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二物理第一、二章检测题1.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300823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初二物理第一、二章检测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科版初二物理第一、二章检测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科版初二物理第一、二章检测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科版初二物理第一、二章检测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科版初二物理第一、二章检测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初二物理第一、二章检测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初二物理第一、二章检测题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星星学子文化培训班物理教学组初二物理第一、二章学习检测题( 完卷时间90 min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1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本大题末的表格中(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情况之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 A、 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 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 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D、 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2、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静止的 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3、中学生用的课桌的宽度接近: A、0. 5cm B、0

2、. 5dm C、0. 5m D、0. 5km4、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5、分别用分度值为1m、1dm、1cm、1mm四种直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并用米为单位作记录,则记录数据中小数点后面的位数最多的是: A、用米尺测量的结果 B、用分米尺测量的结果 C、用厘米尺测量的结果 D、用毫米尺测量的结果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 B、寒冬雪花飞舞C、八月丹桂飘香 D、向开水内加糖,水变甜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

3、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A、气体很容易被压缩 B、橡胶筋很容易被拉长C、折断的铁棒不易直接接拢 D、酒精易挥发8、下列现象中,属于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A、电灯发光 B、植物的光合作用C、给蓄电池充电 D、电动机工作9、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了18 km ; 乙在30 s内;行驶了120 m; 丙在3 min内行驶了540 m。 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A、甲最快,丙最慢 B、甲最慢,丙最快 C、乙最快,甲最慢 D、三人一样快10、一列队伍行进速度是2 . 5 m/s, 经过一座全长100 m 的桥,从队伍第一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共需1 min,则这列队伍长: A、15

4、0 m B、140 m C、250 m D、50 m11、一辆汽车以60 km / h的速度从甲地匀速驶向乙地,到达乙地后立即以90 km / h 的速度匀速返回甲地。该汽车在整个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75 km / h B、70 km / h C、90 km / h D、72 km / h12、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出发步行往距离A地10公里的B地。已知甲步行的平均速度为4 km / h ,结果他比乙早到0 . 5 h 。则乙的平均速度约为: A、3 . 3 3 km / h B、5 km / h C、20 km / h D、4 km / h题 号123456789101112答案番号

5、BCCBDBCCADD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3、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位置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以_地 球_作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坐在飞快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急速后退,这里的“树木急速后退”是以 车(或他自己) 作为参照物的。14、速度是表示 物体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它的国际主单位是 米 / 秒(m / s) (填单位名称和符号)15、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到的数据分别是5 . 79cm ,5 . 73 cm ,5 . 76 cm ,5 . 69 c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5 . 76 cm 。16、单位换算: (1) 2 . 5

6、 m / s =_ _9 _ km / h (2) 50000 cm2 =_ _5_ _ m217、一位台湾同胞坐船来到上海,说:“上海终于来到我的身边”。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船(或他自己) ,而他说“我终于来到了上海”,则是以 上海城市 为参照物的。18、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总是相对于某一 参照物 而言的,不选择参照物就无法描述问题的运动状态,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19、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 分子 组成的;分子在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引力和斥力 。20、把500 ml的水与500 ml的酒精均匀混和后,发现总体积小于1000 ml ,这说

7、明分子间有 间隙 。21、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和错误不同, 错误 是可以避免而且应该避免的。实验室中通常采用 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22、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在5 min内行驶了3 km,则这辆汽车在这3 km内的平均速度是 10 m / s ,这辆汽车在运动到第51s末那个时刻的速度为 36 km / h 。 23、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 :4 ,所用时间之比为2 :3,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 9 :8 ;若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8 :9 。24、太阳能和风能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新能源,利用太

8、阳能通常是把它转化为 内能 加以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再就是把它转化为 电能 加以利用,如太阳能电池。25、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运动着的,不同的运动对应着不同的能量:与宏观和宇观物体运动对应的能量是 机械 能;与分子的运动对应的能量是 内 能;与原子、电子等更小的微观粒子的运动对应的是电磁能、 光(或化学) 能等。26、在科学探究的7个基本环节中,最基本的环节是 提出问题 ,最主要的环节是进行 实验收集证据 ;而贯穿整个探究过程的环节是 交流与合作 。三、实验探究:(共18 分)27、用如下左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2 . 54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 。(4

9、分)28、下右图是测量硬币直径的图示。则该硬币的直径是 24 . 0 mm 。(2分)29、有一根长约1m的细铜丝,现欲测出它的直径。给出的器材有:一支圆住形铅笔,一把毫米刻度尺和待测铜丝。请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用简略的文字写出测量的方法: 答:将铜丝紧密地缠绕在铅笔杆上。用刻度尺测出所缠绕的线管的长度,再数出线圈的匝数。然后计算出铜丝的直径。 (2)、写出需测量并记录的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 答:需测量并记录的物理量有:线管长度L ,线圈匝数n 。 (3)、写出计算铜丝直径的公式(用相应的符号表示):答: 公式为:铜丝直径 d = L / n (4)、如果实验中线圈缠绕不紧密,测量

10、的结果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测量的结果会偏大。30、现欲探究物体从高处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下落的高度的关系(4分): (1)、应采用 分步 探究的方法。即先探究与质量的关系,再探究与高度的关系;或先探究与高度的关系,再探究与质量的关系。然后把这些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 (2)、在探究物体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应使物体从 同一高度 处开始下落;而在探究物体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下落的高度的关系时,则应使用同一物体,即保持 物体质量 相同。 (3)、上述方法是物理探究的常用方法,通常叫做 控制变量 法。TAXI车费发票车号 :E。U-8888日期 :02-05-28上车 :

11、10 :00 下车 :10 :05 单价 2 . 00元 里程 6 . 0 km 金额 16 . 00元四、解答题:( 共16分:4 + 6 + 6 = 16 )31、若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右图为他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 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已知: t1 = 10 :00 ,t2 = 10 :05 s = 6 km求 : t 、v解 :行驶的时间:t = t2 - t1 = 10 :05 - 10 :00 = 0 :05 = 5 min 出租车行驶的速度:v = s / t = 6 km / (1/12h) = 72 km / h答 :出租

12、车行驶的时间是 5 min; 行驶的速度是72 km / h 。32、一列长150 m的火车以25 m / 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隧道,经过了3 min。问:这条隧道长多少 m ?已知: L车 = 150 m ,v = 25 m / s ,t = 3 min =180s 求 : L隧道解 : 车行驶的路程:s = v t = 25 m / s 180s = 4500 m 而 s = L车 + L隧道 因此隧道的长度:L隧道 = s L车 = 4500 m 150 m = 4350 m答 : 隧道的长度是 4350 m 。33、甲乙两地相距10 km 。张明从甲地出发以 3 km / h的速度匀速步行往乙地。张明出发0 . 5 h后李平也从甲地出发,沿同一路线以4 km / h的速度匀速步行往乙地。 问:(1)、李平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张明? (2)、李平追上张明时,他离乙地还有多少km ?已知: s = 10 km ,v1 = 3 km / h ,v2 = 4 km / h ,t = 0 . 5 h求 : t1 , s 1解 : 李平出发时与张明相距的路程:s2 = v1 t 李平追上张明时他们各自通过的路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