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奖状的动力.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28912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张奖状的动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张奖状的动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张奖状的动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张奖状的动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张奖状的动力.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张奖状的动力田东县思林镇思林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为了实现班级共同目标、形成良好班风而丰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这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自然会碰到教育对象的“顽强抵抗”现象。这种情况下,多数年轻教师会想到“武力镇压”“以毒攻毒”“隔离法”“批斗会”。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使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隔阂,甚至导致矛盾激化。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尚未成熟而自我意识又很强的阶段,有时,我们适当地宽容学生的过错,反而会让学生转变认识,甚至对一个稍闪即逝的“环节”,如果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对于他们来说倒是一种触动心灵的激动,尤其是一个很少得到老师表扬、很少拿到奖状的人。他叫丁丁(化名),是我班

2、顽皮淘气十足的三年级的小男生:逃避劳动、上课不听讲、作业不交上学期我的一节语文课中,他又搞大声地翻弄他文具盒,影响了同桌,我向他投去“严正警告”的目光。可是他却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又用纸团扔到其他同学身上。一气之下,我把他带到讲台前,并对他狠狠地批评:站好!上课不听讲还影响其他同学,放学后,打电话回家告知你的父母或者写好保证书。他却不在意,还向同学做个鬼脸,那节课就这样被他毁去一半的时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逆反心理强,反抗力大,两天过去了,他没有收敛,反而更来劲了:上课敲桌子、讲话,甚至见了我努起嘴巴、睁大眼睛斜看我。那一刻我深感到事情不妙,一定是我的做法挫伤了他的自尊心,更主要的是,他也已

3、经让我伤透了心,阶段性素质检测成绩也只得35分,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适时地表扬学生,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是受人尊重的。但是他有哪点值得我表扬? 这天下午放学时,我正在准备这次素质检测中“前十名”的奖状,被“请来帮忙”的“不安分分子”中有一位女孩子嬉皮笑脸地问我:“老师,这半个学期中我的表现已经好了许多,而且我最近的阶段性素质检测也比以前进步了,你不该也会给我一张奖状吗?”我随意说:“你确实是有进步了,但这可是前十名奖呢,难道你也想要一张奖状不成?”没想到那学生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口中连声说:“我就是要进步奖,我也要拿奖状,把奖状带回家给妈妈贴出来!”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平时口口声声说教

4、育要以鼓励为主,要多表扬学生,我们为什么不将这表扬做到学生的心里去呢?我们说这学生不错,说那学生有进步,值得表扬,可这表扬,老师讲过学生听过,家长凭什么相信呢。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儿童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的学习的面貌出现,而是以形形色色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揭发儿童的不良、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在集体前当众宣布。应该让儿童表现出克服自己缺点内在的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的好的方面。” 从“口头表扬”改为“一张奖状”!对!我可以这样做。我借此机会利用丁丁的特长也奖他一张奖状阶段性素质检测“卷面漂亮字”第一名。当我念到他名字时,学生们诧异了:“怪事,要这

5、样我也应得。”“是呀,段考也只得35分。”“老师是不是念错了”你一言我一语。这时我看到他红着脸低下头,一副很难堪的样子。更没有要来领奖的示意。我顺手举起试卷让学生看了看,趁机给他打气:“丁丁这一次段考字写得认真漂亮,卷面整洁。我个人意见是要给他一等奖的。”我又“将”了他一下,“激”他一下,“虽然平时他确实有点那个,如果大家认为要从不遵守纪律,成绩也不是理想中扣一点分,那么我们是不是先给他一个二等奖,希望他继续努力,到期末时拿一个真真正正的一等奖!”“哗,多漂亮的字。丁丁快上去领奖。”“就是一等奖了!老师,不要改了。迟早期末也是他的。”那个帮忙的女孩子站起来“帮忙”。这时他抬起头,微微看了一下同

6、学们,面带笑容向我走来。我当即表示:以后班里同学,只要发挥了特长或有了小进步,都会有一份意外的惊喜。大家听了,你看我笑,我看你乐,脸上都露出了一种兴奋和向往。第二天、第三天语文课上丁丁没有搞恶作剧,作业认真写。一些日子后,数学科任教师也反映“丁丁上课认真听讲了”,如判若两人。一张奖状,虽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一切,却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讲过,追求社会的承认是催人进步和前进的原始动力。任何一个人,他的情感依赖性都是最强的。奖状虽小,但撒播在学生心田里的,却是无比灿烂的阳光,激发出催人奋进的无比巨大的动力。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别人欣赏。渐渐地,这动力也感染了其他学生。班级课堂纪律有所转变,班级劳动人人自觉参与,班里的学困生还发挥各自特长。虽然单就学习一个方面说,他们的成绩不是理想,但是看到一个个活泼向上的身影,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们已被一种力量激励着那就是鼓励。就像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这种“唤醒”的艺术将伴随我的教育生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