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堂课叫“爱的沸腾”郑娅.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29019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堂课叫“爱的沸腾”郑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下堂课叫“爱的沸腾”郑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下堂课叫“爱的沸腾”郑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下堂课叫“爱的沸腾”郑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下堂课叫“爱的沸腾”郑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下堂课叫“爱的沸腾”郑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堂课叫“爱的沸腾”郑娅.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堂课叫“爱的沸腾”蒲河九年制学校 郑娅“父母之爱,恩重如山。”如果没有爱的浇灌,我们谁也不能茁壮健康地成长。然而,父母之爱又是琐碎的,融在生活点滴之中,许多学生从小在蜜罐中成长却无法去感知。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有一章节的综合性学习是以“母爱”为主题,当我看到这个主题活动时就决定启发学生,以“母爱之歌”为主题,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母爱的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她、延长她,我想让自己和学生一起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升华。堂课在一开始我使用了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FLASH来导入,我观察到刚进教室还嬉笑怒骂的学生们瞬时被这个让几代人都为之感动流泪的影片所感染。安静的感受

2、着歌曲和视频带给他们的心灵震撼,有几个女孩子悄悄的擦去了眼角的泪水,我心中窃喜,学生们已经走进了灵魂即将被升华的舞台。紧接着我就一步一步的按照自己当初的设想顺利的进行着各个环节,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整堂课进行的十分顺利。然而在最后一个环节却让整个课堂顿时陷入死寂,这却是我始料不及的。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的母爱故事,提问一个闭口不谈,再提问一个依然缄默。我疑惑的以为他们没有理解自己的任务或是不好意思谈及,就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作为引题,在叙述着自己的母爱故事时几次热泪盈眶声音哽咽的无法继续,我完全被自己体会到的那份伟大母爱而感动着。再次提问学生时依然是无言以对,

3、最后我在失望中结束了自己原本以为会很精彩的一堂课。课后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思考,我觉得这是一次失败的教学活动,我想可能是我在引导时没有注意方式;或是在组织素材安排任务时没有合理的分工。可是在课前的引题、图片的展示、视屏的播放、歌曲的教唱以及中间的穿插引导来看,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配合,课堂气氛也很和谐,就是在最后要表达自己的母爱情感时却掉了链子,这却是我始料不及的,这堂课突生的情况一直在我心中纠结着。后来在一本杂志上我看见了一篇如何教育现代学生的感恩之心的文章时,我幡然醒悟。记得有一次在思品课时,其中一章节也是教我们感念生活中的“爱”,为了让他们有更加的直观性,我在网上搜集了著名演讲家邹越的演讲

4、让生命充满爱的视频,带领学生观看了这个轰动全国的优秀教育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可以清楚的听见学生的哭泣声,自己也是忍不住泪流满面。课后我就像邹越老师一样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回家给你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洗一次脚。在之后的统计中,这件最能表示回报爱的行动却没有一个学生去认真的做过,当时我就很疑惑,为何他们不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那份关爱呢?回过头来想想,换作是我也许也无法做到吧。因为我们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很多时候不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心中的爱,而父母大多是厚道的农民,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在意孩子对自己爱的回报。或许这就是农村学生教育和城里学生教育最大的一个差别,也可能是农村教育的一大盲

5、点,之后我不再要求学生回家去实施一些农村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对他们“施爱”和“被爱”的教育理念我却一直在研究和慢慢地实践。因了这堂失败的语文活动课,使我又联想到了“洗脚事件”,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非缺乏感人的故事,只是我们的学生不善于去体味、去感悟、去思考、去沉淀。看见的听见的都是别人的故事,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平淡没有故事可以讲述,他们只是机械的接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爱”,却忘记了去体味去感恩,在“施爱”和“被爱”的时候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却往往忽视了给学生“施爱”的教育和引导。所以我在自己的一篇日志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一堂母爱讲的我声音哽咽、热泪盈眶、激动万分,学生却不言一语、不知所云、不为

6、所动,这究竟是一堂什么课?”其实,日常生活琐事就是情感的表白,是心灵的独语,是感动的麦场。父母一句烦心的叮咛,为了生计的拼搏,可口的饭菜,夜晚的陪伴,都应该成为让人感动的源泉和故事。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不仅仅感动于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千古绝唱,而感动于自己身上干净的衣裤;你才会不仅仅感动于朱自清先生笔下那步履蹒跚的父亲的背影,而感动于上山砍柴时父母那被柴火压弯的身影;你才会不仅仅感动于胡适老先生笔下的“严父慈母”,而感动于满眼期望与嗔怒的家父家母。就因少了那份“施爱”的感念,使得学生们的生活中少了那一份原本就存在的温暖。让学生学会感念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的温暖,在于教会他们善于抓拍,抓拍

7、他们身边每一句简单的话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抹浅浅的微笑,每一份小小的礼物;让学生学会感念在于教会他们善于留意,留意父母的白发是否日渐增多,留意父母的眼神是否充满关切和期望,留意父母的身影是否越加笨拙。有了这两次失败的教训和经验之后,我反省了,再次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回家自己做一顿饭菜邀请父母品尝或者男生帮父亲担一次水女生帮母亲梳一次头,之后我再做了一次统计,班上学生都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家庭作业,这让我很欣慰。我知道了他们不是没有爱心而是不会表达罢了,不知道去感受去捕捉生活中细小的爱的流露,在后来我为了让学生自己有感有言的去表达自己心中的爱,我给他们找了很多的教育影片像背起爸爸上学、豆

8、花女、妈妈再爱我一次、暖春一个独生女的故事等等,之后我再要求他们每周末回家帮助家人做一件自己可以做到的家务事,再把做事前后的感受写成周记积累起来,过了两个月之后,我召开了一次“亲情表彰会”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在周记中记载的事件和感受给大家讲述一遍,谁讲述的最真实最能打动人就有相应的奖励,结果大家不再是哑口无言,而是夸夸其谈的讲述着自己有关爱的故事,这一刻我知道这次活动应该叫“爱的萌动”。通过前几次失败的教育事实,我在这些教训中慢慢的摸索慢慢的总结失误的原因,不断的改进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在这之后的几次教学活动中我明显的看到了希望的火苗在燃烧,在之后的周记中我看见了那份本该属于他

9、们的久违的温暖,在和家长的电话交流中我听见了家长的夸赞和欣慰,就是因了前面失败的积淀才让我知道,我走进了“爱”的教育的盲区,之后我带领着我的学生们走出了那个盲区慢慢的在向另一个区间进发着,那个区间充满了希望和阳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用我们的“爱”启发学生的“爱”,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感念那份爱,学会体味那份爱,学会接受别人的爱的同时学会爱别人。我从这堂课所引起的一系列教学事迹中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在这之后对学生的教育中我一直都在注重对学生思想的熏陶和培养,教给他们更多的不是课本中的死知识而是道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且微小的事实作为素材,来启发他们的思想。我印证了那句“失败乃成功之母”和“孺子可教也”。我不会止步,我会一往直前的应用着“爱”的教育方式引导启发我的学生们,让他们的灵魂达到沸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