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元件(原理作用).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283466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压元件(原理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液压元件(原理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液压元件(原理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液压元件(原理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液压元件(原理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元件(原理作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向阀:是典型的座阀,单向阀 Check Valve,又称止回阀或逆止阀。用于液压系统中防止油流反向流动。 单向阀有直通式和直角式两种。直通式单向阀用螺纹连接安装在管路上。直角式单向阀有螺纹连接、板式连接和法兰连接三种形式。 液控单向阀也称闭锁阀或保压阀,它与单向阀相同,用以防止油液反向流动。但在液压回路中需要油流反向流动时又可利用控制油压,打开单向阀,使油流在两个方向都可流动。液控单向阀采用锥形阀芯,因此密封性能好。在要求封闭油路时,可用此阀作为油路的单向锁紧而起保压作用。液控单向阀控制油的泄漏方式有内泄式和外泄式二种。在油流反向出口无背压的油路中可用内泄式;否则需用外泄式,以降低控制油压力

2、。减压阀:是通过调节,将进口压力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并依靠介质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压力自动保持稳定的阀门。从流体力学的观点看,减压阀是一个局部阻力可以变化的节流元件,即通过改变节流面积,使流速及流体的动能改变,造成不同的压力损失,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减压阀工作原理:减压阀是采用控制阀体内的启闭件的开度来调节介质的流量,将介质的压力降低,同时借助阀后压力的作用调节启闭件的开度,使阀后压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并在阀体内或阀后喷入冷却水,将介质的温度降低,这种阀门称为减压减温阀。减压阀快易优自动化选型有收录。该阀的特点,是在进口压力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出口听压力和温度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压阀按结构

3、形式可分为薄膜式、弹簧薄膜式、活塞式、杠杆式和波纹管式;按阀座数目可人为单座式和双座式;按阀瓣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正作用式和反作用式。先导式减压阀当减压阀的输出压力较高或通径较大时,用调压弹簧直接调压,则弹簧刚度必然过大,流量变化时,输出压力波动较大,阀的结构尺寸也将增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可采用先导式减压阀。先导式减压阀的工作原理与直动式的基本相同。先导式减压阀所用的调压气体,是由小型的直动式减压阀供给的。若把小型直动式减压阀装在阀体内部,则称为内部先导式减压阀;若将小型直动式减压阀装在主阀体外部,则称为外部先导式减压阀。直动式的,出口压力跟弹簧的作用力一致,弹簧的压缩量一定,那么出口压力就确定

4、的.先导式的,用气来代替这个弹簧,这个参考气腔内的压力一定,那么出口压力就是确定的.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阀内是动态的,流量变动的话,弹簧的长度 会变化,出口压力就波动,先导的就没这个问题.简单说,先导的可以减少由于流量变动引起的出口压力波动.另外,对于比较大的减压阀,如果用弹簧,这个弹簧会非常大,造价高而且调节困难,做成先导的,只需用一个小阀(先导阀,它就是个直动式的减压阀)来调节这个气腔内的压力就可以了.大的减压阀,必然是先导式的.溢流阀的种类包括:按实际应用分:1、卸荷阀,2、远程调压阀,3、高低压多级控制阀,4、顺序阀,用于产生背压(串在回油路上)。按结构分:1、直动型溢流阀 。2、

5、先导式溢流阀。溢流阀的作用主要有三:一、调压,用以调定系统压力。二、安全阀,限压起安全作用;三、背压溢流阀就是稳定一个油路的压力,当通过此油路的油压超过所设定的压力时,溢流阀就在压力的作用下开启回路排油卸压,这样就能控制一个安全不超压的油路.保护后面油路.一般来讲安装在定量泵的出口,与蓄能器配合使用可以起到溢流稳压的作用,通常采用先导式溢流阀,这种溢流阀横压稳定,同时也起到限制系统超压的功能.可以节能.起安全限压保护的溢流阀多安装在执行机构附近或压力冲击较大的地方,一般多为直动式溢流阀溢流阀的用途 定压溢流作用:在定量泵节流调节系统中,定量泵提供的是恒定流量。当系统压力增大时,会使流量需求减小。此时溢流阀开启,使多余流量溢回油箱,保证溢流阀进口压力,即泵出口压力恒定(阀口常随压力波动开启)。 安全保护作用:系统正常工作时,阀门关闭。只有负载超过规定的极限(系统压力超过调定压力)时开启溢流,进行过载保护,使系统压力不再增加(通常使溢流阀的调定压力比系统最高工作压力高1020)。 作卸荷阀用 作远程调压阀 作高低压多级控制阀 作顺序阀 溢流阀:动画演示 请右击打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