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28451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公司发展对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国内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结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目前和此后一种时期国内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工业是国内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我们必须精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努力发挥工业在增进经济增长、构造优化和动力转换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深刻结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的重要使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判断,精确刻画了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性。这是新时期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中国工业升级版的大背景,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发展提

2、质增效升级必须认清的新形势。 工业是支撑经济平稳运营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工业增长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37%至45之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基本保持在40%以上。目前,国内工业化尚未完毕,工业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并处在合理区间仍然是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种状况下,工业保持平稳发展,将为国内经济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业是经济构造调节的重要战场。目前,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构造性矛盾和问题突出,症结在工业、难点在工业、突破点也在工业。消费方面,只有加快制造业向个性

3、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网络化销售等先进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转型,才干满足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支撑消费构造升级。投资方面,近年来工业物流、通信等基本设施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智能制造、智慧物流、高品位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正在成为投资新热点。出口方面,工业制成品已占所有出口的95左右,调节优化产业构造和产品构造是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就业方面,新兴产业成长与老式产业构造优化升级,正在发明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带动整个就业构造改善。 工业是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和国内发展实践表白,工业是研发投入的重要阵地,是创新最活跃

4、、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从主线上决定了国家整体创新水平。近年来,国内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铁路、高性能计算机、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获得重大突破,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大量创新性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创新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即“两个I”深度融合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只有加速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真正把工业发展动力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国内工业才干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品位环节跃升,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的主线性转变。 二、精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国际经济复苏疲弱态势延续

5、,国内工业构造调节阵痛显现,公司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工业运营风险逐渐显性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发展既要面对旧问题的缠绕,又面临新状况新问题的挑战,对此要有清晰结识和精确把握。 公司创新能力局限性。长期以来,工业发展重要依托要素低成本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和管理迅速形成生产力来实现规模扩张,对核心基本材料、核心基本零部件、先进基本工艺和产业技术基本的注重不够,公司研发投入强度普遍偏低,产业长期被锁定在国际价值链中低端环节。进入信息化时代,发展先进制造模式所需的高品位传感器、数控系统、工业应用软件等基本被国外垄断,核心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严重阻碍国内产业从成本竞争向效率竞争转型。特别是,由于公司

6、创新能力局限性,难以支撑国家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行动。 产业构造不合理。一方面,老式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等供应能力大幅超过需求,甚至在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也开始浮现产能运用局限性,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困扰国内工业长期发展的重要矛盾之一。另一方面,新产业哺育局限性。智能制造、增材制造、云制造等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增长点不多。从区域布局看,工业发展尚缺少“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协调机制,导致区域产业发展同质化问题严重。 发展环境亟待优化。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多种矛盾逐渐显现,市场信心局限性,给工业公司投资决策、融通资金、生产经营等导致明显负

7、面影响。工业行业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偏低,长期在6%7低位徘徊,近两年进一步下滑至6%如下。由此导致资金、人才等资源大量向金融、房地产、证券等领域流动,难以吸引到优质要素资源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此外,工业领域的普惠性政策局限性,诸多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微公司难以获得创新创业投资支持,往往错失公司成长的最佳时期。 国际竞争日益剧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新的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格局正在形成。发达经济体加快战略调节,推动“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流,对国内产业向价值链高品位环节攀升形成巨大压力。其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运用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产业,对国内在相称长一段时

8、期内保存并发展中低端产业形成挑战。与此同步,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规则新体系与全球治理新机制正在重构,如何提高国内在国际原则制定、国际贸易与投资谈判等方面的话语权,将会对国内工业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 三、在积极适应新常态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这篇大文章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提高结识、找准措施、狠抓贯彻,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这篇大文章,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工业篇。优化产业构造,发现哺育工业领域新增长点。坚持把推动经济构造战略性调节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实行创新驱动、质量品牌、强化基本、绿色发展等重大工程,将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加快哺育成为主导产业

9、,推动产业构造向中高品位迈进,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充足发挥战略、规划、政策的引导作用,发挥技术原则、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加大裁减落后产能力度,继续化解过剩产能,推动公司兼并重组,改造提高老式产业。要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化,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向价值链高品位演进。要深挖信息消费潜力,加快实行“宽带中国”工程,加大4G网络基本设施投资,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切实发挥高质量投资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实行创新驱动,重塑工业转型发展新引擎。坚持把增强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增强中国工业升级的动力。要环绕两化深度融合需要,力

10、求在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重大装备、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集中突破一批基本共性和核心核心技术,提高国内工业基本能力与国产智能技术、产品和装备水平。要着力健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体系,支持众设众包、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工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哺育壮大产业竞争新优势。 发展智能制造,摸索信息化条件下生产新方式。坚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战略重点,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浪潮和信息化发展趋势,摸索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业生态体系。要以应用为核心、市场为导向、公司为主体,运用信息技术改造老式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增进工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

11、互和智能协作。要支持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和大数据技术应用,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包设计、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智慧物流等新型制造模式。要加快部署高速、宽带、移动、泛在的信息网络基本设施,推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应用,有效支持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业务发展。 加快绿色发展,推动形成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文明建设相结合,推动工业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积极支持绿色低碳、节能环保设备和产品开发,提高国产智能产品、智能装备的制造能力,为农业、服务业提供更加节能高效的设备。要加快节能环保、再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摸索能源合同管理、节能资源合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

12、额原则等新模式,加快形成工业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大力支持智能电网建设,增进能源资源的优化调配,大幅提高能源运用效率。要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行业为重点,组织开展低碳技术试点,推动建设一批低碳工业园区。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工业转型升级新活力。坚持把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备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公司发展活力。一方面要做好“减法”,重点清理波及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工业领域的审批、核准、备案事项;认真梳理并向社会发布“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为公司发明一种更加宽松公平,更有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另

13、一方面要做好“加法”,按照宽进严管的原则,从加强依法监管、完善监督检查、提高服务能力、推动行业自律等方面入手,守好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保原则、顾客权益保障等“红线”,将工作重点更多放在制定法规原则、完善基本设施、提供公共平台,更好为公司服务上来。 扩大对外开放,开辟工业持续发展新空间。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构建工业开放发展新格局。要贯彻贯彻好国家对外开放新的战略部署,大力支持公司走出去对外投资,拓展化解过剩产能的新途径。要密切跟踪、积极对接上海等自由贸易实验区工业开放发展需求,在“负面清单”管理、产业安全审查、开放环境建设等方面拿出务实举措,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积

14、极参与高水平自贸区谈判,全面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更好地协助国内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中赢得积极。四、新常态下公司发展方略 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公司的“新常态”是中国经济 “新常态”的基本。那么公司的“新常态”又新在何处?或者说公司“新常态”的特性有哪些? 一方面,公司“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微利”时代已经到来。1998年至,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6%,而到,这一增速降至12.2%,今年1至5月仅为.8%。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老式的依托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投入获得“暴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公司重要依托信息、知识和技

15、术这些新要素,依托创新获得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来获取利润。在全球化竞争的压力下,公司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长期积累和投入,利润的获取将更加艰难,那种期待一夜暴富的公司将逐渐被裁减,而积小利为竞争力的公司将成为常青树、不倒翁。另一方面,以现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物联网公司将成为公司发展的新趋势。以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为基本的物联网,已经初步形成覆盖物联网感知制造业、通信业和服务业的完整产业链,变化着公司的生产、储存、营销全过程,产生新的业态,发展出新的赚钱模式,引领着公司的发展趋势,并且带来新的发明力和竞争力。 再次,中小公司成为“新常态”的主力军。国内中小公司数量已经占公司总数的9%以上,发

16、明了6%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亿以上的城乡就业人员提供工资性收入。随着国家反垄断的规范化,国家将加大对国有公司、跨国公司垄断的监管力度,依托行政和技术进行垄断的机会逐渐弱化,相反,国家在财税政策、构造调节、技术创新、创业兴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将加大对中小公司的支持力度,中小公司将成为国内公司中数量最大、最具内在活力和动力的公司群体,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增长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将发挥主导作用。很显然,中小公司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成为“新常态”的重要特性。最后,公司的国际化成为一种常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限度的加深,中国公司的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与配备加速,中国公司通过引资、引技、引智的方式,将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带向国际市场,在世界各地建立原材料基地、加工制造基地、研发设计基地和营销渠道,特别是资源、能源、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公司,国际化、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