全身游走性疼痛58例.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30217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止麻窜痛汤治疗小儿趾麻和小儿全身游走性疼痛58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止麻窜痛汤治疗小儿趾麻和小儿全身游走性疼痛58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止麻窜痛汤治疗小儿趾麻和小儿全身游走性疼痛58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止麻窜痛汤治疗小儿趾麻和小儿全身游走性疼痛58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止麻窜痛汤治疗小儿趾麻和小儿全身游走性疼痛58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麻窜痛汤治疗小儿趾麻和小儿全身游走性疼痛58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止麻窜痛汤治疗小儿趾麻和小儿全身游走性疼痛58例疗效观察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 郝先辉小儿趾麻和小儿全身游走性疼痛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双脚趾阵发性麻木,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发作次数不等,时间间隔不均,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与生活。自1999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止麻窜痛汤治疗本病,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58例,均来自19992004年本门诊患者。其中小儿趾麻者26例,小儿全身游走性疼痛者32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最大者15岁,最小者只有5岁;病程最短者1月,最长者5年之久。2 治疗方法采用自拟止麻窜痛汤治疗。处方:白芍30g,丹参、黄芪、鸡血藤各20g,当归

2、、防风、木瓜、怀牛膝、威灵仙、桑枝、秦艽、甘草各10g,桂枝8g,生姜3片,大枣4枚。每天1剂,水煎2次,药汁混合,每次200ml,早晚2次空心分服。3剂为1疗程,可连续治疗15个疗程。用药过程中,患儿可能出现趾麻发作更为频繁、疼痛更甚者为正常反应,属向愈之兆,应坚持1继续治疗。3 疗效评定标准31 临床痊愈麻、痛完全消失,随访3年未见发作。 32 好转麻、痛时有发作,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时间缩短,发作时间间隔延长。 33 无效麻、痛无明显减轻,不能正常学习与生活。4 治疗结果临床痊愈50例,占86;好转6例,占10;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在治愈的50例患儿中,疗程最短者1个疗程

3、,最长者5个疗程,一般为23个疗程。5 典型病例 51 魏某,女,9岁,学生。于1999年8月1日初诊。患儿母亲诉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脚趾麻木,有时一天发作数次,有时23天发作一次,于是到当地医院就诊,经查:抗链“O”及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遂嘱服用钙剂,但效果不佳。当日患儿又见发作,于是来我门诊就诊。就诊时症见患儿双脚趾阵发性麻木,双脚快速不停地蹦跳,瞬时即止。查双脚趾肤色正常,脚温正常,舌质暗,苔少,脉沉迟略涩。证属风寒中经,瘀血中络,2治当祛风散寒,化瘀通络。遂予本方3剂,3剂后患儿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原方不变,继服3剂,药后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再予一个疗程。随访3年,未见发作。 52

4、胡某,男,12岁,学生。于2001年9月17日初诊。患儿诉五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膝关节疼痛,随后又转至右膝关节,有时又窜到肩关节、脑后、双耳、眉间、两肋等处,且疼痛难忍,自服止痛药,效果不佳。于是到北京及省、市等多家医院就诊,均未查明病因。五年来,遍求数十名专家,遍服中药数百余剂未见明显效果。后经人介绍来我门诊就诊。就诊时患儿面容痛苦,走路困难,疼痛难忍,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涩。证属寒中经络,寒久瘀阻,治当温经散寒,化瘀通络。予本方3剂,效不明显,再予3剂,患儿疼痛明显减轻,又予2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再1个疗程,随访2年,未见复发。6 体会小儿趾麻和小儿全身游走性疼痛属中医“痹

5、证”范畴,在此,笔者勉强称其为“小儿痹证”。小儿从病理特点上来讲,稚体娇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受外邪侵袭,正如灵枢五变篇说“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济生方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类证治裁痹症:“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可见,3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是“小儿痹证”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瘀是其外在因素。所以,本方用黄芪、防风(玉屏风散)鼓动气血运行,扶助正气,防止外邪侵袭;桂枝汤重用芍药、甘草(芍药甘草汤)及桑枝、秦艽、木瓜、威灵仙温经散寒,解痉止痛(麻);当归、丹参、鸡血藤化瘀通络,正如内经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全方共奏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使风自行,寒自散,瘀自通,而病告痊愈。为方便记忆,笔者编方歌如下:肢麻窜痛归芪风,牛膝芍甘鸡血藤;丹参木瓜与秦艽,桂枝桑枝合威灵。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