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北京市第十九中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28442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北京市第十九中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学年北京市第十九中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学年北京市第十九中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学年北京市第十九中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学年北京市第十九中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学年北京市第十九中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学年北京市第十九中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生物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过程的部分操作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DEAB步骤A中加入酒精是为了去除DNA中的杂质蛋白C步骤C中可以用猪血细胞或猕猴桃细胞代替D步骤E中加入蒸馏水的量与DNA析出的量

2、成正相关2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中丙酮酸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丙酮酸的过程一定需要O2参与B丙酮酸分解过程一定生成ATPC丙酮酸分解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D丙酮酸分解过程一定生成CO23研究人员调查了某草原8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l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B第24年兔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8年间兔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第8年兔种群密度小于起始种群密度4下列生理活动不能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的是A丙酮酸氧化分解B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5某位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镜看清

3、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下面对可能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的中央B切片倒置,盖玻片位于载玻片的下方C转换高倍镜时未更换目镜镜头D以上情况有两种是可能的6如图 1 是细胞中 3 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 图 2 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若图 1 表示细胞干重化合物的扇形图,则 A 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 2 中的 bB图 2 中数量最多的元素是 a,这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有关C若图 1 表示正常细胞,则 B 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 C、H、O、N、PD糖原、核糖、抗体与酶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

4、本骨架7下列有关人体组织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B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剧烈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8(10分)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的场所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的场所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包装场所D溶酶体:“消化车间”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为狗的性染色体示意图,X、Y 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片段),非同源部分(图中-1、-2 片段)。

5、视锥细胞基因与狗的色觉有关,若狗的灰白色觉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狗的黄蓝色觉受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控制,狗的雌、雄个体均有灰白色觉和黄蓝色觉类型。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狗色觉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_片段。(2)请写出具有灰白色觉的雄性狗个体可能有的基因型_。(3)现有雌性黄蓝色觉和雄性灰白色觉两个品种的狗杂交,可以根据子代出现的表现 型情况,推断出这对基因所在的片段:如果子代全为灰白色觉,则这对基因位于_片段;如果子代_,则这对基因 位于片段;如果子代雌性全为灰白色觉,雄性全为黄蓝色觉,则这对基因位于_片段。10(14分)极端耐热淀粉酶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科研人员通过培养得到极

6、端耐热淀粉酶高产菌株,经提取后获得淀粉酶液,以淀粉为底物设置系列实验来研究该酶特性,回答下列问题:(1)极端耐热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但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这说明酶有_性;将该酶在质量分数为 15%的 NaOH 溶液中处理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分解淀粉的实验,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实验结果与不加此酶效果相同,原因是 15%的 NaOH 溶液使酶_遭到破坏而失活。(2)下表是一定浓度的 Cl-(104mol/L)对酶活性(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表示)的影响,已知该酶的适宜温度值范围为 70130,实验结果如下表:温度组别708090100110120130对照组18.219.320.121.920

7、.319.018.3实验组22.323.424.125.824.023.122.0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从表格数据分析,Cl-所起的作用是_。若要进一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需在 _ 之间设立较小的温度梯度再进行分组实验。11(14分)ATP合成酶由突出于膜外的F1和嵌入膜内的F0两部分组成。F1负责ATP的合成或水解,F0是一个疏水蛋白复合体,形成跨膜H+通道。当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成酶时,ADP与Pi 结合形成ATP。其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1)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机理是_。(2)ATP合成酶在_上合成,据图推测,在真核细胞中含有该酶的生物膜有_。(填出两种)。(3)如果该图表示叶绿体

8、内合成ATP的过程,若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突然消失,其他条件不变,短时间内暗反应中的五碳化合物量会_。(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12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N1N6代表能量值)(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图中的 (2)图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3)蜣螂N6所利用的能量是直接来自生产者还是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_;请说明理由_(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请据图分析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有哪些?_(至少答出两点)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答案解析】DNA的粗提取与鉴

9、定的实验原理是: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选择适当浓度的盐溶液可以将DNA溶解或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DNA不容易酒精溶液,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可以溶解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蛋白质和DNA进一步分离;DNA对于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是不能水解DNA,蛋白质不能耐受较高温度,DNA能耐受较高温度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是对DNA没有影响;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呈现蓝色。【题目详解】A、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步骤是:加入蒸馏水,破碎细胞过滤,获取含DNA的滤液去除滤液中杂质DNA的析出鉴定。所

10、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EDA,A错误;B、DNA不溶于酒精,95%的冷酒精凝集效果最佳,所以A步骤中加入酒精是为了除去溶于酒精的杂蛋白,提取含杂质较少(或较纯净)的DNA,B正确;C、猪血中的红细胞不含DNA,不能用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C错误;D、步骤E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使NaCl溶液的浓度降低,析出DNA,随加入蒸馏水的量增加,DNA析出的量先增加后减少,D错误。故选B。2、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及产物,能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进行比较,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题目详解】A、酵母菌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生成丙酮

11、酸,其过程不需要O2参与,A错误;B、丙酮酸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一定生成ATP,但在无氧呼吸过程中分解不生成ATP,B错误;C、丙酮酸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但在无氧呼吸过程中分解不在线粒体中进行,而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错误;D、丙酮酸不论是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还是在无氧呼吸过程中分解,都一定生成CO2,D正确。故选:D。3、D【答案解析】由题可以知道,种群的增长率=l-1,由图示可以知道,第2-4年l1,种群的增长率=l-1小于零,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下降;第4-6年l=1,种群的增长率=l-1等于零,各年的兔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6-8年l1,种群的增长率=l-1大于零,兔种群

12、数量逐年上升。【题目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错误;B.第2-4年l1,种群的增长率=l-1小于零,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下降,B错误;C.由图示可以知道,第2-4年l1,种群的增长率=l-1小于零,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下降;第4-6年l=1,种群的增长率=l-1等于零,各年的兔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6-8年l1,种群的增长率=l-1大于零,兔种群数量逐年上升,种群数量变化不呈现S型曲线,C错误;D.若刚开始的种群密度为N0,则第1年的种群密度为0.5 N0,第2年的种群密度为0.50.5 N0=0.25 N0,同理,第8年种群密度为0.25 N0

13、0.751.251. 5=0.345 N0,即第8年兔种群密度小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D。4、B【答案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题目详解】A、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A不符合题意;B、在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符合题意;C、兴奋在通过突触进行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C不符合题意;D、神经递质释放时,发生突触小

14、泡与细胞膜融合,D不符合题意。故选:B。5、C【答案解析】A、如果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没有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物镜后可能观察不到或看不清物像,A正确;B、如果将切片放反,换用高倍物镜后焦点不能调至观察范围内,可能看不到或看不清物像,B正确;C、是否换用目镜与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无关,C错误;D、据A、B分析可知,以上情况有两种是可能的,D正确。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6、A【答案解析】细胞的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题目详解】A、若图 1 表示细胞干重化合物的扇形图,则 A 化合物表示蛋白质,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碳,对应图2中的b,A正确;B、图 2 中数量最多的元素是c氢元素,这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有关,B错误;C、若图 1 表示正常细胞,则 B化合物表示蛋白质,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 C、H、O、N,C错误;D、核糖是单糖,小分子物质,D错误。故选A。【答案点睛】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