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中的听觉语言 (2).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28807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中的听觉语言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影视中的听觉语言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影视中的听觉语言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影视中的听觉语言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影视中的听觉语言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视中的听觉语言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中的听觉语言 (2).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视中的听觉语言前 言我是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电影,她像天使一般带领我走过梦境,跨越时空。我试着寻找为何这麽轻易的被她诱惑。当我在了解了影视的特性后,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是视听语言。我在不断的学习中了解到,在影视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画面的设计,而把听觉元素放在后期制作中,最后因为画面形成的风格已成型,听觉元素只作为点缀,甚至根本就不做设计。这样听觉因素就没有参与到影视中来。为何影视的根本语言是视听语言,而听觉元素并没有达到她应该站的位置?她现在只是视听语言的元素,而未真正成为语言呢?语言应该是有一定的科学规律的,也就是语法。影视中的听觉元素有语法吗?答案是肯定的。于是我通过多方面研

2、究听觉语言,希望能从中总结归纳一定的规律,让听觉发挥她巨大的潜力。当电影走向有声时代后,起初是音乐由伴奏;当录音工业起步后,电影真正的成为一门综合艺术,她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门类。尔后,出现了代表大众艺术的电视。影视语言逐渐走向成熟。其中,推动故事发展的一条重要因素是对话;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出现了音效;然后衍生出独白.旁白等形式循着这条线,我发现有了听觉效果,影视开始更加绚丽多彩,影视的路子也更加宽阔。我希望对电影和音乐两门艺术的研究,使二者完美融和,互补,达到共鸣。我希望从音乐剧中吸取成功经验,我希望通过结合听觉元素形成影片节奏,我希望形成通过对听觉语言的独特设计形成风格迥异的影片风格。所

3、以,我希望通过整理,摸清听觉语言的脉络,以指导今后影视创作。1 听觉语言的类型1.1 人物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画外音对白是角色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使双方的交流更直接,空间相对集中起来,情感也逐渐加大。如吵架.互诉衷肠等。罗马假日中的以下两句对白,很含蓄的表达爱意:安妮:我可是个好厨子,我可以料理生活杂事。我可以缝衣服.清理房间.烫衣服我还学会了很多东西,只是没有时间来做,真的。乔 :我想我得换个地方住了,换个有厨房的房间。安妮:是的。安妮是英国的公主,以下是她在罗马露天咖啡座的戏:乔 :你父亲在忙甚麽?安妮:我父亲在筹备40周年庆典,庆祝他得到工作。乔 :那他做甚麽的?安妮:他可以称作是公

4、共关系人员。乔 :这工作不轻松啊!安妮:他一点也不在乎。乔 :他真的不在乎?安妮:也听说他抱怨过乔 :那他可以不干?安妮:干他们这行的,从来没有中途不干的,除非身体健康不允许。乔 :用这杯酒来祝他健康。安妮:不错,大家都这样祝福他!语言交流变得饶有兴趣,情理之中,又让人称奇。独白大多用于一个人内心的真情流露,是人物自述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在影片中既可以起串联故事的作用,又可以间接表达人物或导演的意图。在伯格曼的电影处女泉中,凯林的父亲跪在儿子被害处,“神啊!这是甚麽?!你应该都看见了吧,无罪的孩子的死和我的复仇。你为甚麽只是默默的看着?到底为甚麽,我实在不知道!”他对信仰产生了怀疑,然而神的力量

5、战胜了人的力量,他举起不停颤抖的手继续说道:“我在这里发誓,因为孩子的死,我要修建一个供奉神灵的堂,用来赎罪!” 旁白多用于一个画外音以一种客观视角叙述串联起故事的形式。如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画外音是发音的人物参与表演,只是形体处于画面之外,用以拓展画外空间的手段。如阿巴斯的橄榄树下的情人。1.2 音乐包括歌曲(主题曲、片尾曲、插曲等)背景音乐,可以是角色人物演唱,也可以伴唱、合唱等。分为有声源(客观)、无声源(主观);有声源音乐往往和画面一起构成特定空间(典型环境);无声源音乐本质是非现实的,与现实创作有矛盾。音乐本身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属性有音色.音调.节奏.时值.和声调性.风格等,这

6、决定了音乐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影视语言也应该具有音乐性。电影中出色运用音乐的作品很多,举一例:电影卡萨布兰卡的主题曲在全片出现4次。第一次在力斯夜总会由钢琴师山姆自弹自唱,第二次是依丽莎请山姆歌唱,第三次由力斯、山姆、依丽莎合唱,第四次在机场,作为背景音乐出现。歌曲极大的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可感性,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3 音响其实你所听到的都可称为音响,包括语言音乐等这里说的狭义的音响,分为动效和环境声,是一种表现手段,增加真实感、刻画人物、渲染气氛,烘托气氛而需要的音响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用于还原真实场景的音响系统,能让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影视中的音响效果也更加完美。1997年的票房冠

7、军泰坦尼可号可谓一顿视听盛宴。片中气势恢弘的豪华巨轮从中断裂,万人齐坠海的场面,着实令人震撼,还有跟随潜水器潜入大海的感觉如亲身体验一般。2 音乐音效在影片中的作用在一部影片当中,音乐音效作为视听语言的一部分,其作用是巨大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电影,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它首先就应该是看得着听得见的艺术。在默片时代,许多时候人们对于一部影片的理解都是很有障碍的,直到电影声音的出现,事实证明,电影更加展现出它的魅力。很多时候,影片情节的发展与片中的音乐设置有着微妙而默契的关系,它们是紧密配合着的。音乐可以成为一种阐述情节和人物的语言,它有着其独特的语气,以及台词所无法比拟的其承转合,时时刻刻暗示或

8、者引领着影片内容的发展,比如贝多芬、海上钢琴师、钢琴战曲、探戈狂恋、花样年华以及罗拉快跑等许许多多不胜枚举的影片。有的时候,在一部片子中情绪的变化甚至会最为强烈地反映在音乐的变化中。美国影片莫扎特在这方面比较突出。我认为,音乐的跌宕起伏在这里是起着导航作用的。它就像一架灯塔一样始终指引着观众通过画面去体味与寻找主题,去寻找人物本身命运的痕迹,以及隐藏于故事深处的发人深省的意义之所在。在影片莫扎特中,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拥有着异常强大的力量,它们让我逐渐掌握到故事的线索,抓住莫扎特、萨列里等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的变化;抓住他们的心路历程;甚至于他们的容貌、气质、声音和表情。也正是通过莫扎特中的音乐使

9、我渐渐探寻到了命运在这个天才身上所留下的深深印记。莫扎特以一首激扬的进行曲作为开头,它向世人昭示着某个灵魂深处所抒发出来的悲哀和忏悔。故事是通过迟暮之年的萨列里的忏悔所道出,那种感觉仿佛是揭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盒。进行曲的特点是跳跃感比较强,正如述说者萨列里的心境,忽而触摸光明,忽而跌进黑暗。在进行曲下,人们的动作也具有节奏感,像是许多人都要同时去完成同一个使命,又仿佛人与人各不相干,纯粹为自己而动作,为动作而动作。这样,就形成里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世界,与述说者的情绪相呼应。 述说者萨列里的出场使得莫扎特的音乐形成了两条几乎是并驾齐驱的线索,他是与莫扎特同时代的宫廷乐师。在这部影片中,这个人物

10、被塑造得既可恨又值得同情,以至于到后来慢慢被人们所接受了。可以说,萨列里比莫扎特更接近于正常人。在影片的发展中始终存在着萨列里与莫扎特之间的一种调和式的碰撞,正如他们的音乐之间既重叠又分裂、既碰撞又凝合,激荡出阵阵火花,渐渐地,时而含蓄时而激烈地生发出故事的整个生命。主人公莫扎特的出场伴随着他四岁时所作的第一首协奏曲,旋律清新活泼,充满童稚的幻想和顽皮。四岁的莫扎特蒙着眼睛毫无畏惧地坐在教皇面前轻巧地敲击着琴键。 正如萨列里所说:“我仿佛听到上帝在通过这个矮子在歌唱。”那种声音势必是高雅的、博大的、脱俗的。而与之相比,教堂中响起了单调的“圣乐”,管宦子弟们在默默祈祷着升官发财生意兴隆而只有萨列

11、里在祈祷着上帝赐予他音乐的天赋。而讽刺的是,上帝“赐予”他的仅是一种对于音乐甚至可以说对于莫扎特的音乐的独特的识别能力和读解能力,而并非创造力。这一点他直到晚年才终于领悟到。 其实凭心而论,萨列里的音乐不应该算作拙劣,即使是与莫扎特的比较之下,仍然有其可取之处。遇到莫扎特,这对于萨列里是极大的不幸,但不可否认据说当时只有他能读懂莫扎特的音乐,这对于他又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 成长起来的莫扎特凭着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彰显了他的反抗意识的萌发,这种反抗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环境的。此歌剧在当时的奥地利是被皇帝明令禁演的,理由是它能引起人民之间的阶级矛盾。而莫扎特没有屈服,而是用一种独特的戏剧风格把它揭示

12、了出来。 影片的音乐自此以后开始转为较低沉的交响乐风格,暗示了莫扎特的人生开始遭受贫困的威胁。这时,萨列里偶然得见了莫扎特的一些音乐手稿。“令人震惊!你简直无法相信这些都是初稿,都只是乐曲草稿,上面没有任何修改的痕迹。他只是写下心里酝酿好的音乐,页接一页地他好象是在听写。这么完美的东西,没有人谱出过,每个音符都恰倒好处,不可替换,每个乐句都必不可少至关重要。我清楚地感受到,在大主教宫殿里听到的音乐显然不是偶然,上帝之声在这里响起。我正透过牢笼,一丝不苟的笔记所围成的牢笼,凝视着一个绝美的东西!”萨列里的这一段忏悔词伴随着莫扎特手稿中的一个个片段娓娓道来,那是一段既爱又恨,既欣赏又排斥,既珍惜又

13、嫉妒的心灵独白,在穿插串联的音乐片段的牵引下散发着一种感染性极强的穿透力。也许萨列里永远都无法企及莫扎特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创作天赋,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那种独特而又敏锐的读解能力是同时代所有音乐人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巨大财富。这是他自感的悲哀之所在,同时又是幸运。 一阵沉压浑厚的交响乐声响起,莫扎特的父亲黑漆漆的长袍出现在楼梯口的时候,莫扎特的生活开始陷入了极度的贫困。轰鸣的低音鼓和提琴声由远及近地响着,暗示着沉重的命运的到来。家庭的危机,事业上的危机接踵而至, 莫扎特在世的后半段创作以沉重阴郁的哲理歌剧为主。 莫扎特在父亲去世后创作的一部黑暗的歌剧唐乔万尼出世了。“只有我知道,那个可怕的幽灵是亡灵现

14、身!沃尔夫冈莫扎特竟然招回自己的父亲,在全世界面前控诉自己的儿子。让人看了觉得既恐惧又奇妙!现在,我心里开始疯狂,疯狂的我人格分裂。我聆听那似乎只有我能听懂的声音,站在那里我体会到,那痛苦的老人,即使在坟墓里,也不得安眠!”这个时候的莫扎特开始有意识地试图呐喊了,然而他发自内心的呐喊缺只有萨列里一个人听得见。与此同时,剧院里上演着某宫廷乐师所做的接近闹剧的歌剧。穷困潦倒的旷世奇才身陷窘迫和尴尬,而毫无意义的音乐却在受着热烈的欢迎和皇帝的青睐,影片在这里通过这种反差完成了强烈冲突的戏剧动作。 影片后半段开始转入凄凉的大提琴独奏,沉重而暗淡,贫病交加的莫扎特显得异常的孤独。这时几乎他的每一个出场都

15、是用低缓疲倦的管弦乐作为陪衬。 最后一部歌剧的创作比较具有戏剧性。女高音的角色是莫扎特从正在大声训斥他的岳母那里得到的灵感。仙后的高音独唱一声声的嘶喊仿佛莫扎特本人向着命运的呼喊。 莫扎特创作的最后一段音乐安魂曲是他在病床上完成的。由他口述萨列里手抄,这一段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莫扎特非凡的创作天赋和萨列里的理解天赋。先由男声重唱变为大合音,定音鼓引导渐进小号协调,后变为女高音和三度女低音半C调合唱,女高音在上,仿佛是呼唤着灵魂进入天堂。莫扎特的激情并没有因为重病而熄灭,又一轮的小提琴合奏把整个气氛托到高潮,象征着他的生命在做最后的反抗。音乐一直持续伴随着生命逐渐走向沉静,逐渐转向凝重的低声倾诉。定音鼓止小号止小提琴止女声止,大提琴降调渐轻,莫扎特远去了 我不知道该做怎样的总结,总觉得一切都应该随着安魂曲的结束而告沉寂。一切又回到了现实,回到莫扎特那略显怪诞的笑声和萨列里悲凉的轻声倾诉,然后上帝假他之口仁慈地向这大地上的芸芸众生说着:“我宽恕你们,我宽恕你们”3 电影中的声音特性 电影声音的基本性质音量:声音振动的幅度(振幅)使人的听觉产生音量感。电影声音不断控制音量的变化,可产生不同效果。例如,在影片都市里的村庄中,丁小亚未被邀请参加婚礼的整个段落是用喧闹的婚宴场面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