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279628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不仅是知识赖以传授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学生人生初期人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并且迁移到他的同伴关系,使他与社会与他人形成积极的交往关系,从而影响他整个的人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教师,面对当代社会知识信息传播媒介日益扩大增多、传播速度加快的现实,应不断地思考自身职能,使学生们在富于教育性的师生关系中不仅获得知识与智能的发展,而且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

2、建议。那么,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何积极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些方面作初步的思考。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可行性策略(一)、确立科学的学生观,与学生平等对话。老师要蹲下身来和学生交流,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只有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二)、信任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说民主是架在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那么信任便是这座桥的桥墩。只有相信学生拥有的能力及潜能,才会给学生真正的民主权。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以诚相待,即

3、使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缺点,教师也应以理服人,给予真诚的帮助。同时,作为教师应该明确信任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会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勇于争先。学生往往能够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自己的尊严,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自己要不断进取。(三)、放宽视野,鼓励学生批判。只知道盲目服从,一味接受的学生永远只能生活在权威、老师的阴影里,成为知识的奴隶,老师应放远目光,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出发,鼓励学生向书本、向教师、向权威挑战,促进学生的独立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四)、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的教学过程,实则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道德,都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它将直

4、接影响学生对道德品质和审美修养的培养,同时他还通过学生作用于家庭和社会。他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期间的成长,也影响着他们的一生。为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作好表率作用。此外,教师要更好地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还必须不断充电,完善自我。教师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补充新鲜血液,才能正确地给学生以指点,顺利地和学生合作,学生才会因教师无形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而乐于与老师交往,并在老师的身教影响下乐于求知,积极探索。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积极意义(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人际关系是对人的心理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心理环境,大量事实表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适

5、应良好的学生,其心理则会健康发展;反之,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适应不良的学生则会有敌对思想、自卑感,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大量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师生关系适应良好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与教育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假如师生感情好,老师的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的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感情中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惩人,表扬和批评就成了教育的障碍。同样,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深深地喜爱教师,进而由爱老师转变为爱他所上的课,进

6、而爱他所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早日适应社会。可以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学生正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学生往往有意无意地模仿成人的态度或行为榜样,通过他们去了解社会的期望和规范,教师在“有意无意”中就充当了这样的“榜样”角色。学生通过师生关系这扇窗户,透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断扩大和深化人际关系网,发展社交技能,学会友好合作,学会公平竞争,学会选择发展,学会适应生存,从而有效加速社会化进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地位问题,总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关系

7、到培养人的质量,从而更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重视这个问题。 在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是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这已是无庸置疑的了。因为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对象,他们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不同素质、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人;其次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他们有主观能动性,他们有选择接受与不接受的权利。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经过他内在的矛盾斗争才能被他所接受。教师只有清楚、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地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 尊重学生的人格。 再小的孩

8、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权利。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家长、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这主要受长久以来的封建家长制的毒害。现在该是摆脱这种错误观念的时候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才能培养出有自尊心、有民族自豪感的人。教师不应该看不起学生,对学生应态度温和、谦逊、平等、友好,让学生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保留意见的空间,有发挥特点的余地。抱着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平等互助的态度,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才会有主人翁的精神,而不致消极、被动。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是同样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二 学会欣赏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

9、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观点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的。过去,作为教师,总以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为荣,总是摆着高高的架子,让学生敬而远之。其实,这种刻意,是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试想,让学生敬畏,让学生仰视,学生又怎会向你倾吐内心,又怎会使你真正地了解他们。没有了解,谈何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富有个性特点的个体,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闪光的地方。而这些闪光点,不是教师所恩赐的,教师仅仅是起到挖掘、培养、塑造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即教育过程中,应是双向、互动的,也就是说是教师和学生是在相互学习、相互作用的。既然老师能成为学生的崇拜对象,学生也应该能被老师所

10、欣赏。很有可能哪一天,你的学生就会成为一位不仅让你崇拜甚至于让世人崇拜的人。应该说,每一名未成年的孩子,都潜藏着这种可能性。感觉到被欣赏,学生就会从老师身上找到知已的感觉,老师就不再是一个严厉的管制者,一个权威者。老师欣赏学生、走近学生,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允许学生犯错。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犯错的时候。而大人与孩子相比,犯大错的往往是大人。这么一想,作为大人,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孩子犯一点儿小错呢?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学得更聪明些;而整个人类,也是在不断地犯错、不断地碰壁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从而获得进步。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只有被蜜蜂蜇过才深切知道以后不能再捅蜂窝。当孩子犯错后,必要的指导、教育还是要的,但我们不要指望,经过教育,孩子就不再、也不能犯错误了。因为犯错、吸取教训、获得进步,这本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必然过程和规律。有一点,教师应该明白,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会,在犯错后明白一定的道理,并懂得自己总结出避免今后犯同样错误的经验。因为,学生的每一次的错误、失败都有可能成为他今后某一个成功的铺垫。 总之,新型的师生观要求教师必须放下那让教师本身感觉沉重、让学生畏惧的架子,真正地走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建立平等友好的、融洽的、良师益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