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悯农3 (2).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286462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 悯农3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4 悯农3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4 悯农3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4 悯农3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4 悯农3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 悯农3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 悯农3 (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悯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68班 李冰凌教材分析: 悯农这首古诗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课的一篇古诗文,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易于背诵,是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八十首中的一首。在学生普遍缺乏劳动意识,不尊重劳动的当今社会,这首古诗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这首诗前半白描,后半议论,前实后虚。语言朴实无华,言简意深,描写的是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者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一年级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听读,拼音,询问等多种识字方法;并能通过拼音阅读文章;而且已经能够背诵多首古诗。锄禾这首古诗在学前教育时就已经能背诵,但大部分

2、同学仅仅能背诵,对于这首古诗中所蕴含的意义理解的并不深刻。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爱劳动,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浪费现象严重,而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最佳阶段,经过这一节课,让他们了解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来的,让他们养成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所以这堂课对学生的现实教育意义深远。教学目标: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教学重点: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

3、地书写。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多媒体出示图片)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可怜。悯农:可怜的农民。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宝宝给记住。(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3)鼓

4、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5.这些生字宝宝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1.同桌互读2. 多种方式读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

5、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朗读停顿参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2.生生、师生交流,教师范写。3.学生书空,自己写。九、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交流。十、作业:1. 写写生字2. 背背诗歌板书设计:看:锄禾 来之不易 爱惜粮食想:辛

6、苦教学反思:悯农是唐朝诗人李绅所作, 全诗共四句,语言朴实无华,描述了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农民们还在禾地里锄草,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中。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饱含着农民的辛勤劳动呢!道出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表达作者热爱劳动人民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这首诗告诉了人们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认识生字,读通、读顺、背诵诗歌外,还要达到教育的目的,要让孩子认识到“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让他们同情辛勤劳动的农民,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表示愤慨。 我在教学悯农一课时,针对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说了两次话。一开始我出示图片(农民正在烈日

7、下给禾苗锄草,汗水直往下滴),我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这一提问给了孩子很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有话可说,既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得到了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诗文做下了铺垫。 第二次是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的。我说:“同学们对古诗的意思也理解了,请你们再看这张图,如果你们面对着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你们有什么想对别人或者对自己说的吗?”因为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我想对自己说要爱惜粮食;我想对同学说吃饭时不要掉饭粒;我想对爸爸妈妈说,如果浪费了粮食,农民伯伯的辛苦就白费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诗和乐一直是紧紧相伴的。古代的诗是可以吟唱的,而古代的乐也总是带有许多诗意和想象。因为古诗短小孩子们从小就听熟或背熟了,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她们能在自己熟悉的歌词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同时,结合古诗句的特征、语气、语调,培养儿童对节奏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