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292504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昭仁中 学马 玉 琴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长武县昭仁中学:马玉琴课题黄河的治理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学过世界地理,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解一

2、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但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设计理念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即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记住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形状、流经的省区和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2、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过程与防法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合

3、作探究能力,学会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国之情,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重点记住黄河的地理概况;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难点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情景引导自学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合作探究 展示黄河的相关图片播放黄河颂的朗诵引入新课。提到黄河,我们都知道它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

4、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我们将怎样看待黄河和治理黄河呢?这一节我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二个问题:黄河的治理板书 第三节 河 流 和 湖 泊黄河的治理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古诗词或者歌曲,并说说自己对黄河的了解。承转我们先了解一下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板书(一)认识黄河让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图” 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完成下列问题(出示自学提示):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2.说出黄河的形状像汉字的什么字?3.说出黄河的流向和长度。4.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5.找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6.找出黄河的主要支流。7. 黄河

5、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怎样划分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点明是本节课学习的第一个重点目标。承转我们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做出了那些贡献呢? 板书(二) 感悟黄河读图2、32,让学生看图中的四幅图片回答:由黄河的奉献系列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源头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地处我国阶梯之间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师引导学生推出答案。指图说出黄河干流上的主要水电站及水利枢纽工程并板图)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说明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4、提供旅游资源(点明主

6、要提供旅游资源,也有水能资源。) 承转黄河有功也有过,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那么:造成黄河忧患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呢?读课本50页活动1,让学生阅读找出:1、黄河忧患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展示 洪水威胁泥沙淤积缺水断流水污染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承转由于洪水的威胁和泥沙淤积,使黄河不同的河段产生了不同的环境问题,那么:2、黄河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出示课本51页图2、35种的图片:展示 (1)上游:荒漠化问题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结合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分析干旱的原因) 凌汛主要是自然原因(明确告诉学

7、生凌汛产生的位置,学生思考黄河的流向、纬度位置得出结论)(2)中游:水土流失问题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引导学生看录像找答案,针对支流多,师随手画出黄河支流汾河、渭河及泾河,说明渭河流经的地段是秦岭以北的谷地,因此有“泾渭分明”之说。并得出中游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问题。) 通过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出原因。自然原因:(1)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2)暴雨集中 (3)支流众多。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滥砍滥伐、过渡放牧)引导学生读课本49页图2、33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说出:黄河哪个河段产生的泥沙最多,进一步体现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插入历史知识:古代最强盛的唐朝建都长安(今西安),古代的丝绸之路就从长

8、安出发,到达欧洲,从历史上看,这里当时的条件怎样?现在出现这样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简单说出措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3)下游:下游的“地上河”隐患与凌汛展示“地上河”图片提出问题:“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放录像)“地上河”造成的隐患是什么?(河床不断升高,人们被迫筑堤束水,暴雨季节,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历史上,黄河曾多次迁徙改道,行程方圆25万平方千米的泛滥区,给黄河两岸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展示课本49页图2、34,引导学生分析范围和出现的后果。由此图可以看出,黄河下游狭窄的汇水面积,没有支流汇入,由此推断“地上河”的形态与隐患。点明此部分是这节课

9、重点学习的第二个目标。承转面对黄河的忧患,怎样根治呢?利用多媒体画面,设计悬念,导入新课,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唤起学生强烈求知及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采用发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丰富课本知识,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板书(三)治理黄河(点明是这

10、节课的第三个学习目标)出示阅读材料(课本50页)献计献策治理黄河水患,应当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什么措施?(上游:建设大型水库;中游: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承转近年来,黄河又出现了缺水断流、水污染等问题,出示活动2中的表黄河断流的长度和天数,看表回答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中可以看出黄河断流的长度和天数有什么变化?2、断流的月份增多了还是减少了?3、造成断流的原因有哪些?4、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5针对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了解了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知道了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带来的忧患,并且找到了

11、根治黄河的办法。)分组探究,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大胆想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分析过程中附以多媒体图片,帮助学生完成由“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生动的直观到形象的思维”的认知过程。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倾听的机会课堂小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短暂的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详情可阅读黄河儿女类报刊杂志或登陆黄河网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小论文或演讲稿、手抄报等适合自己的形式完成我说黄河,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黄河水更清,天更蓝。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并让学生就保卫黄河写一篇倡议书。板书设计黄 河 的 治 理一、

12、概况二、奉献:1.中华民族发祥地2.水能资源丰富:上游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 中游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3.灌溉作用:“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宁夏平原4.旅游资源:壶口瀑布三、忧患与治理:1.上游:荒漠化严重 治理:退根还林、植树种草、合理放牧2.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治理:植树造林,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3.下游:“地上河” 治理:加筑堤坝、疏通河道4.断流 治理: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5.凌汛 治理:科学监测、及时爆破炸冰6.污染 治理:污水处理,减少排污教学反思这节内容,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是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为丰富,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体现两个特点。1、参与性:参与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体现的一种方式,在本设计中,我尽量提供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参与、表现。2、注重体现新课程理念:设计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小组合作才能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设计中学习资料来源广,涉及教材、地图册、网络以及现实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注重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财经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