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诗(8)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28964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诗(8)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诗(8)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诗(8)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诗(8)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诗(8)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诗(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诗(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诗(8)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题。(10分)望海楼 米 芾 云问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注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沧洲:滨水的地方。(1)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矗立云间,邻近青天,作用是 (2)本诗颔联分别冠以“三峡”和“六朝”,从 和 两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3)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

2、确切的一项是(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4)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 答案:第(1)题的答案是:烘托望海楼的高峻。第(2)题的答案是:空间、时间;第(3)题的答案是B。就在诗人尽情观赏、兴致勃勃之际,黄昏来临,远处传来阵阵的画角声,像在催促红日西沉。日落了,平静的江边升腾起白色的雾气。这一联写景是自楼内向楼外远望,视线随地平线延伸。在这里,红日、白烟形成色彩对比,日落、烟起形成动态对比,画角之声与黄昏的静又形成对比。它们又融合起来构成完整的画面。这样看来,第(4)题的

3、答案是色彩(红、白);声音(画角);动态(催、起)。(写出其中两点即可)2.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4分)(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有何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答案:(1)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2)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3.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分)严郑公宅同

4、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3分)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3分) 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3分)(第一小题,前三联对竹子的描写关键点是:嫩竹、影子、干净、清香。因此只要点出诗中描写的竹子的嫩绿、干净、清香怡人这三个点即能得满分。) 2.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2分)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第三

5、小题,有适度的开放性,不限于参考答案的三种理解,言之成理即可,但如只空洞地说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赞美之情等不得分。)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海 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1.一、二两句分别从什么角度写了海棠的哪些特点?(4分)答: 2.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 答案:1.视觉(颜色)、嗅觉(香味)写出了海棠高洁与柔美的特点。(3分,角度2分,特点1分) 2.采用拟人的手法。以“花睡去”将花人格化。由写海棠花的高洁柔美,引出人花对话,唯恐花睡去,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实际上是慨叹良辰易逝,盛事不

6、再的主旨。(3分,手法1分,主旨2分)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灞上秋居 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 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1、请对诗的颈联加以赏析。(5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案:1、“空园白露滴”,以动衬静,写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突出了夜的静寂;“孤壁野僧邻”也是用了烘托的手法,“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的孤身一人。抒发了作者独处空园,与野僧为伴的孤苦无依。2、首联写到风雨初定,雁群急飞,触景生情,引发了作

7、者乡思之情;颔联写落叶,强调“他乡”,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一“寒”,写尽了他乡的孤独;颈联以动衬静、侧面烘托,更强调了这种情感;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春 日南宋吴锡畴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吴锡畴:休宁(今属安徽)人。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

8、“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妙处。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通郁结心头。 7. 诗歌鉴赏(7分)闻雁 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 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

9、一雁度南楼。(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这两首都是抒发 。 (4分,每空2分)(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3分)答案:(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8.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4分) (2)第三联写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

10、简要分析。(4分)答案:(1)(4分)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2分,答出4个即可得2分)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2分) (2)(4分)以动(声)衬静。(1分)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反衬环境的清远、幽静和空旷,渲染了静谧的气氛(1分)表达了诗人孤独愁苦的心情。(2分)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寒 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注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

11、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3分)答:(2)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概述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孟诗: 韦诗:答案:(1)孟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2分)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1分) (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1分)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

12、思念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灞上秋居 马 戴灞原风雨定, 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 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 何年致此身? (1)请对首句中的“频”字进行赏析。(4分)(2)颔联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2分)(3)“空园白露滴, 孤壁野僧邻”渲染了什么氛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答案:(1)“频”字,表明了雁群之多,雁群投宿之急。由雁及己,更惹诗人思归之情。(4分,每句1分)(2)颔联: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尾联:直抒胸臆。(2分,每点1分)(3)渲染了宁静、清冷、孤寂的氛围。(2分)写法:烘托,“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孤壁野僧邻”以邻居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烘托出自己孑然、孤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