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与对策.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293550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型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两型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两型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两型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两型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型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型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与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型”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对策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使全国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起点,一个波澜壮阔的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已经形成。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实现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和产业高度聚合为途径的、既相对独立而又高度开放的一种经济形态。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较快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相当高的份额,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发

2、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外来人口较多的城镇要从实际出发,完善社会管理职能。要着眼兴县富民,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一)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由于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县域,因此“三农”问题主要集中在县域。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县一级,难点也在县一级,只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才能繁荣

3、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使广大农民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从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早日实现。(二)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方针。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以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才能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小城镇发展才有经济基础。 (三)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如何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们必须长时间内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县域经济的发展将能够在这方面发挥运用。县城和小城镇将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县域经济发展了,就能够为当

4、地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让城镇成为务工经商的农民新的就业平台。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可以避免农村人口过度集中到大中城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中城市就业压力和社会管理 的压力。 (四)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共同繁荣的重大措施。目前,我国城乡经济与社会二元结构仍然十分明显:一是农业比重过大。二是农村人口比重过大,而且素质低下。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而县域经济在规划制定、产业开发、资源配置、经济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上,具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性,能够很好地协调农业和其他各业之

5、间的关系,整合各种自然、经济、社会资源,统一调动各部门的力量,兼顾县、乡、村三个层次以及城市和农村两个领域。因此,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其本身就是城乡统筹的具体体现。二、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关键之年。对于县域经济,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全面推进转方式、调结构这一大背景下,国内经济形势继续向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从国家宏观层面看,国家继续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组织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社会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事

6、业建设等,将为县域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带来重大机遇。 但是,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县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牢固。从国内看,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国内经济在经历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快速回升后,在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上面临诸多艰难的选择:如经济刺激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汇率调整政策等等,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如工业生产增幅回落较大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将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屡创新高等因素制约了外经外

7、贸较快增长;国家严格控制信贷规模,企业和项目融资难度明显增大、资本短缺的矛盾突出、投资需求拉动作用有所减弱、生产要素供应进一步趋紧等等。 县域经济在发展规模、发展水平等方面,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地方财政保障能力差,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整体发展水平不够高、自主发展能力不够强、产业集群效益不明显、生产要素瓶颈制约严重、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发展方式粗放等等 。 三、“两型社会”下的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目前我国不少县域经济依然是单一的以资源及资源初级加工利用为主导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产

8、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因此,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时期的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走两型化道路,必须立足农村农业,以农业为重点,以工业为突破口,以延伸产业链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 (一)发展循环型农业。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

9、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首先,要完善农业产业内部循环系统。在我国各地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循环模式。在种养种的基础上,还派生出猪沼菜、猪沼果、猪鱼菜等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其次,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结合特色农业的基地化建设,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庭院生态农业开发、退耕还林植被营造、旅游生态农业开发、农村能源综合开发等项目。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从农业科技园、园木花卉区等特色农业项目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对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和高新农业技术的投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运动的持久性,

10、拉长农业生态链,例如通过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产模式,提高禽畜粪便资源化率;通过秸秆制气、秸秆发电,提高秸秆利用率。最后,必须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滥施和偏施化肥、农药,以及地膜回收不力和用水浪费所造成的乡镇河道污染加重问题。(二)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县域建设生态工业园,主要是将已有工业园区改造成为生态工业园,将分散的工业集中入园,相互利用副产品,通过这种合作,形成横向耦合共生产业链,实现基础设施共享,物质循环利用,能源梯级利用,使资源使用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 (三)发展服务业循环经济。县域经济往往有旅游资源,可以结合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生态旅游业。一是要注重旅游业环境的改善和旅游资源的保护;二是要求旅游业中的各项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资源要素链接成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旅游经济数量的增长和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协调一致;三是延长旅游业生态产业链,与相关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网络。 (四)发展社区循环经济。一是县城和小城镇要发展绿色社区,利用太阳能、广泛使用节能建材,节约能源,垃圾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理;二是农村家庭可以发展庭院经济,实现蔬菜、水果种植与畜禽、水产养殖、林下种蘑菇、沼气利用多种形式的结合;三是发展静脉产业,建立和完善废弃物回收系统,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四是倡导绿色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